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4-10 10:49
单位名称 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主要承担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业务范围包括:对辖区内涉及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风险单元的执法检查和污染源防控,环境信访查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
住所 商南县长新路982号
法定代表人 屈晓文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万元 10.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局的坚强领导和市局、市支队的精心指导下,县执法大队紧紧围绕《2023年度执法工作要点》,以执法“大练兵”为主线,以秦岭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重点,制定方案,强化监督,严格执法,环境信访管理、环境应急、网格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2023年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企业200余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3家,罚款89.4711万元,办理刑事移送案件1件,行政移送公安案件1件。全年国省控自动在线监测企业5家,有效传输率达98.08%。共受理查处各类渠道信访投诉件82件,查处率和回复率为100%。积极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了辖区环境安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组织开展执法“大练兵”系列活动。一是召开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安排部署会议,对2023年大练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召开了行政处罚案件点评工作会,对已结案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评审与点评。三是开展了大练兵实战练兵活动,推动了大练兵工作向纵深发展。四是按期完成了11家重点排污单位和24家一般排污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二)有序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对全县13家重点在产排污单位和22家简化管理类排污许可证企业进行了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检查。二是对全县28座加油站进行了油气回收执法检查。三是开展全县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四是开展了涉水企业在线自动监控设施专项检查、污水处理厂执法检查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执法检查。五是开展了土壤、固废(危废)、辐射专项执法检查。六是开展了全县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检查。(三)强力推进秦岭生态突出问题整治。一方面,强力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整治工作。起草印发了《2023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排查整治“回头看”实施方案》,对《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总台账》涉及的3个问题,强力督促,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及时报送资料,已在省环境厅全部完成销号备案。抽调人员为期两周的全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图斑整改“回头看”。另一方面,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备案全部清零。对市秦岭办转办的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负责整改的3个暗访问题和县秦岭办交办的1个问题,紧盯任务、紧盯时限,聚焦整改、挂图作战,目前全面完成了的整改、验收、销号、备案工作,问题全面清零。(四)认真开展环境信访投诉办理。2023年共接到各渠道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及上级转办信访件共82件,现均已按照程序依法处理,及时对投诉人做出相应的回复,且上传系统在网上办结或以文件形式上报市局。查处率、回复率、办结率均达到100%,目前无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领域信访问题。(五)不断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全面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制定印发《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查隐患强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县环境安全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工作方案》按照不漏一家企业、不漏一个风险点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排查尾矿库和相关企业及点位100余处,发现问题2个,消除环境风险隐患10余处。在重点风险源、危化品和危险废物、非煤矿山、流域区域水生态、饮用水源地等重点领域环境监管方面,全力做好环境应急执法能力建设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全县环境安全稳定,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二是加强部门及企业应急演练。结合我县实际,对《商南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明晰应急工作流程图,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积极筹划开展县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参与指导县污水处理厂、福盛钒矿、东正化工等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次,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环境应急水平。三是推进重点风险源及尾矿库应急预案修订备案。对全县重点风险源、11座尾矿库逐一开展实地核查,建立健全排查台账,填报了《运营(封场)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督促企业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所有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督促各类企事业单位修订编制并备案环境应急预案6份。四是加强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应急值守。五是强化毗邻区域环境应急联动。我局分别与毗邻的陕西省商洛市生态环境局丹凤县分局、河南省南阳市生态环境局西峡县分局、淅川县分局签订了《跨市县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议》,与毗邻的丹凤分局、西峡分局、淅川分局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互通共享、联合监测、协同处置等应急工作机制。六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我局在分局院内及过风楼镇设置两处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有活性炭、絮凝剂、吸油索、吸油毡、橡胶拦油坝等应急物资。设置专人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同时为应急监测工作配备了无人机、便携式水质快速测定仪仪器箱、林格曼光电测烟望远镜等设备,对执法人员和监测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全局的环境应急能力。七是强化环境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八是紧盯特殊时期排查环境隐患。在4月底汛期来临之前靠前行动,向相关企业下发《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通知》20余份,并联合县资源局、县应急局等部门利用一周时间对辖区矿山企业及重点隐患风险单位开展排查,共排查企业20余家次,为后期在接到市局在节前下发的汛期排查通知任务赢得了时间、打好了基础。(六)持续推进环境信息及网格化监管工作。一是以中省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强网格监管平台的运维工作,督促县、镇、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平台正常运行。二是市、县生态委每季度定期通报县、镇、村级网格员履职情况,做好换届后镇村网络员变更培训工作,夯实了各镇(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三是全县3929名网格员在线45985人次,上报网格化巡查信息28886条,办结率达95%以上。四是开展尾气检测工作2次,检测柴油汽油车辆8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20台,强化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二、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推进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企业200余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3家,罚款89.4711万元,办理刑事移送案件1件,行政移送公安案件1件;二是全年国省控自动在线监测企业5家,有效传输率达98.08%;三是共受理查处各类渠道信访投诉件82件,查处率和回复率为100%。积极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了辖区环境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一年来,尽管我县环境执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聚焦环境执法主业不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在编在岗环境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执法人员承担“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扫黑除恶、环境应急、网格化、安全生产、双打、扶贫、平安创建”等行政管理工作较多,导致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主业方面的时间、精力不够,严重影响了环境执法工作成效。二是执法业务水平和装备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项政策、规章、标准的修订和改革执法职能范围的扩展,导致环境执法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环境监管新形势。加之环境执法设备落后、执法车辆未配备,制约日常环境执法监管。三是移动执法设备使用率偏低。执法人员对于执法设备运用的不熟练对移动执法系统应用操作不熟练,导致执法设备不能发挥作用,设备利用率低,设备使用不专业。三、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抓好环境执法各项工作:(一)持续抓好执法大练兵和各项专项执法工作,围绕中省市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制定《全县年度执法工作要点》和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坚持监测和执法联动,一如既往抓好执法大练兵和各项专项执法工作。(二)持续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对县区督导检查,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持续加大移动执法设备使用,拓展执法手段,规范移动执法现场留痕,提高现场执法移动设备使用率。(四)持续抓好环境信访投诉办理,依法维护信访人的合法环境权益,深入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重复信访情况的发生。(五)持续加强环境网格化监管,做好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运行维护各项工作。(六)持续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引导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6年2月2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