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文学杂志社

延安文学杂志社

发布时间: 2024-04-09 17:00
单位名称 延安文学杂志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出版文学图书,促进文艺发展。编辑、出版、发行《延安文学》;广告业务。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7号楼5楼
法定代表人 魏建国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万元 11.8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文学杂志社.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全年完成全年6期的编辑出版任务,共计刊发作品280余篇(首),约180万字。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绩:编辑工作全面完成1.小说影响力持续扩大。第1期刊发方英文的短篇小说《昙朵》,被《小说选刊》2023年第4期转载;第6期刊发余显斌的中篇小说《神马》,被《小说月报》2024年第1期转载;第6期刊发程多宝的中篇小说《4月30日,或4月31日》,被《中国作家网》2023年11月10日转载;2022年第5期刊发刘晶辉的短篇小说《卡夫卡的等待》,荣获2023年第五届石祥文学奖。近年来,我刊每年6个头题中篇,都有一两篇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国内主要大刊转载,转载率远大于国内多数省级刊物,对于一个基层刊物来说实属难得。此外,今年还有近50篇优秀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月报》等杂志“标题转载”。2.散文继续保持较高水准。第3期刊发的邹贤中散文《寄名而生》,被《民间故事选刊》2023年第10期上半月刊转载。多年来,我刊打造的“西部散文”特色栏目,在几代编辑的努力耕耘和薪火相传中,已经成为国内散文界的一个品牌栏目,《延安文学》也成为《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等知名选刊的重点关注刊物,仅2022年度,就有5篇散文被《散文·海外版》转载,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3.诗歌力争优中选优。策划推出了“陕西90后诗辑”,并积极向《诗选刊》以及《2023中国青年诗人作品选》等年度选本编委会推荐我刊作品,把扶持新人作为重点工作推动。经过我刊推荐,每年都有原欣、左右等年轻诗人的诗歌在一些权威年度诗歌选本亮相。4.评论水平有所提升。鉴于目前评论界不痛不痒的评论方式和评论风气,我们在“北方评论”栏目推出了一些评论,力求对症下药,切实指出存在的问题,为陕北本土作家树立正确的创作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5.倾力打造“红色记忆”栏目。全年先后刊发了《赵通儒史料中的延长石油》《李秉荣:两当兵变部队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军民齐围困解放瓦窑堡》等极具史料价值和史学品格的文章,继续发扬了“人无我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通报表扬。6.主动策划,编辑出版纪念专辑。第6期编发了“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纪念专辑”,刊发了《毛泽东论<红楼梦>》《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仆》《老百姓的疾苦常挂心头》等观照历史、体察当下的文章,为我们缅怀伟人、激励斗志有着积极意义。此外,“人文陕北”等栏目还推出了《延州道上的诗人与其诗歌》《我们村的北京知青》等兼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新华网、中国作家网、《文艺报》《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媒体对我刊的动态和成果时有报道。(二)“破圈”突围成绩斐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文学期刊的新媒体探索之路越来越朝着纵深化方向展开。为适应时代潮流,我刊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语境下的文学期刊的破圈发展之路。7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山西大同主办了全国文学报刊联盟2023年年会,全国共有一百余家文学报刊单位参会。在年会的“主编论坛”上,《延安文学》受邀与《人民文学》《文艺报》《小说月报》等9家国家级文学报刊一起作大会发言,向全国文学界同仁介绍《延安文学》的办刊经验。副主编高权代表《延安文学》作了主题发言,阐述了《延安文学》“破圈”发展的探索与经验,并就试水“元宇宙”作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延安文学》立足文学刊物,打造文史读物,在办好文学栏目的同时,新开辟了两个具有延安特色的栏目:“红色记忆”和“人文陕北”,并在文学日益精英化小众化的大环境下,坚持走文学大众化的发展理念,引发了在场业界人士的深度思考,也使业界对地处基层的《延安文学》有了全新的认知。8月23日,在西影建厂65周年之际,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在西影电影园区成立。《延安文学》作为联盟会员单位,受邀出席了联盟成立大会,社长魏建国参加并与西安电影制片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对于《延安文学》进一步“破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社长魏建国撰写的《让“延安”成为特色让“文学”更接地气》一文,在中国作协主办的《作家通讯》2023年第8期上发表,全面系统介绍了“延安”与“文学”的关系,阐述了《延安文学》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立场,点击量突破10万加,对扩大我刊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三)第五届“延安文学奖”揭晓第五届“延安文学奖”通过一个多月几轮评选讨论,获奖名单已经揭晓,并在《延安文学》2024年第1期公布。本届“延安文学奖”共评出星晨的中篇小说《亚姝》、方英文的短篇小说《昙朵》、朱鸿的散文《我的文行之士》、远村的诗歌《王气散乱的旧时光》、杨葆铭的评论《回乡的路只有一条》、张北雄的《读书琐忆》和《北京知青在延安》系列文章等27篇(组)作品,分别获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随笔、特别奖等7个奖项。获奖作品整体质量高,很多都被大刊转载过,基本代表了《延安文学》2021年至2023年刊发作品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延安文学》“不唯名家,不薄新人,只认作品”的办刊理念。另外,经过两年努力,《“延安文学奖”获奖小说集》(上下)于2023年5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形式多样地扶持培养本地作家1.优先发表陕北本地作家作品。2023年,《延安文学》继续以立足陕北和扶持培养本地文学新人为己任,先后刊发了任静、高君琴、景文瑞、高安侠、周文婷、霍志宏、闫太安、郝随穗、于媛媛、加路、霍爱英、白崇贵、闫振华、李炳智等60余名陕北本地作家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年共发表陕北作家作品100余篇(首)。2.广泛举办文学讲座。疫情好转后,我们积极走出去,组织新老编辑及相关作家,先后赴西安、榆林、子长、宜川、安塞等地,举办文学讲座20余场,听课文学爱好者逾1000余人次。3.与各县区刊物建立密切联系。我市各县区都有文学刊物。我刊积极与《山花》《宝塔山》《长征》《瓦窑堡》等各县区刊物交流合作,尽量选发其中的优秀作品。二、社会经济效益1.加强纸刊发行工作。2023年,我们通过在《文艺报》《小说选刊》《散文百家》等报刊刊登征订广告等形式,加强发行工作。2.加强网络宣传与数字发行工作。在办好纸刊的同时,我们还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网络宣传和数字发行工作。2023年,我刊继续保持与知网、龙源期刊网、博看网、超星网、中邮阅读网等数字期刊网的友好合作,电子版发行量不断攀升。此外,我刊加强了《延安文学》微信小程序版的数字发行工作,推出了数字版与纸质版“1+1”的捆绑发行模式,每期及时更新。三、存在问题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经费不足,解决办法少之又少,二是发行攀升缓慢,三是日常管理尚待加强。四、整改措施及2024年工作打算:(一)整改措施1.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聘1至2名专业编辑;2.开办新媒体,加强期刊数字发行工作;3.实行岗位职责制,加强单位制度化管理。(二)2024年工作计划1.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2.完成《延安文学》全年6期的编辑出版工作,拓宽发行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期刊定期出版。3.优化编辑结构,尽快让新进编辑专业人员进入角色,提高编发作品的水准,向国内大刊名刊的编审水平看齐。4.力争出版延安文学精品书系第二辑、第三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期刊出版许可证(陕期出证字第号),有效期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