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10 09:26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气象灾害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防灾减灾工作·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作业点管理、信息统计及效益评估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117号
法定代表人 秦小洋
开办资金 3.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96万元 115.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补齐防灾减灾短板,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与区应急局联合开展省级防灾减灾示范村创建、信息员共建共享共用、防汛应急演练等工作。与宣传、融媒体、城管、交通等部门深化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机制,不断提高信息覆盖面。构建自动靶向精准叫应“213机制”,筑牢防汛减灾第一道防线。建立完善“两本台账+一个系统+三项制度”的自动靶向叫应“213机制”,加强突发灾害性天气气象预警信息扁平化发布传播,强化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应急响应的高效联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两本台账为:自上而下的四级应急责任人台账、自下而上的风险点逐级责任人台账;一个系统为临潼区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叫应系统;三项制度为《临潼区“四项机制”实操手册》《临潼区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叫应工作实施细则》《临潼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年内,市政府领导、区委主要领导、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副区长等多次就临潼区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叫应系统及相关机制建设情况来我局调研指导。临潼区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叫应系统及“213”机制被市应急局在全市应急部门推广,并被中国应急管理报、陕西日报宣传报道,同时被陕西省应急管理厅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委党校兼职教授桂维民作为优秀典型列入课件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的专项培训中进行学习。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全力以赴做好中国-中亚峰会气象保障工作。在华清宫景区建设6要素监测站一套,积极做好人工消雨、峰会现场保障与宣传等工作。1名同志被陕西省气象局表彰为中亚峰会气象服务保障先进个人。(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周密部署,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临潼区人影工作规章制度汇编》手册,涵盖人影办职责、安全操作规定、设备管理规定、火箭弹库房规定、人影风险隐患排查制度、重大突发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等制度;人影作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未出现安全事故。二是按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际,由区政府印发了《西安市临潼区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西安市临潼区2023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并报区政府批准;进一步深化人影安全责任落实清单,与人影固定作业点所在代王街办签订《2023年西安市临潼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安全责任书》。三是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落实24小时事故统计直报制度,坚决杜绝瞒报谎报迟报漏报行为。年内无安全事故发生。全力以赴,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一是强化风险防范,提升人影安全质量。积极配合市人影办,做好固定、流动作业点环境安全的评估工作,排除安全隐患,将作业点安全等级提升列入2023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人影装备年检,确保作业装备安全。二是加强弹药运输储存管理。将人影设备、弹药运输存储和操作安全管理等全流程管理,严格规范弹药存储管理制度、出入库审批制度,做好弹药出入库登记,加强弹药运输专用车载保险箱、电子安全锁等手段的应用;对接市气象局和中天公司签订人影弹药储存合同,通过租用弹药库的方式解决了弹药储存问题。三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的应用。按要求完成人影弹药物联网系统及终端APP升级和库房绑定,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平台信息填报。四是加强技能培训,规范人员管理。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人影安全集中培训,夯实人影业务知识;及时完成作业人员在公安机关的备案和保险购置工作,并与人影作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五是聚焦隐患、自查自改。为进一步强化人影安全生产责任,筑牢人影安全生产防线,多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自查,对照重点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并建立隐患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逐项落实整改措施。2023年共开展自查6次,累计排查隐患问题9项,立行立改8项。六是抢抓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影作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利用“火箭+烟炉”的多元增雨模式,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3次,发射火箭弹22枚,燃烧碘化银烟条56根,有效缓解季节性干旱,改善土壤墒情,同时对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净化空气等均带来积极作用。稳步推进,助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区政府资金支持。每年向区政府申请人工影响天气专项经费用于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运行维护、弹药采购存储、作业车辆维护等,切实推进我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结合临潼区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普知识宣传,促进人工影响天气科普工作向社会延伸,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社会影响力、群众知晓率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三)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推动科技能力和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以需求牵引带动业务能力提升。在精准预报方面,加强中省业务系统的本地化应用和新型探测设备观测资料分析应用,自主预报预测能力明显提升。强化分钟级降水资料应用,继续开展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试点发布工作,预警信息发布提前量有效提高。修订复盘制度、流程,开展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复盘总结6次,补齐短板弱项,固化经验成果。在精细服务方面,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开展“73121”递进式气象服务和月最优气象服务评选工作,突出抓好重大性、灾害性天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全年,共发布预警信号、重要天气报告等各类服务材料313期,启动应急响应26次,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文36期。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3年,我中心通过建立完善自动靶向叫应“213机制”和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气象预警信息扁平化传播,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去年8月-9月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中,累计靶向叫应14457人,提前转移避险群众3174户7050人次,实现汛期人员“零伤亡”。2023年,5名同志被西安市气象局分别表彰为“气象业务服务先进个人”“专业气象服务先进个人”“人工影响天气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宣传工作积极分子”;1名同志被临潼区总工会表彰为“最美职工”。三、存在的问题人影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开展常态化人影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健全并落实人影安全规章制度,加快推进人影安全规范化建设这一刚性任务,层层压紧压实人影安全责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继续推进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重点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面向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构建数字化、场景化、移动式决策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凝聚防灾减灾救灾强大合力。全面落实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做好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分强度、分影响的精细化服务。重点加强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加强预警与应急联动,进一步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不断提高叫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融媒体气象信息传播,鼓励业务人员通过临潼融媒、美丽临潼等官方抖音平台在线解读天气趋势和灾害影响与防御知识,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二)坚持融入式发展,努力提高气象保障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1.强化生态气象服务。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重污染天气防治服务,引进和探索重污染天气人工影响天气新技术,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建设,加大重点时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提升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和安全作业能力。建立临潼生态气象监测站,开展碳排放监测和影响评估业务,为骊山生态保护修复、森林防火和城乡雾霾治理提供气象支撑。2.做好重点行业领域气象保障。围绕道路交通、城市运行、地质灾害防御等重点行业或领域,开展服务需求调研,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健全高影响天气风险预警指标,不断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和效益。年内,力争在道路易出现团雾和道路结冰路段建设交通气象服务监测站,推进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三)坚持“两个现代化”建设不放松,努力提高气象服务保障临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1、紧盯“三个高水平”,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加强上级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突出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加强天气个例复盘和新型探测资料在预报预警中的应用分析,不断提高主观预报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气象服务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全交互、靶向式精细服务。是在项目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加力。2、紧盯“三个高质效”,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一是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主要依托区灾害性天气自动监测叫应平台,精准靶向开展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扁平化呼叫应答,形成多部门融合的应急联动机制。二是加快推进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靶向发布“绿色通道”制度。针对现有叫应系统未覆盖到的游客等流动人员,积极对接市级业务部门,推进建立通过三大运营商短信广播广泛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机制。四是加强部门联动,深化重点领域气象服务。加强与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灾害影响风险评价,制定分部门、分灾种防灾避险流程措施,为临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