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丹凤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丹凤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4-10 10:54
单位名称 丹凤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优质监察保障。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违法案件查处;环境保护应急;环境污染事故调查。
住所 商洛市丹凤县建设路2号
法定代表人 段小卫
开办资金 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2万元 44.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对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举办单位登记事项进行了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业务活动(一)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一是强化执法检查与案件查处。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2023年双随机抽查企业72家,全部完成检查任务并公开公示。先后开展了“查隐患、强短板、促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攻坚月、工业窑炉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2023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08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245家次,累计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4起,行政处罚163余万元,配套办理查封案件1起、扣押案件1起、按日连续处罚1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起、移送涉刑案件1起,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违规信息14起,同时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起,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二是扎实开展执法帮扶。积极开展“送法入企”活动,现场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企业守法意识,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2023年对辖区企业开展普法培训10次,开展“送法入企”32次,执法帮扶32次,同时有效落实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通过电话、办公室座谈的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问题,2023年共接待企业91家,接待97人次,解决环境问题400余个。(二)规范办理信访投诉。一是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要求,按照统一登记受理、及时分类转办、现场调查核实、发现问题整改、查处结果回复等程序规范做好群众信访投诉处理工作,严格保密举报人信息,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定期对信访投诉办理、矛盾纠纷排查情况进行梳理,建立健全排查化解台账,采取领导包抓、办结销号等有力措施,强化领导接访下访机制,持续化解信访积案和重复信访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环境信访问题发生,2023年领导干部共接访17批次,共组织干部下访88批次。三是及时处理信访投诉,通过电话回访、面谈、走访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理情况,强化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2023年共受理办结各类渠道信访投诉102件,同比下降22.1%,全部按时办结,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无环境信访积案。(三)切实抓好环境应急。一是督促辖区16家企事业单位编制并备案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积极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2023年联合丹凤县应急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油品泄露”“危化品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2次,组织商洛尧柏龙桥水泥有限公司留仙坪分厂开展了“氨水泄漏”“危险废物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2次,加强了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对流域水环境、尾矿库、危险废物、辐射等领域全面开展环境隐患排查,2023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排查风险源企业90余家次,对排查发现的21个环境隐患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建立全程监管、动态跟踪、办结销号工作机制,完善“一件一档”机制,做好整改资料收集,确保问题按期整改到位,及时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扎实推进南阳实践,在前期完成老君河、武关河、银花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的基础上,申请了《丹凤县重点河流环境应急“南阳实践”试点项目》,编制了丹江河、资峪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修订了老君河、银花河、武关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并上传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指挥平台。与相邻上下游的商州区、商南县、山阳县分局签订了《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加强跨界流域生态环境风险分析研判,适时通报预警信息,做好环境应急准备。四是坚守水环境安全底线,扎实开展锑浓度异常处置,在鱼岭水库坝下和原二级电站应急处置点新建药剂储存罐60个,应急药剂储存能力达3780吨,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处置工作,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安排专人值守老君河及雷家洞水质自动站数据上传系统,及时向市县预警,确保了老君河入丹江和丹江干流水质锑浓度稳定低于5微克/升。(四)全力推进反馈问题整改。切实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职能,加大各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力度,及时向各部门、各镇(街道)交办问题,强化督查、督办,按时报送整改进展和阶段性工作总结。2023年督促整改到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8个;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反馈的1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督察组交办的14件信访件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8个问题整改到位4个,4个正在按时序推进整改,督察组交办的26件信访件全部办结。(五)扎实推进网格化监管。落实专人负责网格化工作日常管理,定期对网格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夯实各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督促环境网格员加大网格化巡查力度,及时发现上报整改辖区环境问题。2023年全县网格员累计在线20711次,累计上报巡查信息59542个,发现环境问题12932个,已全部处理到位,辖区环境网格化监管效能持续提升。(六)强化环保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法律业务知识培训,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政治理论和生态业务培训工作,每名干部职工结合日常工作和岗位职责实际轮流开展授课,截至目前已开展8期,培训200余人次,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培训交流,对生态环保业务的掌握更加全面。二是积极参加执法帮扶,精心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参加执法专项行动,定期进行无人机操作训练,锤炼了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和调查取证能力、环境执法信息化能力,增强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能力。在7月28日至31日市局组织的环境执法大练兵综合业务比武活动中,取得了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市局表彰。三是发挥“传帮带”作用,新晋人员迅速熟悉掌握信访执法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信访投诉办理能力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我队认真履行环境综合执法职能,严查各类环境违法企业,共立案查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14家,罚款163.6万元,已严格按规定全部上解。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新招录人员暂未取得执法证件,且工作业务还不熟练,现场检查经验不足,需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二是执法车辆未配备,基层环境执法人员不足,缺乏从事法律相关的专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环境执法监管工作需要。三是部分企事业单位环保意识淡薄,环境管理不严格,环保设施维护不及时或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学习与执法业务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环境执法大练兵和各类执法专项行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招录执法人员快速融入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强化执法能力,不断壮大执法铁军队伍。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配备执法车辆,充实执法力量。三是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大力倡导“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理念,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和媒体积极举报的环境违法问题,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五、2024年工作打算2024年我队将以“环境执法大练兵”为抓手,推动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总体要求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及时办理环境信访投诉,着力防范环境风险,确保辖区环境安全,推动辖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是持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结合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开展好日常执法监管及各类执法专项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活动,提升企事业单位环保意识。二是做好环境应急工作。以辖区环境安全稳定为目标,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辖区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预警、处置能力,同时常态化开展锑浓度异常应急处置,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三是及时办理信访投诉。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群众来信来访、网络舆情、上级转办等环境信访问题的办理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四是扎实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切实发挥县整改办牵头协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第二轮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整改进展缓慢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跟踪督查,切实推动问题整改工作。五是加大环境宣传与指导帮扶力度。发挥环保宣传的基础导向与监督作用,结合日常执法监管,积极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完善落实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全面提高各行各业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夯实企事业单位环保主体责任,落实环境安全管理各项要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