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市困难职工帮扶救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榆麻路与金沙二路交岔口榆林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大厅 | |
法定代表人 | 李夜明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总工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2.75万元 | 119.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榆林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在省帮扶中心和市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时代帮扶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做实精准常态化帮扶。严格按照省总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细则,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对全市所有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重新梳理,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因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等建档标准,按照“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的办法,对全国档困难职工进行动态化管理,定期对在档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并对车辆、房产、工商注册等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困难职工救助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市本级在档困难职工94户,全市在档困难职工609户。(二)搭建就业平台,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2月17-18日,联合市人社局、市退役军人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残联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2023年榆林市“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现场招聘会,195家企业参加,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900多个。9月8日,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2023年榆林市“金秋招聘月”暨“互联网+智慧”现场招聘会,精心筛选了180多家优质企业、3000多个职位,涉及煤矿、教育培训、建筑地产、互联网直播等多个行业,为各类求职群体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就业机会,搭建起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常态化“直播送岗”活动。我们积极探索建设枢纽型、服务型、社会化、信息化的平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直播代岗室的作用,定期开展各类专场“直播带岗”活动,企业在线展示岗位需求,现场解答薪酬待遇等问题;求职者线上直接咨询并投递简历,精准对接人才供需。2023年开展“直播带岗”服务共计93场,直播在线人数累计68.7万人次,其中快手直播在线人数48.8万人次,视频号直播在线人数19.9万人次。邀请76家企业负责人来直播间参与带岗,在各大平台发布短视频共计225条,浏览量189万,点赞数4万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能力促进就业。积极打造就业培训基地,5月31日,举办2023年免费电子商务师技能培训班,培训下岗职工和农民工50名,进一步提高就业技能。(三)开展救助活动,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全市的市级领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友帮扶”活动,对34户城市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的帮扶慰问。开展包括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普惠帮扶在内的一系列帮扶救助工作,其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筹集资金259万元,对523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进行帮扶;普惠帮扶活动中,对市直单位申报的161名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根据困难程度每人3000-5000元,合计56.5万元;双节期间筹集300多万元开展送温暖活动,对全市3000多名一线职工进行慰问。(四)加强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市县两级的维权渠道实时畅通,接待来访困难职工300余人次,解决了大部分职工所反应的问题,并对所有来电来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对上级交办、领导批办的信访事项,做到认真对待、及时处理。2023年为发生因职工维权印发的重大事件。同时,与市总经济法律保障部联合开展法律体检、免费法律咨询等活动,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用好12351职工热线平台,做到“接诉及办”,建立12351办理台账,努力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印发《榆林市总工会12351服务职工热线有关工作办法》文件,将12351服务职工热线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当中。(五)以审计为抓手,加强帮扶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会同市总工会经审委,根据各类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市县(区)两级援助中心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检查,根据审计情况看,基本做到了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没有发现有违规使用专款问题。主要社会效益困难帮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接政府和社会资源,推动政府救助保障政策覆盖更多困难职工群众。针对因病、因企业或岗位调整面临突发困难的职工,实施有效精准帮扶。继续做好元旦春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就业援助等传统帮扶项目,让职工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2023年市本级累计使用中央专项帮扶资金110.3万元,下拨各县市区合计608万元。省财政帮扶资金使用情况:收的省总下拨资金218万元,下拨各县市区162万元,市本级使用56万元。市财政帮扶资金使用情况:收的市财政下拨帮扶资金200万元,下拨各县市区120万元,市本级使用80万元。在工会品牌特色的“四季送”活动:积极发挥直播带岗基地促进就业作用,开展直播代岗90余场次,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和金秋招聘月活动,参与招聘企业375家,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开展以“夏送清凉保安康、砥砺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送清凉慰问活动,慰问单位141家,惠及职工1.2万余人;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523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进行帮扶;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柠条塔矿业公司、国网榆神工业区供电公司等38家企业和能源运输行业、家政服务行业等10家坚守在服务岗位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慰问,共筹集资金779万,慰问职工约1.2万人。在技能帮扶中举办家政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劳动技能培训班,为300多名失业待岗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三、存在的问题(一)市县两级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短缺,而且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二)在梯度帮扶的落实上延展性还不够,需要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三)档案的动态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在档困难职工核查周期长不能做到每季度一次的核查;对基层工作的培训和指导不到位,缺乏沟通;对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的了解过多的依赖于基层工会,入户走访工作不到位。四、整改措施(一)组织大学习。进一步学习全总、省总各类帮扶工作文件,严格按照帮扶要求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加强业务人员的各类培训工作。(二)开展大排查 。对所有在册困难职工进行入户核查,核查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事、不放过一个疑点”,了解掌握每户困难职工最详实信息,全面彻底的完成困难职工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整改工作。对不符合救助要求的作撤档处理,仍然没有脱困的,将进一步更新、完善纸质及电子版材料,建立相应的脱困机制。解决中央专项帮扶资金结余比较大的问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组织大学习。对全市帮扶干部开展的业务培训,结合实际采取集中或分期的方式进行帮扶工作、档案管理、信访接待、法律服务、政策解读等涉及到帮扶工作的综合性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工会帮扶工作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竭诚为职工服务。(二)开展大排查。在全市范围内摸排困难职工家庭,尽最大努力把符合救助标准的困难职工纳入帮扶范围,解决困难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