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全民健身指导站(延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延安市全民健身指导站(延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9 16:57
单位名称 延安市全民健身指导站(延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体育活动,提高国民体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指导社区体育竞技活动;业务人员培训。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南关街
法定代表人 任延军
开办资金 49.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8.8万元 23.0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指导站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能够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变更登记。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市体育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稳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深入实施全面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延安行动,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积极构建“月度有活动、季度有赛事”的全民健身格局。2023年,共主(承)办各类赛事活动11场次,参与群众达到3840余人。1.举办延安市2023年黑坑标鱼赛,共有100名钓鱼爱好者参与角逐。2.举办延安市2023年花绳操比赛暨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广场舞专项)培训班,参赛团队22个,参赛人数330人。3.举办延安市2023年柔力球学习交流赛。30个参赛团队,参赛人数150共进行100场交流和角逐。4.承办延安市乒协2023年第一届“乒协主席杯”暨青花瓷乒乓球交流赛,24支参赛队伍,参赛人数200名业余乒乓球高手。5.承办延安市乒协“欣润轩.安塞地椒羊肉杯”乒乓球大赛,来自各县区乒乓球队伍200人参加本次比赛。6.承办“我心向党、献礼七一”延安市首届社区乒乓球大赛,十九支社区男团代表队,七支女团社区代表队,共计参赛人数150人。7.承办延安市2023年市直(区)第八十一届“延大杯”门球赛,22支参赛队,参赛人数110人。8.承办延安市2023年市直(区)第八十二届“移动杯”门球赛,20支参赛队参赛人员200人,共进行80场交流和角逐。9.指导市乒乓球协会举办第二届“今夜球王”乒乓球大赛,累计举办15期,共700余名爱好者参与赛事。10.主办延安市第四届健身气功比赛,共计参赛人数200余人。11.承办2024年全国新年登高活动暨延安市第五届冬季越野赛,共计1500余名爱好者参与本次健康跑及越野赛项目。(二)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工作,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网络。根据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健全一般培训与专项技能培训、晋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组织选派专家、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基层一线进行培训辅导,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市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818人,其中国家级指导员47人,一级指导员146人,二级指导员3672人,三级指导员1953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2.56人。2023年共举办各类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5场次,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284名,其中乒乓球69人、羽毛球44人、广场舞54人、排球41人、健身气功76人。(三)稳步推进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根据陕西省体育局《关于2023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报送情况的通报》要求,我市2023年常态化体质监测样本量为11000人/次。为高标准完成好2023年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任务,制定了《2023年延安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调整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人口基数对各县(区)常态化体质监测人数进行合理分配,并周密组织实施,要求各县(区)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监测任务。2023年累计向省体育局报送常态化体质监测样本量12209人/次,有效数据为11102人/次,合格率达到90.9%。(四)积极备战省运会,力争取得新突破。指导站主要负责延安市青少年乒乓球、羽毛球队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秉承市体育局“思想作风优良、训练作风泼辣、比赛作风顽强,组织纪律严明”的管理理念,合理制定训练计划,优化选材策略,通过节假日、课余时间不断加强训练工作,力争为我市打造一支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好的球队。2023年乒乓球队注册青少年运动员89人,羽毛球队注册运动员79人。2023年年度赛中,乒乓球获得团体第七名3个,男子团体总分12分;女子团体总分6分;羽毛球获得U15男子团体第四名,U3女子团体第四名,U9女子团体第四名,男子甲组团体第五名、U11男子团体第七名、U13男子团体第八名、U10男子团体第八名,男子团体总分34分;女子团体总分18分的成绩。二、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举办,直接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社会上促成了特殊的体育消费市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举办,吸引大量的观众和参与者,进而拉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通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赛事活动不但展示人们的体育精神,还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二)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帮助民众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教授正确的运动技巧。提高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刺激群众对体育器材、装备、服装等相关产品的消费,从而拉动了体育产业的增长。随着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体育活动的热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体育培训、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繁荣。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普及体育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帮助民众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民众的身体素质,有助于预防疾病、减轻医疗负担,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宣传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体育的魅力和价值,激发了民众对体育的热情,还有助于培养国家的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的体育水平。(三)通过对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评价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然后根据体质测试成绩经过科学、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信息,开具运动处方,督促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科学指导人们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国民体质。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全民健身供给还不够丰富。举办的赛事传播力度不够,以致品牌赛事活动少,影响力低。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发展整体趋缓。按照省体育局“十四五”规划中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2.8人的要求,整体数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全民健身科普宣传效果不理想。宣传方式单调守旧,缺乏特色,宣传上手段单一,导致各类群众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不掌握,影响了参与度,进而也影响了通过赛事活动带动全民健身的作用发挥。(二)整改措施一是推广易于开展、小型实用、健康文明的体育健身方法,使广大群众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切实融入到的生活之中。开展好“全民健身日”系列赛事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县(市、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工作,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网络。探索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建设一支实力强大、项目齐全的培育师资队伍;根据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健全一般培训与专项技能培训、晋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组织选派专家、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基层一线进行培训辅导,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三是创新宣传观念和宣传方式,注重宣传实效,通过全民健身重大赛事活动,做好重点宣传;通过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做好普及宣传;通过创新全民健身经验,做好典型宣传;通过公益广告,做好社会宣传;同时做好全民健身科普宣传、咨询辅导、项目推广、交流展示等形式,做好知识宣传,达到人人皆知、人人了解,人人参与的良好宣传氛围。四、下一步打算(一)有序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筹备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花绳操、钓鱼等各类易于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好“全民健身日”系列赛事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着力扩大数量,提高质量,举办健身气功、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广场舞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8场/次,培育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切实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力争将我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提升到2.7人。(三)坚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市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培训全市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按时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常态化体质监测样本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