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安县> 镇安县档案馆

镇安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4-04-09 17:07
单位名称 镇安县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规范档案管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依法依规收集和接收档案资料;科学规范整理和保管档案;组织开展史料的研究和编撰工作;组织和技术指导单位档案资料归档和移交整理工作;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青槐社区月亮湾政法小区
法定代表人 刘建兰
开办资金 15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镇安县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24万元 145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21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1.到期档案及时接收进馆。按照年度目标任务,档案馆及时与各镇(办)、部门单位进行对接,组织业务干部深入移交到期档案单位现场指导,今年共接收回龙镇、木王镇、农业局、林业局、文旅局等10个部门到期文书档案16232件,512卷;接收云镇花园搬迁安置项目、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殡仪馆综合服务楼项目等项目档案4523件;民政局婚姻档案14626件;实物档案2件;资料44册;家谱7册。2.征集特色档案进馆。不断丰富馆藏档案内容,加大档案接收力度,注重加强对民生档案、重大项目档案、重大活动档案、突发事件档案的收集归档,全面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档案馆加大散存于民间珍贵档案的征集力度,多方获取信息,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档案征集,开展红色档案资源、受表彰档案摸底统计,馆藏红色资源档案2件。3.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档案优质服务窗口,持续落实“六个一”服务宗旨,为档案利用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年接待服务对象1100余人次,提卷10050余卷,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证明28000余页。4.持续推进档案资源开放。健全完善档案解密、开放制度,及时开放应开放的档案,编制馆藏涉密档案目录,完成到期档案开放1624卷;抢救破损档案65卷。做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传递政府声音、服务百姓生活。5.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突出历史与现实想结合,深入挖掘镇安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等红色资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解党史和地方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爱国情怀,年度接待省档案馆、南京政协、湖北省汉川市党史研究中心、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老干部党支部、县纪委等12个单位260余人次前往馆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为综合反映镇安档案事业发展和推动地方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6.史料编研作用充分发挥。按照单位工作安排,配合县档案局完成了县委展厅办图文资料的收集编写和报送工作,镇安县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红二十五军在镇安发布的“告镇安群众书”在省档案馆主办的百馆参与长江黄河流域红色档案联展上展览。配合县委等多个单位的史料编撰工作,提供大量的文书、图片资料,有效地支持了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7.扎实落实档案安全日常管理。落实了《档案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威胁档案安全处置措施方案》《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完善了《档案安全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干部轮班、365天24小时无死角值班,形成了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全年举办消防专题讲座1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重大灾害应急演练2次,安全管理“十防”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归零。8.扎实落实档案馆库建设消防整改工作。2023年,档案馆库建设消防整改工作是档案馆的重点任务,邀请县委、住建局、消防大队、施工单位联合对档案馆消防整改问题逐一现场研判,提高思想认识、制定整改方案、逐一问题确定整改时间、每日汇报整改进度,确保年底通过消防验收。9.档案数字化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档案工作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县档案馆多方争取资金,采购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加工系统、修复烘烤和高清扫描等设施设备,努力实现“十四五”末把我县综合档案馆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目标。10.档案数字化开展情况。一是聘请档案数字化外包公司,完成了全县36887件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二是为节约成本,单位节约资金采购扫描设备,档案馆全体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人社局文书档案的条目录入和全文扫描工作,目前扫描4.2万张,录入案卷目录800多条,内目2.4万条。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一是到期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如期完成。二是拓宽档案收集范围,加大档案收集力度。三是史料编研工作取得新成果。四是驻村工作任务顺利完成。2.经济效益:档案馆对包扶的高峰镇升坪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员2名,引领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2023年升坪村发展落实烤烟120亩;扩建村办公室广场350平米,劳务输出420人,新发展红仁核桃300亩,香菇大棚20座,投入苗种10万袋,总投资167万,河边产业路硬化350米。档案馆利用办公经费帮扶解决村广场资金缺口2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3万元。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恢复耕地150亩,实施退耕还林772.2余亩,聘用生态护林员5名、护路员8名、保洁员3名。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遵守纪律意识薄弱,有迟到早退现象。二是个别干部不爱学习,没有学习意识。三是个别同志思想懒惰,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五、整改措施。(一)抓好支部建设。档案馆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工作落实。主要负责人认真践行党建主体责任,坚持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做到经常化;注意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和设岗评分活动,推动了单位优良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抓好“三项机制”的落实,在年度公务员评定、民主评议党员等方面,充分发扬民主,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干部职工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教育力度,认真治理个别干部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办私事等不良问题,端正了单位风气,使单位形成了上下一条心,齐心抓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抓好学习教育。坚持把干部职工学习教育贯穿工作始终,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镇安县档案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档案馆中心工作相结合,切实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通过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档案工作姓党”“党管档案工作”要求,保持了档案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人才强档”,精心组织开展档案干部线上线下教育培训,以“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为主线,结合县委“五比五赛”擂台比武活动要求,以“三月归档月”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档案专家做档案业务培训、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档案法治宣传活动2场次150余人,引导档案工作人员持之以恒转作风,锻造了一支对党忠诚、业务精良、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档案干部队伍。(三)抓好作风转变。今年以来,档案馆始终把干部作风转变作为推进工作的有力抓手,持之以恒抓落实。结合《镇发县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要求,股室内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分工,工作任务到人头,实行一周一督办,半月一汇报,一月一考评,年终考核通报,坚持工作考核到人,与年终奖、目标责任奖考核挂钩,各项工作做到有人管、有人抓、出成效;驻村工作严格执行“六条铁律”,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驻村日常工作上深入农户、深入工作,身体力行,使全体干部真正受到了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建制度、补短板、强弱项,积极申报各类档案专家库人才,2023年,县档案馆陈永弘同志被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抓好档案数字化建设。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加大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电子档案接收,继续做好馆藏重点档案数字化工作,力争年底前实现数字档案馆目标。(二)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馆藏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充实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的内容,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真正把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让所有来参观学习的人士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三)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切实抓好到期档案的接收工作,做到到期即收;抓好社会档案资源的挖掘,开展征集工作,进一步丰富馆藏。(四)持续做好档案业务建设。积极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做好档案干部业务培训和各立档单位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推动全县档案管理规范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