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川县气象局(延川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会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区域内气象及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气象资料汇总、传输;天气气候预报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预防;建筑物及其设施防护装置检测;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审查;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和灾害预警发布;其它公共气象服务。 | |
住所 | 延安市延川县延川镇 | |
法定代表人 | 王鹏 | |
开办资金 | 27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6万元 | 13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川县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总结如下:一、抢抓机遇,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1.政府印发支持气象发展相关文件。2023年县政府印发《延川县防灾减灾示范县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划了未来五年人影、防灾减灾等逐年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2.职工津贴纳入地方预算。2023年将在职职工基础绩效津贴纳入县财政预算,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福利待遇。3.人影暨防灾减灾工作经费纳入预算。落实人影暨防灾减灾工作经费50万,并纳入部门专项业务经费预算,保障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4.落实地方气象高质量发展项目。根据《延安市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方案》,在政府支持下,2023年对孙家塬、李家迁人影作业点进行重建改造,提高作业点安全等级,提升作业能力。5.推动台站搬迁意向启动。根据省市气象局选址指导意见,我局积极与自然资源局对接,备选站址列入2022—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目前已完成站址勘界、探测环境评分(98.2分)、建设方案及预算编制,正在报批更改土地性质。6.推动气象观测站网建设。2023年完成市气象局项目贾家坪区域站六要素升级改造建设,完成延水关自建站六要素升级改造,完成苹果防灾减灾项目25套微型智能果园气象站和100个果园两要素站建设。全县观测网络进一步完善,为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提供了数据保障。二、强化气象保障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1.紧盯灾害气象保障服务。今年以来我局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全力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气象灾害应急服务、重大节日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工作作风,将气象现代化成果精准预报与迭进式精细服务相结合,以书面、电话、短信、微信及时向地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方位、全流程汇报天气预测预报预警及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气象决策依据。围绕苹果花期、着色期、收获期,加强与苹果服务中心沟通会商,全过程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保障了苹果丰收丰产。今年应急启动19次57天,编发服务材料283期,其中《重大信息专报》24期、《中考专题气象服务》3期、《高考专题气象服务》3期、《预警信号》148期、《短时临近警报》16期、《气象信息快报》30期、《果业气象服务信息》等农业气象服务信息25期,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各类气象灾害防御文件34期。2.紧扣预警信息传递时效。将县镇村三级党委政府负责人、应急责任人、种植养殖大户纳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预警信息直达基层直达农户,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印发《延川县应急广播系统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争取防抢撤时间,降低灾害损失,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一致肯定。3.紧推部门应急联动合作。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与农业农村、防汛、应急、自然资源、公安交警、林业等部门应急联动互动,围绕“气象+”服务,做好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等领域专业气象服务,为各行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增强气象防灾减灾合力,发挥第一道防线成效。4.着力提升人影作业效益。逐级签订《人影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作业人员公安部门备案制度。加强人影弹药安全管理,运输弹药、储存弹药严格按规定执行,做好弹药物联网管理,确保有源可溯。人影作业空域申请、作业、维护等记录详细完整。根据市局工作要求,我局今年组织4次全县人影安全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汛期组织开展防雹增雨作业6次,共消耗弹高炮弹133发,火箭弹35枚。5.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助力安全稳定。与应急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的通知》。联合应急管理局、消防大队开展煤矿、采气厂、采油厂、加油站等危化场所防雷安全监管检查。同时结合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定期检查等,实现了延川36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执法检查全覆盖,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企业整改到位。今年专业气象服务收入35.35万元。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精神文化氛围1.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人民至上,保持“宁防九次空,不放一次松”定力,党员主动担当作为,把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当做对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气象服务一线飘扬”,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生命财产损失。2.扎实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筑牢思想防线,提振精气神,坚决杜绝了党员干部发表和传播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错误观点的行为。3.做好退休干部职工关怀工作。自筹8.5万元,保障退休干部职工的工资足额发放。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慰问退休干部,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现状及需求,认真听取了老同志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为气象事业发展增砖添瓦。对退休党员“上门送学”,丰富老党员精神生活,确保离退休党员干部思想“不掉队”。4.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迎春节、五一趣味运动会、中秋包月饼、国庆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涵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赴梁家河、清凉山气象革命旧址等参观学习,通过系列活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5.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节日,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学校进行防灾减灾宣传,让公众了解和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四、当前存在的不足1.目前观测场迁建获得政府一定的支持,但推进缓慢,阻碍了气象现代化事业。2.专业气象服务创新力度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五、2024年工作计划1.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做到政治上坚定、理论上真学、思想上紧跟,落实到推动延川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2.强化党建引领业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按照“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道路交通等气象服务工作。3.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合力。形成应对地质灾害、道路交通、防汛抗旱、农业生产等气象防灾减灾合力,降低气象灾害损失。做好防雹增雨(雪)工作。4.加强防雷行业安全监管。督促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定期检测制度以及防雷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落实。5.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以担当实干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落实。争取推动观测站搬迁取得进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