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垃圾管理所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垃圾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4-04-10 11:19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垃圾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建筑垃圾,维护城市环境。建筑垃圾排放、清运等日常管理·建筑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建筑垃圾消纳场管理维护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东关街35号
法定代表人 李伟
开办资金 49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万元 2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出土(拆迁)工地管理。涉土工地管理科严格按照涉土工地管理有关标准,加强对已审批涉土工地的日常监管,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要求,确保各项管理达标、扬尘污染防治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现场督办整改,现场整改不了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书面回复。今年共检查工地30家,检查38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已全部整改落实。2、清运企业管理。临潼辖区内现有经审批成立的的正规清运企业9家。管理措施:一是严格执行考核机制,每月对9家清运企业的办公场地、硬件设施、内部管理、运营情况等进行检查考核,上报市局进行排名,奖优罚劣;二是加强日常清运过程监管,发现违规问题填写《违规问题登记表》并督促落实整改;三是落实洒水要求,洒水车不到位,车队停运整改;四是按照区城管局《“生态西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每月对清运企业的车辆密闭性和现有停车场改造提升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清运企业增加绿植面积。同时,按照市、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要求,清运企业管理科定期对辖区内9家清运企业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逐企业、逐区域、逐车辆的集中排查,重点对办公场所、停车场等区域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要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培训,定期自检自查,及时上报自查情况。2023年共开展清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检查210次,发放整改通知书35份,已整改到位。开展月度考评12次,与市局建管处进行对接35次。3、消纳场所管理。消纳场所管理科制定每周检查计划对消纳(综合利用)场、复耕回填点进行日常巡查监管,对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核查,对设置不达标、管理不规范的,责令限期停业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对擅自接收未经审批车队、非正规渣土清运车辆违法违规消纳的,或消纳物与申报资料不符的,移交相关执法部门查处,收回审批手续并责令关停。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5家,其中资源化利用企业4家,装饰装修分拣处置场所1家(暂停运营);2023年共检查消纳场72次,下发停止处置通知单3份,督办整改运行管理问题9个,已整改到位;组织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72次。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建筑垃圾清运秩序规范,出土拆迁工地及消纳场管理达标,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和治污减霾工作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旅游环境和营商环境。三、存在问题1、人员配备不充足,车辆车况极差。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标准要求的不断提升,我所业务工作量不断增大,人员严重缺乏;同时,车辆需24小时不间断地在辖区进行检查巡查,车辆车况差,故障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资源化利用企业所需原料不足。辖区4家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因原料运输原因,导致运营急需原料有限,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四、今后工作打算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基本化。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工作实际,开拓思路和视野,牢固树立学思照笃行的学习思想,把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在灵活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上再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持续深入学习重要论著,同时发挥个体功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2、坚持作风纪律整顿常态化。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要求,推进作风纪律整顿常态化,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性意识。党员干部应时刻对照党章,知行合一,守纪律、讲规矩。同时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坚持把为企业、为管理对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结合建筑垃圾管理实际,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强化管理、服务发展相贯通,营造干事氛围,提升管理水平。3、推进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一是持续强化清运秩序巡查管控,重点加强对未申报审批、容貌监督员不到位、车身不洁、密闭不严、周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的督办整改。二是持续强化源头管控,坚持开展涉土工地、消纳场所和清运企业排查管理工作,确保运营管理规范达标。三是持续强化扬尘防治,严格落实治污减霾考评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