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安康市>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4-04-09 17:01
单位名称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护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保障。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定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制度项目<编制/申报/实施>保护区生态建设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重大疫情处置协助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组织或协助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森林资源调查及其环境监测保护区生态文明宣教社区共管
住所
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
法定代表人
尚磊
开办资金
270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80.75万元
2659.51万元
网上名称
化龙山保护区.公益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资源保护高效推进。一是以深入宣传《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为抓手,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等科技普及和生态日,开展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和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发放资料1200份(册),提高公众守法意识。二是加强日常巡护管理,开展野外巡护1000余人次,做好资源保护管理。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成立资源保护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3年打击毁林毁草乱采滥挖乱捕乱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放《关于保护化龙山及周边林区森林资源的通告》3000份,清理各类套夹36副,拆除粘网和电老虎丝200余米,制止非法入区人员74人次。四是落实专人负责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畅通、前端卡口运转正常,定期对前端卡口报警抓拍和植物物候期拍摄数据进行甄别和分析,及时进行预警,对发现非法入区人员进行警示劝返。五是完成27名护林员的考核聘任工作,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林员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森林防火筑牢底线。一是根据频发的极端气候天气,提早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印发森林防火工作安排,签订防火责任书,层层压实防火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召开森林防灭火暨资源保护工作会议,部署防火工作,落实防火责任。二是按照“拿得出、用得好”的要求,及时维护保养防火设备,确保战时能用。三是出动宣传车20余次,张贴森林防火宣传画1000余份,播放《致广大群众告知书》190多次,“防火码”APP注册和扫码登记比去年大有增长,播放森林防火教育宣传片6次,增强公众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四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和每日零火情报告制度,未出现脱岗现象。五是加强防火预警,开展隐患排查,全年开展8次督导检查,严查严控严管火灾隐患,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保证了保护区生态资源安全稳定。(三)科研宣教亮点突出。一是认真落实红外相机监测管理要求,及时取换卡,专人分析整理监测数据,获取有效视频资料500多段、照片资料6000多张,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积极向中央电视台推送化龙山保护区野生动物视频资料,黑熊、中华斑羚等视频资料被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选用,实现自保护区成立以来“零”的突破。二是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活动,及时收集分析汇总疫源疫病监测信息,落实“零报告”制度。三是围绕化龙山保护区特色植物繁育保护工作,对上竹保护站内土地进行改良,购置相关苗木40余种300多株,初步建成集科研试验和自然教育为一体的示范园,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完成智能互动平台的搭建,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刊发和转载稿件近200篇,向市政府网站推送发布稿件7篇。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及时编辑生物多样性资源稿件,发布31篇。在市级以上主流网络媒体发表稿件65篇(其中在国家级期刊发表1篇、省级期刊发表3篇)。群发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短信20余万条。五是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展厅作用,接待各类参观10余次,进一步扩大保护区影响力;六是以建立大保护机制为抓手,有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支持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发展中蜂养殖、山野菜种植等产业建设,逐步减轻周边社区群众向化龙山要“票子”的依赖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产业振兴,发展中药材种植600余亩,落实兑付奖补资金48万元。社区共建持续推进,利用温棚设施为上竹镇繁育黄莲种苗120多万株。科研监测亮点突出,化龙山保护区野生动物黑熊、中华斑羚等视频资料先后3次在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上播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化龙山保护区管理面积大,社区民情复杂,资源保护管理难度大;二是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设施装备不足、机动能力差,缺乏灾害预防和处置的有效手段;三是项目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谋划项目欠精准,管理项目能力水平需要提升。(二)改进措施:一要实施生态惠民,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生态文明机制,及时规范兑付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二要及时购置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设施装备,开展人员培训,健全灾害预防和处置方案。三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做好2024年度已申报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023年在建项目的扫尾工作,提前谋划2025年项目的申报。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强有关自然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性的学习,强化队伍管理和能力提升。(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保护区的风险点排查,巩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成果。(三)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做好周密谋划,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