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实验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榆林市青山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马随成 | |
开办资金 | 8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37.42万元 | 1507.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实验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以党建为领航,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学校党支部以“一抓三促三同步”的大党建工作总体思路为抓手,坚持把常规工作做规范,把重点工作做实在,把亮点工作做精细,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发展,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组织保障。1.把常规工作做规范。一是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选优配强了支部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一岗双责”。二是主题教育成效显著。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抓手,充分发挥“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管理学院”“榆林党建”“榆林市机关党建”等平台作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三是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党支部严格党员管理,党员教师“双带头人”“双培养”工作有序推进。2.把重点工作做实在一是抓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通过成立工作小组,召开部署会、推进会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二是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建设标准,制定实施方案,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学校党支部日常工作,使学校党支部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抓“清廉学校”建设。制定工作方案,与党建工作、师德教育、教育教学、家校共育、校园文化有效融合,形成“五方融合”;聚焦民主管理、班子带头、教师守规、内部治理“四个重点”;加强校内、家长和社会“三个监督”。3.把亮点工作做精细(1)开展培根铸魂行动。通过“六大育人途径”,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班队会、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做好政治启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2)开展共驻共建行动。落实“双报到双考核”工作制度,围绕社区党建和重点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向社区、网络报到。(3)抓实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为7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建立了档案,与专任教师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二)以德育为先导,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思想,通过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大育人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1.德育队伍建设有了新提升(1)全员导师制得到全面推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建立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制。(2)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班主任论坛为载体,以“阳光班级”评选为抓手,聚焦班级精细化管理,提高德育管理实效。(3)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开展少先队活动展示暨教学能手活动,通过少先队基础知识测试、少先队活动辅导技能交流、红领巾主题宣讲等环节的比拼,有效促进了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2.德育管理体系有了新进展一是星级奖励机制不断细化。二是班级岗位责任制不断优化。三是阳光督察队作用不断强化。四是每日播报内容不断丰富。3.立德树人主题教育动有了新突破一是创新开展升旗仪式主题教育展示。二是系统化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三是特色化开展“三展”活动。四是常态化开展“爱为宝”纺织物捐赠活动。五是系列化开展道德大讲堂。六是多样化开展月主题活动。4.家校协同育人迈上新台阶(1)优化家校联动,共建沟通渠道。(2)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共建平安校园。(三)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教、质量立校”思想不动摇,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教研教改,多措并举、多向发力,教学工作不断推进。1.多措并举狠抓常规管理(1)夯实“第一课堂”,“提质增效”有保障。初案课前精心备。开学前,每位老师集中汇报提前写一个单元的教案,根据点评建议进行二次优化调整,教案检查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课前候课严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课前三分钟进课堂,做好课件调试等课前准备工作。二是要求学生课前班班有歌声,做到课始有问候,课毕有答谢,养成课前礼仪的好习惯。常规课堂随机听。学校新组建成立智库团队,负责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问诊把脉”。作业检查重落实。一是坚持作业管理常规调研与集中检查相结的管理机制。二是以每月知识板块检测为抓手,通过“元元辅”作业的落实,了解学习成效,及时抓差补缺。三是从试题选购、座位安排、阅卷方式及成绩统计等各个环节规范期末测试工作,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培优辅差”有成效。在全学科内推行“培优辅差”行动,做到明确目标、细化方法、责任到人;学期末对抓差扶优工作进行反思汇报,以学生成绩核定教师培优辅差的成效。试题资源更丰富。狠抓试题中心建设,丰富试题资料内容。“三课体系”有特色。学校积淀形成学科组内会商课、教研组集体精品课、青年教师赛教课的“三课体系”,统一部署,夯实过程,分阶段实施。(2)优化“第二课堂”,“双减”工作有落实。丰富课程内容。“内挖外引”加强课后服务师资力量、拓宽服务渠道,与学校课程开发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利用校内优质资源。优化申报流程。提前通过公众号发布社团老师精心设计的招生简介,开学前一天进行选课填报,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创新验收方式。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对“第二课堂”期末验收工作,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形成验收评估报告。喜获丰硕成果。(3)丰富“第三课堂”,课程建设有特色。设计个性、研究性、趣味性的实践作业,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将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实践。2.多点开花喜获教研硕果(1)共同体成果更加丰硕。(2)特色课程建设成效显著。(3)教师培训渠道更加宽广。(4)教师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多项赛事活动斩获奖项,骨干教师队伍得到壮大。(四)以安全为基础,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安全工作是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始终在高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营造了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1.制度落实有保障(1)落实门卫管理制度。(2)落实签订责任书、告家长书制度。(3)落实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制度。(4)落实学校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请假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制度。(5)落实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制度。(6)落实安保人员管理、培训制度。2.安全教育有成效(1)精心安排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2)开展丰富的安全主题活动。(3)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4)落实“13530”安全教育模式。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我校荣获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国有资产报告优秀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榆林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会三等奖、榆林市中小学生“学雷锋强国防”知识竞赛三等奖、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榆林赛区优秀组织奖、榆林市青少年国际象棋等级赛男子组团体奖第二名、榆林市青少年国际象棋等级赛学校团体奖第二名、市直学校“唱响新时代”合唱展演活动三等奖、榆林市2023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榆阳区第11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会小学组三等奖、榆林市2023年度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等荣誉奖项。我校申报立项课题58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9项、校级课题35项。有15项市级课题成功结题,参与研究教师达51人;有20项校级课题顺利结题,同时推荐参加2024年市级课题申报,参与研究人员达80余人次。在全市实验教学说课及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我校8位老师获得等次奖,其中郭巧玲、刘鸿丽老师的说课作品《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荣获特等奖,郭巧玲老师荣获实验操作技能一等奖;冯亚亚老师荣获榆林市思政大练兵活动一等奖,12月份被推荐参加省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决赛;李欣老师在全市“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惠姣姣、徐凌宇两位老师荣获全市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三等奖。2023年,教师荣获各级各类荣誉75项,其中李星蓉被授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称号,任媛老师被列为陕西省第九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吴慧、崔磊两位老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陆婧老师在“少年月刊杯”2023年榆林市少先队活动展示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喜获二等奖,邹艳老师被授予榆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在家长满意率问卷调查、学生满意率调查中,满意率达100%,得到学生、家庭、社会的好评。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大班额”的消除还不够彻底;二是抓工作推进的措施还比较单一;三是抓师德师风的手段还不够有力。四、整改措施我校将在外出参观学习方面,利用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建立基础教育共同体为契机,通过多批次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名校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在活动方面将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为广大教师搭建更多的优质平台,确保达到活动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校将坚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带着全社会的关注、带着孩子们的梦想,秉持“六年照亮一生”的教育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谱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3月被中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