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究所(渭南葡萄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葡萄种植新技术,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发展。葡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研发、试验、示范、推广,指导培训全区葡萄生产,提高葡萄产量品质和效益。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北街243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录俊 | |
开办资金 | 26.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临渭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2.02万元 | 43.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究所.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采用“六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高效、快捷的为全区葡萄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葡萄产业整体管理水平。1、撰写科技论文与实用技术资料先后主持编写《阳光玫瑰葡萄春季萌芽前后管理关键技术》、《持续阵雨、高温高湿葡萄园管理技术要点》、《持续阴雨葡萄园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并印发果农。2、邀请专家结合农时适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会我所联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段长青教授等国内知名葡萄专家开展了“中国红玫瑰、黑皇及阳光玫瑰春季管理技术培训”、“渭南阳光玫瑰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技术培训会33场次,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全年线下共培训农户达1700余人次,线上点击量超过20万次。3、服务葡萄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或村,解决产业发展中技术难题单位全体技术人员抓建了11个葡萄种植企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同时抓建临渭区、合阳县、华阴市、西安市鄠邑区、西咸新区等5个县25个示范园,通过电话指导、实地示范讲解等方式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合计70余次。4、完成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和咨询服务开展突发自然灾害防御技术集成与应急服务3次,灾害发生后及时深入受灾葡萄园查看灾情,了解受灾情况并进行指导;免费为果农编写印发了《持续阵雨、高温高湿葡萄园管理技术要点》、《持续阴雨葡萄园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3000余份,培训果农120人次。(二)新品种引进及重大关键问题技术攻关进展1、葡萄新品种引进、杂交及种质资源圃更新换代工作引进申华、申园、白玫瑰等葡萄新品种11个;经连续观察前期引进的葡萄优良品种,对近年引进筛选的适宜陕西栽培的新优品种新郁、中国红玫瑰、黑皇、蜜光进行示范推广,面积2000余亩。2023年开展早霞玫瑰(♀)×雨水红(♂)、阳光玫瑰(♀)×魏可(♂)、阳光玫瑰(♀)×雨水红(♂)、摩尔多瓦(♀)×阳光玫瑰(♂)、阳光玫瑰(♀)×红地球(♂)等杂交育种组合15个,获得杂交种子2000余粒;播种2022年杂交种,获得杂交苗3000余株;对之前杂种苗继续观察筛选出3个杂交优系;对2017-2019年杂交种中筛选出的优8个系进行嫁接,继续观察品种表现。2、开展葡萄花果管理及品质提升试验针对阳光玫瑰、户太八号、夏黑等主栽品种,开展了花序果穗简易快速整形、无核处理、果粒膨大等提升果实品质的花果管理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相关技术措施与方案2套;继续开展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综合品质和成熟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果面光洁度提升,可延迟上市15天以上;对夏黑、户太八号等主栽品种进行生长调节剂配方优化,推广控产提质关键技术;对新引进的黑皇、水滴紫仙、红玫瑰、玉波一号、玉波二号、早霞玫瑰、巨盛一号等8个品种用不同配方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无核及膨大试验,解决部分品种果实品质缺陷问题。开展技术培训4场次,培训果农200余人次。3、开展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开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在秋季施足有机肥(配合加施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全程依据葡萄生长的物候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不同配方的水溶性肥料,全年8-10次,每次亩施肥数量为3-5公斤,间隔期10-20天,示范区平均较传统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25%;开展大棚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试验示范,平均每亩大棚年可收集利用雨水约300m3,节约水费150元。4、开展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由于陕西地区秋季容易出现内涝现象,在王磊等专家指导下,开展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种植5个不同砧木嫁接阳光玫瑰及黑色极香等品种,采用T型架与H架2种方式展示高、宽、稀、垂及宜机化、水肥一体化、免耕化等省力化栽培模式。5、开展葡萄树体围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对夏黑、阳光玫瑰、巨盛一号三个品种的树干围膜(选用上年简易避雨棚拆下来的旧膜二次利用)栽培试验,对围膜后葡萄开花期、成熟期以及葡萄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围膜后发芽早,生长快,早开花3-5天,早成熟7-10天。6、继续进行葡萄贮藏试验研究通过脉冲渗透式双重杀菌保鲜技术对阳光玫瑰、红地球等10余个品种进行贮藏保鲜,采用每5kg包装框放3包片剂保鲜剂+1包颗粒剂保鲜剂,共计贮藏葡萄1600kg。截至目前,贮藏期达100天以上,好果率98%以上,实现错季上市销售,减少季节性销售压力,提升经济效益。(三)积极申报和组织实施省市葡萄产业相关项目,确保我单位各项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实施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渭南综合试验站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优质高效葡萄新品种筛选及新种质创制》、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葡萄新品种引进筛选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待验收2021年申报实施的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渭南鲜食葡萄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四)接待观摩、调研活动在葡萄研究所试验基地先后开展了华阴市高素质农民现场培训会、榆林市榆阳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观摩会等大中型观摩、调研活动10余次;周边果农自发来资源圃参观、学习和品鉴葡萄新品种30余次,全年累计观摩超3000人次。接待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行、渭南市科技局相关领导、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忠跃教授、房玉林教授、刘崇怀教授等领导与专家调研10余次。二、成果推广2023年,示范推广了主要包含阳光玫瑰等品种花序果穗简易快速整形、树体调控、架型改造、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增施有机肥等为主的全产业链葡萄绿色高效栽培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3套,病虫害周年绿色防控集成技术1套,推广面积超5万亩。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论文撰写须更加重视质量,继续多出精品。中文核心期刊数量还不够多,论文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2、科研课题的申报较多,成功较少,尤其缺少纵向高级别课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暴露出部分成员申报积极性不高、前期研究基础薄弱、对学术前沿的把握能力不足、拓展横向项目资源进度迟缓等诸多问题。3、对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工作还不熟悉,对体系工作把握不到位。(二)整改措施:1、以申报高级别课题(项目)为重点,组建科研攻关团队,瞄准学术前沿,整合团队力量,占领学术前沿阵地。2、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导向功能,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出优秀作品,出精品力作。3、继续加强与体系岗位科学家合作力度,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单位的技术和我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一)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转化中葡萄产业工作1、加强技术培训。联合有关专家,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结合葡萄产业共性问题对低收入果农(原建档立卡户)开展个性化、特色化技术培训。2、加大葡萄销售协作力度。(二)业务工作方面1、以民为本,加强培训和讲座2、继续抓建包联葡萄示范园3、继续引进葡萄新优品种4、继续开展杂交育种5、积极申报和争取省市农业、果业、科技等项目,确保各项研发工作顺利开展。6、继续深入研究葡萄贮藏试验,提升葡萄贮藏能力,延长葡萄贮藏时间,增加果农收益。7、积极配合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品牌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我区的葡萄产业和葡萄品牌,增加农民收入,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李蕊同志获得“渭南市第三批青年特支计划青年人才”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