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吴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吴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4-09 16:24
单位名称 吴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察保障。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征收;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环境保护法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培训。
住所 延安市吴起县刘渠子
法定代表人 张志宏
开办资金 7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吴起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6.6万元 42.9万元
网上名称 吴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队在市、县生态环境局和市支队的支持指导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稳步提升执法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擦亮县域生态环境底色的基础上,全力服务保障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业务开展情况我单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增强基层执法能力,实现执法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全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960人次,检查企业264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1起,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31份,立案12起,处罚9起,罚款254万元,其中查封扣押3起。移交公安1起涉危险废物犯罪环境案件,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起。受理各种污染举报43起,办结43起,落实举报奖励案件2起。(一)科学制定年度执法方案,精准统筹开展各类执法检查。分析研判县域管控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制定了县域生态环境年度执法方案,集中主要力量对辖区产污、治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统筹组织开展各类执法检查,科学配置执法资源,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多头重复执法。一是按季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将各领域专项执法均纳入双随机检查,适时更新系统内一单两库。按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重点、简化管理、排污登记管理分类全面精准实施动态监管,按季度开展执法活动。全年开展4次,共抽查了58家企业,其中重点监管企业22家,一般监管企业36家,检查发现问题数为7,公开比例为100%。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机动车检验机构展开跨部门双随机执法检查,规范监管秩序。二是按照市、县两级年度执法方案,先后开展了冬春季加油站环境执法检查行动、“三个专项整治行动、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零星固废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17次,每次检查都明确了检查范围、检查重点、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了执法的力度和效果,确保了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的成效,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常态化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守护县域生态安全。及时督促纳入延安市2023年度环境监管重点排污企业名单的19家企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市局备案,加强环境风险动态管控。日常监管中严格落实环境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制度,督促沿河污水处理厂、联合站、养殖场和各管道运输公司、油气开采企业等常态化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按要求组织开展了涉镉企业排查行动、春季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各类隐患问题66个,已全部整改到位。(二)全面强化全过程案件质量管控,实现办案质量和效果双提升。集中主要力量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执法震慑。全年办理了1起涉危险废物环境犯罪案件,3起擅自倾倒危险废物查封扣押案件,与公安、检察院有效形成了司法联动,提升了违法的成本。对这类突出环境违法行为的严处重罚,有效的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以负面典型形成了执法震慑。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灵活运用非现场执法利器,提升执法效能。依托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整合了互联网数据资源,实现了生态环境问题“在线发现—现场核查-问题解决”的线上模式,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无人机精准锁定环境违法线索5个,全年办理非现场案件5起,有效提升了执法的精准性、针对性。(三)持续推动“三个年”活动走深,以柔性执法彰显执法温度展铁军形象。一是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26家企业进行生态环境信用初评,逐步健全信用监管机制。二是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名单内的畜禽养殖场等4家企业除信访举报核实等情形外,一般不进行现场检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注重对企业的主动服务,在六五世界环境日组织送法上门服务,组织开展了汽修行业、畜禽养殖行业督导帮扶检查,变末端执法为源头帮扶,切实做到指导教育在前、普法宣传在前。四是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法理情相统一,充分践行审慎执法原则,能立即整改的就以整改为主,全年办理案件不予处罚2起,对守法企业形成了正面激励。五是持续聚焦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公开环境问题投诉举报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受理群众投诉,依托12345智慧服务平台、12369投诉平台、来电来访等渠道,及时掌握信访中出现的问题,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截止目前共受理信访投诉43起,办结43起,办结率100%,落实举报奖励案件2起,有效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二、社会经济效益(一)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执法保障。以“领导干部带头学、以案释法深入学、教授专家系统学”为基础,定期开展生态文明大讲堂,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2022年以来,连续2年获全省执法大练兵县级表现突出先进集体,今年获得全省第一名;连续2年入围全国生态环境环保执法大练兵突出集体;先后3次选派执法人员参加生态环境部、省厅监督帮扶工作中均被发文表扬;参加全市2023年生态环境大练兵竞赛比武中获团体一等奖。(二)案卷质量上有新提升。2023年我局立案查处12起,其中5起被省厅作为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典型案件采纳率为41.67%。以案卷质量提升有效推动了执法大练兵工作,2023年我县参加全省两轮案卷评查中,排名全省各县第一、第二名。在全省大练兵竞赛比武中案卷制作单项全省第一。三、存在问题。一是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执法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违法者的违法事实掌握不准,搜集证据不全面等问题。其次执法经费、车辆配备不能完全满足环境执法的需要。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力度不够。油气开采企业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和达标率未达100%,现场存在井场跑冒滴漏等各类问题。危险废物产生、处置企业普遍存在危险废物标识、标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三是基层环境执法点多面广,仍需凝聚各方合力。比如扬尘治理、河道倾倒垃圾、偷排污水、生活污水入河等问题,需要住建局、城管局、河长办、农业农村局、畜牧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共同履行管理责任和执法责任,进一步深化协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治合力。四、整改措施及工作计划。一是持续提升执法能力。按要求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不断强化实战练兵、全员全过程练兵,通过参与交叉执法、省市专项执法检查、案卷评查等活动,推动执法人员现场执法、调查取证、法律适用、文书送达等技能提高。二是依法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加大“四个配套办法”执行力度。深入推进油煤气综合整治行动,持续开展石油管道环境隐患排查工作,建立环境风险源“一源一事一档”台账。严格按照量化执法的要求,提高处罚的到位率,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行政处罚的威慑力,达到处罚一家教育一片的目的,促使排污企业自觉守法。三是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执法联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重点区域内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破获和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能力,形成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