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咸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0 08:43
单位名称 咸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市环境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及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负责拟定全市重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和环境纪念日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全市重大环境保护活动的新闻发布和报道;负责全市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
住所 咸阳市玉泉西路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楼四层
法定代表人 李景东
开办资金 10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25万元 150.44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丰富宣传手段,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一是有效发挥政务新媒体矩阵作用。紧跟政务新媒体宣传融合发展趋势,构建以市级微信、微博,门户网站发布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宣传矩阵,不断扩展网络传播阵地。今年以来,咸阳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累计刊发信息1650条,阅读量达51万人次。政务微博累计发布转载信息1700条,阅读量达890万。视频号发布视频80条,阅读量达16万人次。学习强国发稿16篇。5月份,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发布榜单,我局在全国地市级排名第二。二是持续丰富新媒体宣传产品。今年以来,制作了《四季初始天上有云》《父亲的记忆》《盛景天成百里画韵》《碧水蓝天生态咸阳》4部环保公益宣传视频,积极宣传咸阳生态环境成就;制作《警钟:真实准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警示教育专题片,推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规范运行;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暨清洁取暖政策宣传,制作《咸阳市臭氧污染防控倡议书,请您查收!》《扬尘问题“大排查、大治理”行动倡议书》《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助力咸阳净美蓝天》《清洁取暖惠百姓家热心暖天更蓝》《“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等动漫宣传视频,以及设计推出海报《发现身边环境污染问题请立即举报》4张、《倡导绿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6张、《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为咸阳点赞》6张、《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4张、《清洁取暖政策解读》7张,发布“一图读懂”、专家解读等解读文章17篇。通过制作发布一系列深受群众喜欢的新媒体产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三是打造特色宣传品牌。定期开设咸环要闻、聚焦县区、县市区一周工作动态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一图一故事”专栏。根据阶段性工作安排陆续开设刊发“执法监管效能提升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六五’环境日电视讲话”“主题教育有声书”“全国生态日宣传”“2023年利剑治污专项行动”等专栏10多个。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省市大气环境现状、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等内容,制作宣传展板40块。(二)加强生态环保社会宣传,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一是成功举办环境日市级主场活动。举办2023年“6·5”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暨“联防联控群策群力守护蓝天”攻坚行动启动仪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市政府领导和各县市区政府领导发布纪念环境日署名文章和电视讲话。6月5日,副市长杨武民在《咸阳日报》发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署名文章,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在融媒体中心和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不断将生态环保宣传引向深入。二是推动咸阳高校环保联盟生态环保宣传实践活动。与驻咸高校共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优质平台,将思想政治与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地落实.联合共青团咸阳市委印发了《咸阳高校环保联盟关于开展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各咸阳高校环保联盟成员单位开展“我镜头里的美丽咸阳”生态环保微视频征集活动和大学生生态环保主题讲解竞赛活动,引导在咸高校青年大学生传播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发挥其在环境污染监督、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和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咸阳生态环保统一战线。三是持续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构建和完善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务实举措,年初,制定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2023年度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通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活动70余次,开放活动日趋深入、开放工作日趋常态、持续深入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累计参观人数2000人次,拉近了公众和环保企业的距离,传播了绿色文明正能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局面。(三)推进环境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努力打造宣教新标杆阵地全力推动咸阳市环境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工作,在原有展陈空间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文明理念新的发展要求,对展陈定位、谋篇布局、展陈创意等进行多维度、系统化的全面提升改造。今年以来,编制完成《咸阳市环境教育基地提升改造方案》。通过财政评审,策划编制环境教育基地文字稿,文字大纲通过专家评审会,已完成项目招投标。目前环境教育基地项目消防工程、主体结构及外围装修、场馆内电子设备安装调试已完成。另外,咸阳市环境教育基地经过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审定公示等程序,被认定为“2023—2027年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四)优化顶层设计,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全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咸阳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增加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公开栏目,并向各分局开通了相关栏目权限;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和内容审核,确保发布信息及时准确,防范数据汇聚引发风险,规范办理“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网民留言,全年发布政务及环境信息1649条。今年建成咸阳市智慧环保指挥中心,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调度提供了的场所。深化信息化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编制完成《咸阳市生态环境信息化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对重要环境新闻事件,提前策划组稿,专题深入报道,今年以来累计咸阳电视台播出我市生态环境新闻150余期节目,组织媒体采风活动,在陕西电视台“美丽三秦”栏目播出我市生态环境新闻7条。与咸阳日报合作充分展现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新风貌,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广、体裁新、受众多的特点,及时制作承载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报道和视频,今年以来,在各类网络媒体刊发宣传稿件13500余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促使越来越多的群体自觉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咸阳。持续性做好例行新闻发布,组织新闻发布活动3场。三是通过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生态环保工作,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讲好生态环保故事,提升生态环境舆论信息的点击率、阅读率和点赞率,5月份,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发布榜单,我局在全国地市级排名第二。市局微信公众号成功入选2023年陕西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活动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四是大力选树正面典型。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评选2023年十佳环保志愿者、生态环境优秀讲解员、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评选出10位“最美环保志愿者”,10位生态环境优秀讲解员,5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单位带头履行环保责任,发挥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三、存在问题及不足一是宣传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新闻宣传工作思维模式固化,宣传引导多以灌输式、平面式、阶段式为主,可读性不强,关注度不高,吸引力不够,渗透力、浸染力、持久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宣传途径不足,以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方式手段还有欠缺。二是新形势下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形势下媒体引导舆论的新局面新问题,抢占舆论先机,把握回应时效,强化与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流通,实现与媒体、社会实时互动的技巧和能力还不足。与各类媒体、舆论建立紧密联系和定期沟通机制,积极认真、及时快速回应社会公众诉求,形成舆论引导的主流声音的本领还需加强。四、整改措施针对我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措施:围绕各类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典型人物、典型工作,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方式,巩固政务新媒体阵地,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平台,利用通讯、评论、深度报道等多种系列报道、特色专栏等手段,做到全媒体联动宣传;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舆情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抓早、抓小、抓具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满足群众多元、快速、高效解决身边环境问题的需求,有效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下一年工作计划2023年度,我中心将继续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加强宣传,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加大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力度,以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作不断加强舆论引导,着力短视频创作提升,进一步加强重点素材推介,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采访报道,夯实载体,延伸触角,推深做实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二)聚合力量,推动构建全民行动体系。以改进做好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公众环保意识,依托“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聚焦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力激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唱响绿色主旋律;以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推动设施单位应开尽开,规范开放流程,创新开放形式,丰富开放内容,提升开放效果;以协调部门配合和环保社会组织支持推动建立环保统一战线,密切联系市委宣传部、共青团等组织,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带动公众开展贴近生活的社会宣教活动,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