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延安市>
延安市少数民族群众权益保障服务中心
延安市少数民族群众权益保障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9 16:16
单位名称
延安市少数民族群众权益保障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少数民族群众权益提供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政策咨询,建立信息档案;为少数民族群众经商、务工、子女入学提供服务;开展少数民族群众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协助处理民族纠纷事件。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1号楼6楼
法定代表人
曹化卫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2万元
6.9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线,以“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深入调研,努力工作,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生活经营、就医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营造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一是高质高效完成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办工作。今年,我局自接到举办第八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的任务后,我们及时向省民宗委、省体育局请示汇报、沟通对接相关工作,确保主题不偏、主线不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蒿慧杰亲自把向定调,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筹备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严汉平为主任,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胡统金,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郭青,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袁家富、市政府秘书长鲁志华为副主任,41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延安市筹备委员会,组成19个工作组,成立了民族运动会工作专班,抽调28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进行筹备,累计研究拟定管理制度6项,形成会议纪要18期,撰写工作简报8期,上报请示文件10份,下发各类函件62份,召开会议26次,协调17个单位、部门100余次。在市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把延安精神、体育精神、工匠精神贯穿承办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用“三个精神”统筹推进场馆设置、大型活动、竞赛组织、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强有力的场馆、交通、食品、安全保障,科学有序的竞赛,积极有效的宣传报道,为全省各族人民奉献了一届展示陕西发展、彰显延安特色、促进民族团结的体育盛会,本届运动会为全省历届报名参赛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代表团最多、民族成份最全的一届民族运动会。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成功创建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依托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认同。今年,我局联合省民宗委、西安交通大学、黄陵县委统战部走进桥山小学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宣讲“进课堂”及助学共建活动,捐赠了《交通大学西迁》50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书签600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件袋600个、作业本600册。子长、宜川、延川将民族团结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了“清明时节捏面花,传统文化进场所”“粽叶飘香话端午,民族团结一家亲”“军民携手共创和谐”等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落实“两个方案(《延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延安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为抓手,各县(市、区)坚持以基层、学校为重点,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标准,找准结合点,抓好融合点,创新主题内容,丰富创建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今年,吴起县录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校园”短视频9期,拍摄工作在陕西新闻联播播出,经验做法被《中央统一战线》杂志刊登。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四是做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服务工作。经常性走访慰问来延经商务工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等困难,全年累计慰问困难群众4人次,解决上学问题10人次、就业问题4人次。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对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知晓率,积极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规定、文明市民守则等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六进”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全面推进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引导各族青少年从小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认识,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捍卫者、忠实实践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