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有序科学实施搬迁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实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的评估论证和审核申报;监督检查移民搬迁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效果;信息统计和上报监测工作,拟定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等相关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涝巷街2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陆顺民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7万元 | 2706.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镇安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镇安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举办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级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20多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持续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补短。纵深推进“三五”机制,继续按需完善安置点小菜园、小仓储、小超市、小理事、小公墓等“五小设施”建设和管理使用,积极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存物难、购物难、丧葬难等问题,在2022年建设的基础上,按需建设了云镇花园社区四期、月河黄家坪、茅坪回族镇等安置点的小仓储用房和红白理事会,全县大中型安置点实现了全覆盖,累计建设红白理事场所21处,新建仓储用房23处(共计4860平方米),改建仓储用房12处(共计1220平方米),流转利用边角闲置土地147.26亩,划分小菜园2459块,满足搬迁群众所需;实施了大坪集镇安置点污水处理管道修复、楼梯道楼灯、消防设施更换维护等一系列安置点配套设施短板项目。同时成立三个工作组对全县已建成的“五小”设施进行了监督检查,确保作用发挥,目前各安置点已建的“五小”设施运行正常。(二)狠抓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今年以来,加强了与人社、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了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和安置点产业园区招商及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安置点产业园区带贫益贫和吸纳劳动力能力。完成了高峰镇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木王镇米粮寺村安置点、高峰镇张家安置点、永乐街道办中合村赵家湾(二期)安置点、大坪镇庙沟凤凰居等17个安置点新建或提升了产业园区,有效增强了带贫益贫能力,提高了搬迁群众就业率,同时强化了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分类促进就业创业,建立了县、镇、村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在镇办及村(社区)建立了就业信息微信群。在大中型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窗口15个,定期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做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今年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实现就业6223户11553人,较去年增加了382人。(三)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实施了云镇花园社区安置点120个充电设施试点建设,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电动车充电难问题,消除乱接乱搭充电线的安全隐患,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逐步向全县其他10个大中型安置点全面铺开;妥善解决因人口增加房不够住问题,扎实落实《镇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人口新增住房和生产生活需求保障八条措施》,积极宣传,简化审批流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四)切实加强搬迁社区服务管理。完成了全县“十二五”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消防灭火器的配备。对11个大中型安置点“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实施了再培训再规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继续落实小型安置点专人负责制,做好搬迁群众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等协调保障;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促进搬迁群众融入融合。(五)全面开展移民搬迁资金清查。在前期开展的移民搬迁项目资料审查、结算审核、资金兑付等综合验收的基础上,联合财政部门下发了《关于“十三五”移民搬迁项目资金清查的通知》文件,对全县各镇办移民搬迁项目资金进行整体清查,算清资金收支、政策差价、自筹收缴等,通过对15个镇办63个安置点进行实地核查和数据核准,逐点形成资金清查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报告形成债务化解方案提交县政府研究。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随着“三五”机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快了搬迁群众的融合融入,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幸福感。2.经济效益。搬迁群众迁入新环境后,利用安置点便利的地理位置,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提高了群众的收入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四、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安置点产业带贫益贫效果不明显。安置点产业园普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弱,产能效益不稳定,劳动搬迁群众就业率不高,还有部分安置点无扶贫工厂或产业园区。二是安置点消防设备维护需完善机制。安置点消防设备设施后期维护,需要长效机制保障。五、整改措施。一是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切实把集中安置区配套产业做实做强,带动搬迁户就近就业,持续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二是建立安置点消防设备维护机制,积极争取资金,确保安置点消防设施的及时更新。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做好避险搬迁规划。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函〔2023〕110号)相关要求,计划2025年修建规模为200户的避险搬迁安置点一处,目前在全县227个地质灾害点居住的1706户7822人中按照地质灾害等级和群众意愿已摸排出186户符合政策要求,我办积极对接省市主管部门纳入2025年度全省计划中,同时做好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各项工作。(二)持续破解帮扶难题。加大安置点产业园区招商及带贫益贫能力,加强与人社部门对接,强化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分类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对接,加大安置点产业园区建设;按县发改局《关于做好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配合发改部门加快安置楼顶光伏项目,对已建设的14个安置点,按5:3:2的比例将收益的50%用于房屋大修基金缴存,为安置点房屋修善提供资金支持,有效保障房屋质量;积极争取消防设备后期维护资金,加强物业公司监管力度,提质补缺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提高搬迁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防、自救以及火灾隐患处置能力。(三)强化遗留问题化解。积极化解空置房,加快全县移民搬迁财务账务清查,为进一步化解空置房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生态搬迁、避险搬迁政策落实和加大招商力度等三条渠道促进空置房化解。(四)做好重点项目推进。电动摩托车充电桩建设项目,拟列入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拟在全县15个镇办围绕移民安置点辐射带动集镇、村(社区)建设2000个电动摩托车充电端口充电桩。(五)持续推进后续扶持。加强“五小”设施使用管护,提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质效;继续做好“双簿制”管理制度,对搬迁群众原籍实行户口簿,迁入地实行居住簿的双重管理;持续在各安置点落实搬迁群众“一站式”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做到让搬迁群众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致富有门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