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防治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救灾防疫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培训与技术指导 | |
住所 | 安康市高新区花园大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C座 | |
法定代表人 | 邹斌 | |
开办资金 | 25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08.24万元 | 2205.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新冠疫情防控“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认真组织做好发热门诊、哨点医院、社区病例监测和变异株监测,完成新冠病毒变异株基因测序443例、变异株流调报告63份、监测预警分析报告52期,做好大型活动新冠防控疫情保障,全年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6106剂次。(二)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坚持领导带班、科长值班、流调检验人员应急值守制度,实行流感周报、疫情月分析、疫情趋势年分析,修订了《安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起,均及时处置。(三)免疫规划质量巩固提升。建成市级示范接种门诊47家。以乡镇为单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补种率均达95%以上。启动了监测户13岁女童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全市共2000名女童受益。(四)性病艾滋病防治指标位居前列。超额完成哨点监测、规范化随访检测、抗病毒治疗任务,全人群HIV检测覆盖率为23.34%,新报告HIV/AIDS发病率较去年下降;共建成省级规范化性病门诊1家、市级9家,实现了县级全覆盖,本年和既往报告丙肝病例核酸检测率均位于全省第二、治疗率均位于全省第三。(五)结核病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加强基本公卫肺结核患者管理,督导落实“两免一加强”政策,全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54.02/10万,与去年同期下降5.04%,患者管理率100%。(六)地方病保持消除或控制标准。全市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覆盖率98.69%;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病区的监测指标均达到消除或控制指标。5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水氟含量均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2岁儿童未检出氟斑牙患者。全年大骨节病、氟骨症患者治疗率100%,5种地方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9.85%,签约服务率100%。(七)慢性病综合防控取得新成效。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健康管理率均达到省、市下达的考核要求。2022年全市居民期望寿命测算为78.44岁。组织完成了年度慢阻肺检测任务,受到国家项目办充分肯定。(八)卫生监测成效明显。全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位居全省第二,乡镇卫生院消除了“零”报告。城乡饮水水质监测首次开展放射性指标检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丰水期水质检测达标率均较上年同期提升;学生筛查近视率为53.13%,实现了年度控制目标。我市城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被省疾控中心作为全省唯一典型案例上报中国疾控中心;我市有3名中小学生作品在国家“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中心被省疾控中心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九)职业病诊断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采购的DR、肺功能、彩超等设备全部安装到位,DR机房通过评估验收并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年度尘肺病主动监测任务完成率为114%,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任务完成率105%,职业健康素养调查任务完成率106%,开展个人剂量检测1600人次。(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质扩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完成中心微信平台认证,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152篇、市级媒体刊发140篇、中心网站上传各类工作信息238篇。承办了陕南地区健康细胞建设健康教育培训班,参与做好了健康陕西现场会在安召开筹备工作。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64%,比上年提高了4.08%;15-69岁居民吸烟率为22.95%,戒烟率为17.60%。(十一)全力做好国卫复审。积极组织参与了多轮次国卫复审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完成了现场评估点位遴选指导,顺利通过了省级病媒生物单项鉴定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完成了年度各项病媒生物监测任务,为全市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消杀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撑。(十二)质控和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心实验室参加上级组织的20大类共计44份盲样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完成了平利、镇坪2县硒水平调查,被中国疾控中心评为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室间质评先进单位,1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超额完成了2023年“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培训任务。申报的《硒与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获批研发计划项目,疾控业务能力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均通过专家复审,将有力地推进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及科研水平提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全面落实。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启动了监测户13岁女童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全市共2000名女童受益。艾滋病发病数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49%。肺结核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04%。对前来进行职业病诊断的人员实行了免费拍片、免费肺功能检测等。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2022年上升了4.08%。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一些重点传染病如狂犬病等防控部门间的联防联控机制还不健全,犬只管理还不规范;三是随着“五大卫生”工作量的持续增加,中心职能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与工作要求之间有差距。(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新冠、流感、手足口、乙肝、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接种率,加大对艾滋病、性病等不健康行为引起疾病的干预力度,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尽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二是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犬只管理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地方法规的立法程序;做好与公安、城管等部门配合,加强犬只管理;三是以疾控体系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编制,优化人员配置,完善职能科室设置。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资质认可法定检测项目范围;二是加强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现场监测检测设备配置,补齐卫生监测工作的短板;三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流调队伍,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四是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执法和业务技术指导同步进行的新路径,提高执法和业务指导的效能;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县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培训和指导,逐步提高其检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适应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2月8日荣获省政府表彰的“地方病防治先进集体”;2023年5月5日荣获市委、市政府命名的2022年度“平安示范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