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做好应急管理执法监察工作,为全县安全生产提供监察保障。履行应急管理执法监察职责,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和事故调查;受理安全生产举报及投诉并处理落实。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西环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惠晓明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万元 | 3.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的为单位名称由镇安县应急综合执法大队变更为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法定代表人由武小军变更为惠晓明,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举办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多少)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今年以来,我县累计开展专项行政执法检查、督察9期85人次,共查出隐患和问题544条,累计责令限期整改生产经营单位29家;全年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3期,参训人数达1200余人,按时参加行业内部执法培训3期5人次;立案调查19起,行政处罚12起,罚款20.7万元,约谈警示7家,收缴缓缴行政处罚款20余万元;按照省市要求组织小分队开展跨区域异地交叉行政执法检查6期14人次,检查、复查生产经营单位64家;对县境内高铁建设施工单位永久性弃渣场进行了多轮全方位执法检查;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工作迈出新步伐,综合执法大队办公环境、执法装备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执法改革相关情况1.推进应急管理执法改革典型经验做法(1)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请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将应急管理改革列入全县九个体制改革方面重点工作内容,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2023年10月份,县委从应急系统内部提拔1名干部担任执法大队长,加强对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充实了2名执法工作人员,选聘2名技术检查员和2名社会监督员队伍,有效弥补执法队伍建设人员不足问题。(2)严格监管提升执法效能。联合县公安、法院、检察院印发了《镇安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了多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3年来办理并通报10起涉安典型案例。全年非事故类行政处罚14家,全年典型案例报送率、合格率均达100%。严格执法倒逼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落细安全责任,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得到有效转化。(3)积极构建执法制度体系。全面梳理应急管理权力事项清单,制定了《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局队合一”实施办法》及《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规则》,明确了20个方面目标任务定量评价标准,确保执法工作有的放矢。配套出台案件移送、联合执法、行政处罚集体讨论、“三位一体”执法工作等规章制度,绘制了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流程图,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综合执法队伍制度体系“防火墙”。(4)多措并举强化执法保障。全员配备了执法服装,配备了同步视频记录等2台(套)执法装备、设备,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三室一库”建设实现标准化,办公环境及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加强执法保障。同时,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明显提升。2.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的新情况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工作需要,县文化市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住房城乡、自然资源、环保等10余个部门建立完善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开展统一综合行政执法,统一依法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同时,按照省全省统一安排要求,全年组织、接待异地交叉检查6场次,派出异地交叉检查执法小分队5支14人次,实现了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新突破,从异地交叉检查执法工作实践研判分析,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3.赋权下放镇(街道)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执法处罚权情况按照《安全生产法》和《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相关规定,我县整合原有镇(街道)站所干部力量,统一组建镇(办)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行政检查、行政执法工作,纳入乡镇和街道统一指挥协调,业务工作开展接受县应急管理部门指导,行政强制措施及行政处罚由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做出。当前,我县正在县委编办牵头下,积极研究制定赋权下放执法权限的具体措施,使执法力量更加集中,执法效率显著提高。(二)执法队伍建设情况1.制定关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能力提升等方面相关文件情况,建立执法人员考核奖惩和容错纠错机制情况:及时制定、下发了《镇安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的通知》、《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流程》、《镇安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分工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有效建立了执法人员考核奖惩和容错纠错机制。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培训情况:全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现场培训5场26人次,全员参加线上培训3场次120余人次,培训参训率及考核合格率均达100%。(三)执法保障措施情况1.本县执法制式服装着装情况:截至2023年11月底,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在编人员全部实现制式服装着装(33人33套)。2.本县执法人员执法装备(除制式服装、执法车辆)配备情况:配备台式电脑5台(套)、笔记本电脑4台、便携式打印机4台,配备手持执法终端13台,执法记录仪2台。3.推进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情况:“三室一库”建设到位,已通过省级标准化示范单位验收。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一是严格执行制度,依法依规依程序办案,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二是积极学习和勇于实践,专业执法监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狠抓计划落实,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四是树立良好形象,无一人发生违纪违规违法行为。2.经济效益:暂无。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安全监管执法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尖刀”和“利刃”作用发挥不明显。综合执法大队编制为15人,目前正常在岗仅6人,与客观工作需求相比,差距甚远,“尖刀”和“利刃”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不力。在具体行政执法监察实践过程中,由于受编制、人员不足等因素制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在实践中落实不到位。三是重典治违氛围不浓,综合执法工作推进不力。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实践中,重业务推进,轻监察监管,导致重点打非治违氛围不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不力。五、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议结合本次应急综合执法改革,通过持续开展学习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全体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素质精的应急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为全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贡献新的力量。二是进一步改善加强执法装备。建议划转或购置、配置(涂装)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专用车辆一台,用于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三是进一步改善执法人员待遇。建议进一步改善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待遇,按照“局队合一”的要求,明确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享受相应工作待遇,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六、下一步工作计划。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持续加大计划执法力度。紧紧围绕县局工作重点,继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二)全力提高执法服务水平。把“外树形象、内练素质”作为队伍管理的总抓手,严格队伍管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提升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三)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执法大队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公正廉洁执法。(四)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管辖权。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一步做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五)做实执法档案及台帐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档案的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执法台帐,规范行政处罚案卷的制作,提高案卷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