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

咸阳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9 17:05
单位名称 咸阳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统筹推进全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具体工作;组织实施全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联动处置、跟踪反馈、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事务性工作;指导各县市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
住所 咸阳市渭城区乐育北路1号电信院内
法定代表人 王琦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咸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2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3年11月22日新登记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市网格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耕“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紧紧围绕委机关重点目标任务,狠抓网格队伍建设,强化网格基础工作,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做优做强组团式服务,将提升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作为推进平安咸阳、法治咸阳建设的重要举措,高位推进、持续发力,我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成效显著。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1.统筹联动,实施一体化推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抓手,一体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健全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机制,建立月通报及典型经验做法和星级网格员评比制度,通过走访调研、掌握进度,分解任务、阶段推进。自2月份网格中心运行以来,先后召开全市视频调度会1次、网格化工作推进座谈会3次、网格员专题培训会6次,下发月通报3期,评选星级网格员30名,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网格化工作良好态势。2.织密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下发《网格划分指导规范》《网格工作队伍组建规范》《网格编码指导规范》等文件。及时指导各县市区科学划分网格,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党组织体系,规范网格编码,按照“一专四兼”要求建强配齐五支队伍;制定五支队伍职责清单,凝聚多方力量,夯实网格基础。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9789个,成立网格党组织2761个,有12137名网格员,33466名党员,14007名法治人员,10332名物业(乡贤)人员、14341名志愿者长期活跃网格,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3.破解壁垒,实现信息化支撑。一是优化数智咸阳平台。研发“数智咸阳”APP,建立全市三维精膜地图,统揽全市包括人口、房屋、企业、各类事件、城市基础设施等各类要素资源,整合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等视频资源,打通政法各单位、12345政务服务等数据壁垒,协调环保、消防等市级职能部门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将市级部门、县级汇聚、社区采集的各类数据,按辖区、按工作业务范围下沉到街办(乡镇)、社区(村),根据工作涉及范畴,分权限查看,定期督促各县市区完善基础数据,有效建立起了政法系统的数据“资源池”,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目前,已录入13个县区,125个镇(街道),2199个社区(村)的基础数据,包含居民人数、企业数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数据11类4100余万条。依托“雪亮工程”,已汇聚全市一、二、三类视频监控资源总计36599路,实现了对视频监控的增点扩面、信号整合及智能化运维。二是建强综治视联网平台。全市市、县、镇、村四级2253个综治中心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建成综治视联网点位1837个,覆盖率达81%,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同时将系统点位延伸覆盖至市级以及县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81个,最大化的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视频会议、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服务管理等业务应用,提高政府各部门间沟通与协作效率。4.扎根群众,实现组团式服务。利用网格员人、事、物、地的四清优势,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化做好网格事件流转处置、12345市民热线督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管控、特殊群体走访等工作,真正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在“网”内。一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关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化解婚恋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合同纠纷、其他纠纷等22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及早介入,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减少了信访事件的发生。今年以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346场次,调解纠纷7669起,调解成功7154起,成功率93.28%。二是强化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在全市推行放心、连心、暖心“三心”模式,把公安库纳入系统,对社区矫正、刑满释放、吸毒、易肇事肇祸人员等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做到管住人、管好事。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236名,刑满释放人员5457名,吸毒人员3262名,易肇事肇祸人员1751名,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三是处置网格事件高效便捷。“数智咸阳”系统平台和“爱咸阳”APP在各级网格员和居民群众中推广应用,网格员能解决的事件通过随手办处置,不能解决的上报逐级流转,群众也可以自主上报各种咨询类、投诉类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掌握第一手先导性、预警性信息,实现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为民服务便捷高效。目前,342个重点地区,30个牵头单位,42个参与单位,已累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56512件,办结54766件,监测分析敏感信息2.9万条,实现了各类不稳定因素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理。四是提升政法各单位线上服务质效。法院系统通过12368线上服务热线提供法律服务16506人次,“法治e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线上调解案件28230件,“云上法庭”庭审直播11904次;检察系统开通“检察在线”平台,提供网上信访,案件信息查询、举报控告申诉等服务;公安系统建设“智慧安防小区”144个,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与网格中心互联互通,推送反诈信息4483条,劝阻拦截3594条,实现了政法各单位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网格中心共接待各级领导来访参观考察活动45次,我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得到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及充分肯定。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数智咸阳社会治理平台更加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更加深入,有效的提升了全市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水平。三、存在问题1.运行体系不规范,工作合力发挥不明显。纵向看,各县市区机构体系情况不一,有的单独成立机构,有的业务和信息平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还有的依托综治中心一体化办公,但是没有实体化运行,隶属壁垒依然存在,存在上热下凉现象,工作运行不顺畅。横向看,市级部门沟通协作仍需加强,一些部门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意识不强,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共同处置的问题,缺乏有效联动和沟通。2.人员力量不足,网格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专职网格员配备不到位。城市社区以及村级网格员兼任现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能力较弱、文化程度偏低、履职能力差和挂名现象。二是兼职网格员没有真正下沉网格,对所属网格情况掌握不透彻。三是网格队伍的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各牵头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日常管理、培训教育、闭环处置、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和工作管理规范。3.资源融合不到位,平台应用需要优化整合。一是平台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当前平台未拓展到市级、县级横向部门单位,导致基层网格员所报事件无法分流至相关职能部门。二是平台数据融合度不够。很多部门都有自己的平台系统且名目繁多,涉及民生事项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同步共享,现有数据更新不够及时,存在工作效率低、准确度不高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将继续努力,认真落实委机关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工作:1.保持工作稳定开展。紧紧围绕2024年政法工作要点要求,以稳求进,以进促稳,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网格工作任务,做好与各县市区、市级各职能部门协调对接工作,细化工作任务,切实为政法各项工作贡献网格力量。完善网格管理体系。2.强化网格服务职能。一是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阵地,协调市级相关部门派员入驻网格中心联合办公,制定各类服务事项清单,要求各入驻单位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工作时限,实现一体化协调推进、一扇门解决问题、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二是针对不同县市区开发不同侧重点的网格管理服务课程,联合相关部门,聘请专家教授分轮次对网格员进行大培训,提升网格员素养。3.完善网格管理体系。认真梳理前期管理经验,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完善细化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网格信息采集、事件办理处置等流程,建立网格五支队伍考核奖惩激励制度,完善常态走访、线上线下联动等相关工作机制,推动网格管理服务规范化。4.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对各县市区网格中心(综治中心)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对其辖区内网格运转情况、人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常态化用好月通报、约谈提醒等机制,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考核,以考核激励、倒逼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