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农机公共信息服务;农机技术宣传教育与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农机技术业务指导。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西段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林 | |
开办资金 | 2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市农机推广站全面贯彻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深入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预见性地安排工作,细化落实措施,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一、主要工作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提升商洛农机化水平。一是对2022年秋播粮食生产示范点进行调研,找出了制约示范点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二是对各县区示范点小麦收获问题提出了分类解决方案并督促落实。对规模种植的经营主体要求县区农机部门制订了机具购置或调用方案,提出了收获后粮食晾晒问题,提前安排布局“三夏”机械化收获和收获后处理、晾晒,提高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保障水平。三是集中采购割晒机24台,并于5月24日在镇安县召开发放技术培训会,解决了丘陵山地或小块地小麦的机械收割,把农民从一镰一镰收割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2、持续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填空白补薄弱工作。一是开展微型机械试验工作,在洛南县举办了微型施肥播种机发放及技术培训会,发放微型施肥播种试验机20台,每县区2-4台。二是对微型施肥播种的构造、原理、安装调试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现场培训,并进行了施肥量、播种量测算和参数标定。三是对发放的微型施肥播种机和割晒机,要求各县区农机中心自主选择试验地块和经营主体,确定专人进行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做好相关试验数据收集和上报,探索丘陵山区微型机械集成应用技术。3、合作开展小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省农机学会协作建成了商洛腾飞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农业机械专家工作站,开展“马铃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2+2+2”关键环节小型机械化技术研究转化。4、积极组织开展三夏三秋农机抢收抢种。一是加大宣传,做好技术培训。二是引导购机,提升装备水平。引导全市新购置谷物联合收割机11台,其中洛南4台,丹凤1台,商南1台,山阳3台,镇安2台。三是加强组织,做好机具调度和应急预案。成立农机“双抢”应急工作服务队23个,确保全市“双抢”工作有序开展。四是深入作业一线,做好服务指导。五是三夏农机抢收工作得到了中省市各类媒体的广泛宣传,6月4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两个栏目播发了《小麦迎来收割季全力抢收保丰收》的商洛农机抢收工作新闻报道。六是三秋期间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合理调配机收、机耕、机播机具,指导安全作业,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田。5、“玉米增密”和“两年三熟”全程机械化试验成效显著。通过三年试验,2021年试验点亩产达1380斤,增产35%以上。2022年实测亩产达1500斤以上,2023年预计亩产在1400到1500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2022年秋季把玉米增密试验拓展为春玉米-秋油菜-夏玉米“两年三熟全程机械化”试验,油菜收获后亩产280斤。2023年6月16日油菜收获后播种夏玉米,10月23日夏玉米收获,预计亩产在1400斤左右,实现了增收一季油菜的目标,在商洛北部春玉米生产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6、规范做好购机补贴工作。严格补贴操作程序,规范补贴工作行为。今年,省上下达我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5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补贴资金239.06万元,办理申请表1408份,受益户1132户,补贴机具1412台套。7、农机安全形势平稳。今年以来,我市农机安全工作以农机《条例》为主线,以“防事故,保安全,创环境,促发展”为目标,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夯实安全责任,认真开展农机安全大排查大整大宣传活动,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二、取得成效2023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机耕230万亩,机播52万亩,机收18万亩,预计综合机械化率达37.5%以上。“玉米增密”和“两年三熟”全程机械化试验成效显著,玉米单产提升明显,油菜亩产300斤,实现了增收一季的目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完成239.06万元,办理申请1408份,完成资金比例达137.03%。全市农机安全形势平稳,无事故发生。三、存在问题1、农机装备能力不足,无机可用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全市拥有小麦播种机19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4台,玉米种植机械50余台,机具装备数量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遇到持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收获播种。全市超100亩的粮食规模经营点30多个,配套烘干设施的仅有6个,市县镇村四级抓粮食生产示范点,粮食生产相对集中区的镇村多数没有烘干能力。烘干能力建设迫在眉睫。2、微型机械集成技术试验研究进展较慢,机械改进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资金及技术人员力量不足,有些机具引进试验后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方案,但因改进能力问题不能修改后再试验,影响进度。3、农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全市农机安全投入不足,执法、监理、行政审批没有形成合力,农机监理装备明显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安全管理需要,农机驾驶人员素质提升能力不足。四、整改措施一是持续做好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试验推广,做好玉米增密试验和两年三熟拓展试验,继续做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工作,争取资金引进先进试验示范机具,建立区域化全程机械化示范点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二是不断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继续扶持区域性农机合作社,围绕全程机械化生产要求,利用项目支持不断补齐播种、收获等空白、薄弱环节机具,加大培育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大户、农机能手,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三是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切实做好购置补贴惠农工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按照市委丘陵山区小微机具机械化解决方案,配合做好省农机学会调研和小机具的试验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商洛丘陵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解决办法。二是坚持把微型施肥播种一体机和小型割晒机试验使用工作做好,力争能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三是继续提升农机监理人素质,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市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