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榆林市法制教育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建立统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掌握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并进行分析研判;组织协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项的解决;组织协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指导协调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委政法委、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开展以榆林为主的陕北片区涉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警示宣传、转审结合、帮教巩固等工作任务。 | |
住所 | 榆阳区小纪汗乡昌汉界村小区南 | |
法定代表人 | 王旭 | |
开办资金 | 3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委政法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3万元 | 40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榆林市法制教育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3年10月19日变更了法定代表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中心在省委政法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全力推进全市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验收为契机,强弱项、补短板,高位推进建设规模合理、层级清晰、定位明确、运转顺畅的四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体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是综治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在平台建设方面,市综治中心立足“数据汇总、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督导考评”功能定位,强化智治赋能,搭建由现代化指挥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善治榆林移动端组成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直观动态反映社会治理总体态势,实时对网格员进行指挥调度。平台模块突出“五级五长、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矛盾多元化解、三官一律”等榆林特色,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判形势、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社会治理“智慧中枢”。目前,市级信息化平台与县市区平台实现联通率58.3%,其中与榆阳、横山、神木、定边、米脂、佳县、子洲、清涧等7个县市区平台实现纵向联通和资源数据共享。实现全市12个县级、212个镇级、254个社区级综治视联网全覆盖,3221个村(社区)级综治视联网覆盖70.1%。今年以来,市综治中心共接待中、省、市各级领导考察调研10余次,利用综治视联网召开视频调度、研判会议10余次,信息系统功能作用日益凸显。二是功能部室作用稳步发挥。按照“四室一厅一中心”布局,市综治中心已入驻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和法学会、扫黑办、戒毒所等单位,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在全市公开选拔129名心理专业人员组建了榆林市平安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库,依托现有全市平安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库,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活动,推动全市心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工作中,各县市区也形成一些好做法、好品牌,绥德满堂川镇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优良作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建立“说事堂”,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发生矛盾有平台“来评理”,通过乡里乡亲共同来说事推动矛盾就地解决;府谷综治中心统筹“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三中心,协调多部门,形成“1+3+N”运行体系;米脂56名调解员入驻县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高效纠纷化解方式;定边“四李”会诊室,对来访人员进行“分诊”“坐诊”,“会诊”“转诊”,形成闭环式矛盾纠纷化解流程;清涧探索形成“范婶说事、李叔帮忙”基层调解品牌。今年以来,全市综治中心有效化解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债务纠纷、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等各类矛盾纠纷10886件次,提供代写诉状、释疑解惑、法律条文查询等各类法律援助2225件次,解答法律咨询960余人次,接待来访、线上心理咨询551人次,上门心理辅导88人次,开展心理讲座20余次,不断夯实平安根基,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工作运行机制日趋完善。聚焦作用发挥,围绕运行机制、协同机制和管理机制,对中心组建资料、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整理汇编,对业务工作、信息平台、法治宣传建立完善6项制度机制,确保中心实体化运行有序高效运转。市综治中心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六窗三室”咨询协调协作联动机制,创新“法检公司协调联动+社会心理服务”多元解纷模式,推动各窗口部室协同联动工作,凝聚和发挥综治中心统筹法检公司和整合社会调解平台作用,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质效;通过“善治榆林”APP、“善治榆林”小程序,搭建综治榆林宣传平台,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反映各级综治中心动态,展示成效成果,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宣传舆论新阵地。同时,印发《全市综治中心信息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规范宣传信息工作。四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各级综治中心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业务素养,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市综治中心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周三学习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运行经验总结、工作流程规范、业务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并多轮次组织综治信息系统实操培训,不断加强学习和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实体化的本质和工作方向,通过机制、方法等创新,不断实现工作质效新提升;神木《“四微”模式激发基层网格化治理能力》等3案例荣获“2022年全国网格化治理优秀案例奖”;府谷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分级组建“平安大联营”队伍,30家单位、86家社会组织、3000余人加入“平安大联营”;绥德组织干部赴鄂尔多斯康巴什等地学习考察,取“经”问“道”谋发展;子洲开展综治业务巡回培训、网格员培训,“红袖章”治安联防巡防培训,锻造基层平安建设队伍。今年以来,全市综治中心共开展业务培训62场次,参训人员突破3900人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建立“三官一律+多元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模式。市综治中心出台《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三官一律”进基层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探索建立“综治中心+多元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模式的实施意见》,择优选拔3128名政法干警、优秀律师和社会治理专业人员组建“三官一律”和“心理咨询”人才库;以综治中心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牵引,组建(法律宣传援助)、阳光(心理咨询服务)、社工(基层社区治理)3支志愿服务队,使各方力量由“多条线”变成“一股绳”,让“三官一律”和社会专业力量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活跃细胞”,推动政法资源和社会专业力量高度融合,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制定31条工作职责,明确“三官一律”、“心理咨询”人才库和三支服务队工作任务。常态化开展“三官一律”进村居、进网格、进企业排查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维护稳定工作做到社会最前沿和基层第一线。主动深入开展“三进”服务活动,将政法力量和专业资源多角度、多维度参与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积极发挥“三官一律”和“1+3”专业队伍优势,在主动服务群众过程中感知民生信息,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疑难杂症”进行“联合会诊”和“对症开方”。采用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将“三官一律”从县区间、系统间、部门间进行多维度考核,推动政法干部担当作为、提升履职效能。二是推行市域全科网格化管理。神木市制定《网格员队伍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网格员职责》等制度,推行“五级”全科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划分一级网格20个、二级网格370个、三级网格2401个(四级、五级网格正在划分),实行1896名网格员“1+1+N”全科网格管理(1名网格长管理3-5个全科网格,每个全科网格配备1名专职全科网格员及若干名兼职网格员)。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区域推动建设力度不平衡。在综治中心建设推动力度上,普遍存在北部县市区优于南部县市区的现状,北部县市区基本能按要求完成社区综治视联网100%和村综治视联网、数字乡村视频监控70%的建设标准。榆阳、神木、府谷、靖边等超额完成村视联网建设任务,南部县市因财政经费短缺,对综治中心建设投入力度相对较小。二是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备。距离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信息平台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实战化平台作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县市区综治中心普遍缺乏信息专业类人才,对综治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维护,普遍存在业务不熟、不精,工作创新不足、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三是部门联动合力有待加强。县市区综治中心矛盾风险研判、预警、报告和处置机制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组织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设计范围广、建设内容多、工作难度大,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为加强各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力,市级综治中心机构应协调争取按照副县级建制来提格设置运行,推动副科级建制县市区级综治中心提格为正科级建制运行。四、整改措施一是要加强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快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逐步整合平安建设相关成员单位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等综治资源。二是要规范人员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综治中心干部和入驻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考勤打卡制度,落实入驻人员季通报制度,开展窗口部室“流动红旗”评比等常态评选活动,提升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增强广大群众对综治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三是要强化干部素养。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精耕细作”,同步加强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建设,邀请高校、党校等专家教授,为综治中心干部和入驻人员讲理论、讲业务,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提升市县两级综治干部能力水平。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在信息平台建设上促提升。完善跨部门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打通市县两级信息平台建设的“肠梗阻”,构建上下贯通、互联互通的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发挥实体化平台“平时研判、战时指挥”功能作用,将现有“现代化指挥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善治榆林移动端”等功能模块从满足“演示”向实现“实战”转变,做到运转规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二是在加强干部培训上促提升。要强化干部信息化技能操作演练,加强分析研判、应急处置能力,真正使综治信息系统联起来、转起来、用起来,使工作人员关键时刻能用得上、靠得住、守得住。同时,要持续加强对县市区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的指导,组织开展对先进地市的考察、调研、学习活动,充分学习相关地市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矛盾纠纷化解的实际功能发挥等,在互学互鉴中增见识、长才干、促提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