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安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防治畜禽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畜牧兽医新技术、品种、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指导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牧业生产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行业技能业务培训,动物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处置的技术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指导屠宰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洪学巷3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方巍 | |
开办资金 | 25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7.01万元 | 185.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生猪稳产保供成效明显。制定了《生猪等重要畜禽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方案》,面对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积极做好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抓好“两场”生产技术指导,积极帮扶企业纾困渡过难关,认真开展畜牧业统计监测,做好生猪生产形势、市场价格及动物疫情预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生猪市场价格有关信息,千方百计稳定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全市肉类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二)养殖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汉滨民荣本牧PIC5万头曾祖代种猪繁育项目、岚皋晟兴源6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汉滨凤翎翔60万羽蛋鸡场一期已建成投产;江苏立华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即将投产;汉阴东方希望一期30万头商品猪基地项目、汉阴汉仓100万头生猪屠宰和肉品分割项目积极推进。汉滨区、旬阳市成功申报全省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县,全市累计新建规模养殖场29家,改扩建养殖场57家,新增产能4万多头。(三)示范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秦阳晨顺利通过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复验公示和省级猪瘟净化场现场验收;旬阳家润无非洲猪瘟小区通过部级现场验收;安康汉阴金硕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汉滨区甲升兴隆养殖场成功创建省级布病净化场。培育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个,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培育成效明显。(四)畜禽良繁保种全面实施。以安康秦阳晨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为依托,以民荣本牧PIC曾祖代种猪繁育场为补充,积极构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引进品种本土化、地方品种良种化,力争尽快形成100万头良种仔猪生产能力,全力打造西北地区的生猪良种高地;安康猪新品系培育已完成10轮次种猪遴选;5个市级陕南白山羊保种场选育扩繁持续推进;镇坪乌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扎实开展;认真开展陕南水牛种质资源调查,成功申报陕南水牛省级保种场1个。对安康猪、陕南水牛、巴山牛、陕南白山羊、镇坪乌鸡等5个地方畜禽品种进行全面保护,积极争取申报陕南白山羊省级保种场1个,建立市级保种场8个,安康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五)生猪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围绕“安康林下猪”区域公共品牌、“安康猪”地理标识农产品、“安康猪肉”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健全完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富硒猪、牛、羊、禽生产技术创新与科技攻关,“富硒生猪”标准化生产增产扩面扎实推进,“安康猪肉”成功亮相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并先后在青岛、常州、西安等地推介宣传,成功打进上海龙上猪肉,特色产品已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安康林下猪”品牌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六)动物疫病防控扎实高效。高质量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全市畜禽应免免疫率均达到100%。落实企业免疫主体责任,86家养殖企业申报“先打后补”。先后组织检测2320份畜禽血样,免疫抗体平均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市级贮备应急疫苗80余万头份(羽)、防护服650套、消毒药品8吨,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到位。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七)动物检疫效能全面提高。全市共注册备案养殖场户14880个,累计录入免疫记录共33808条,规模养殖场已经备案完毕,小规模场和散养户备案80%以上,录入率达90%以上,防疫信息化有效推进。依托农业农村部“牧运通”直连直报系统和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全面推进“赋码”行动和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不断强化动物检疫监督闭环管理,全年产地检疫动物72.33万头(只/羽),屠宰检疫动物产品5.94万吨,备案动物运输车辆554辆。备案执业兽医36名、乡村兽医650名,组织472名认证注册官方兽医完成全国官方兽医线上考试和专题培训学习。(八)疫病监测水平大幅提升。市级兽医实验室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初验,试验检测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全年完成血清学检测31610份,病原学检测20130份;持续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制定了安康市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完成布病样品检测6280份。汉滨、旬阳、白河三县区兽医实验室已通过省级续展验收。严格落实养殖场非洲猪瘟疫情排查报告制度,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20.51万场次、排查猪只471.03万头次,排查屠宰企业12家、排查猪只40.22万头次,完成血清样本检测10320份,未发现异常情况。(九)屠宰企业监管持续优化。全面落实飞行检查和生产安全督查两个全覆盖,全市屠宰生猪47.73万头,屠宰环节“瘦肉精”自检7236份、抽检260份,非洲猪瘟混样自检12120份,结果均为阴性。确保了屠宰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确保了大众群体吃上“安全放心肉”。(十)粪污资源利用效果良好。大力推行“山上建猪场,山下兴园区”的“畜沼园”生态循环模式,积极配合市局完成《安康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撰,审核上报畜禽养殖粪污直连直报系统数据1200余条,开展畜禽养殖、农村面源污染督导检查6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预期标准。(十一)业务技术培训全面加强。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成功举办“安康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市兽医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2期,承办“秦巴生态肉业产业链技术干部培训班”、“基层畜牧技术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2期;开展线上培训7场次,印发宣传明白纸和防制知识小册子等宣传材料6500余份,培训畜牧兽医干部、村防疫员及养殖技术人员9000余人次,全系统业务干部技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十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成效。完成了《生态富硒肉牛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项目评价验收,拟申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完成了《陕南白山羊遗传改良与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应用》2023年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安康市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试点项目推进顺利,全市已在175家规模场实施减抗工作,5家企业被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技术推广示范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畜牧业面对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正向发力,克难前行,据统计,全年生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124.8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34万头)、18.97万头、53.50万只、700.27万羽;生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192.59万头、6.67万头、43.55万只、878.84万羽;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8.61万吨、5.30万吨,较好发挥了稳产保供作用,突现了稳中求进的预期目标。全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1%。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生猪稳产保供压力较大。受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和养殖成本上升的影响,养殖场户亏损较为普遍,添栏补槽积极性不高,全市饲养量和出栏情况不稳定,产业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动物疫病防控风险尚存。以非洲猪瘟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中小养殖场防疫设施条件简陋,疫病防护能力差,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薄弱。三是基层机构技术力量薄弱。县区、镇站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流失错位严重,技术指导、动物防疫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各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不够,检测设备欠缺、检测能力偏低。(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品牌推介工作。大力开展“安康猪”、“富硒猪肉”等品牌推介活动,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申报,加大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做好生猪稳量提质。以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为突破路径,持续做好新建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和项目建设服务,全力做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安康黑猪和富硒猪肉标准化生产研发,不断提升“安康猪”、“安康富硒猪肉”等品牌效应。(二)全力推进保种提等升级。全力做好安康猪新品系培育、镇坪乌鸡新品种认定工作,扎实做好陕南白山羊、陕南水牛省级保种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做好安康猪、陕南水牛、巴山黄牛、陕南白山羊、镇坪乌鸡等5个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三)全面夯实疫情防控责任。做好防疫物资组织供应和应急储备,认真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动物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全市动物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四)健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以无非洲猪瘟小区、疫病净化场等创建为依托,全面做好动物强制免疫抗体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病检测等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五)强化检疫屠宰管理服务。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指导,做好动物调运监管,全力推进防疫信息化,严格执行屠宰环节两项制度,深入开展屠宰企业规范化管理。(六)扎实抓好资源高效利用。持续推广循环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竭力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工作,及时跟进指导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确保粪污资源高效利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