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社会扶贫工作协调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省社会扶贫工作服务。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扶贫的组织服务、协调指导、宣传培训、监督检查及考核。社会各界在陕扶贫的服务、联系、接收捐赠等。社会扶贫的动员、部署、组织,宣传社会扶贫先进典型。 |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大院省政府前大楼七楼东侧 | |
法定代表人 | 王彪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73万元 | 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社会扶贫工作协调中心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社会扶贫工作协调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处室的支持配合下,在中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一、聚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持续强化推进举措社会中心聚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以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以文件明确细化任务、以对接寻求各方支持、以督导调度保证进度,以考核表彰激励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一是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召开在陕定点帮扶中央单位挂职干部座谈会、全省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全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全省支持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暨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等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二是印发文件细化明确任务。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期轮换和持续选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主要任务、工作要求。三是沟通对接聚集帮扶资源。积极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省级定点帮扶单位、江苏方面、民营企业、社会力量沟通对接,提出困难需求,宣传推介项目,争取各项投资,各类资源持续向重点帮扶县、脱贫县聚集。四是督导调度保证工作质效。采取点对点方式,及时提醒相关省级领导尽快到联系点开展工作。对驻村帮扶工作开展工作督导4次,专项督导1次。每月调度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工作进度,每个季度调度省级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工作、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进度。五是考核表彰激发工作动力。组织开展2022年定点帮扶和驻村工作考核,2023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地方评价。对2021年以来在全省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0个集体、100名个人进行了表彰。二、聚焦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精准高效,选优派强加大力度聚焦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精准选派、高效帮扶,有序开展到期轮换,加大资金、项目、人才等支持保障力度,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有序开展到期轮换。新轮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903名、工作队员7941名。全省10543家定点帮扶单位,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8789人和工作队员16560人,组成工作队8026支。二是加大项目资金支持。直接投入帮扶资金70.76亿元,引进帮扶资金34.76亿元,实施项目9775个。三是帮助做好人才培养。帮助培训县乡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30.92万人次。四是促进群众持续增收。采购帮销定点帮扶县农副产品15.52亿元,帮助就业12.13万人。三、聚焦区域对口帮扶深化协作,围绕重点不断发力聚焦组织统筹、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社会帮扶等重点不断发力,苏陕协作和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江苏省财政援助资金25.312亿元,实施协作项目802个。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到位财政援助资金6050万元,实施项目80个。一是强化统筹,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56个县(区)主要负责同志赴江苏调研对接并召开联席会议。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召开联席会议121次,签订对口帮扶协议19份,主要领导互访对接48次。二是扭住重点,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吸引229家东部企业落地投资,实际到位投资144.8亿元,两省共建产业园区82个。19个省内经济强区为被帮扶地区引进企业26家,投入资金4394.85万元,共建产业园区16个。三是发挥优势,劳务协作进一步升级。苏陕协作共培训劳动力5281人次,帮助就业2297人。江苏落地投资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9406人,脱贫劳动力2021人,共建的产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13681人,脱贫劳动力5018人。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培训劳动力5281人次,帮助就业2297人。四是互学互鉴,人才交流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江苏挂职干部200人,选派到江苏学习交流专业技术人员1274人。19个省内经济强区向被帮扶区县选派挂职干部22名,驻村干部18名,教育、医疗、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518名。五是形式多样,社会帮扶成效进一步显现。江苏采购、销售陕西消费帮扶产品45.22亿元。19个省内经济强区结对帮扶35个村,爱心捐赠316.785万元,购买帮销帮扶产品4802.25万元。四、聚焦社会帮扶工作提质扩面,凝聚合力推动创新聚焦社会帮扶工作提质扩面,凝聚合力、壮大实力、增添动力、挖掘潜力、增加活力,“万企兴万村”行动和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多方联动聚“合力”。配合省工商联成立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明确指导思想、职责任务、运行机制、人员构成。18个全国性社会组织及东部省社会组织与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联合腾讯举办“乡村振兴·陕西专场”慈善公益网络众筹活动,募集资金3.1亿元。二是扩充队伍壮“实力”。我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总数10125家,“兴村”项目总数13566个,“兴村”总数7579个。全省7365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投入帮扶资金5.86亿元,245余万群众受益。三是标杆引领添“动力”。开展2023年度陕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各类先进典型认定活动,认定典型县11个、典型村(乡、镇)21个、典型金融机构12个、典型商会7个、典型基金会5个。打造“青青草微心愿”“智慧树留守妈妈学堂”等乡村振兴公益品牌项目241个。陕西社会组织“合力团”品牌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奖。四是持续深入挖“潜力”。组织开展2023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直接采购2.2亿元,帮助销售2.1亿元,旅游服务6.5亿元。开展“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公益活动,共捐赠4248万元信息化教学设备。组织1310家社会组织与10903户三类户结对帮扶。略阳县合力团建立福瑞源蚕桑基地,带动626户农户发展蚕桑产业,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五是激励保障增“活力”。省乡村振兴局、省工商联、省发改委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定期会商研究推动工作。与省民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启用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平台的通知》,发布我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供需资源,作为便于困难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的供需资源项目库。及时将符合条件项目纳入项目库,用衔接整合资金予以倾斜支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019年12月25日至2024年12月25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