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河》杂志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积极推动文学事业建设,为繁荣文学事业做贡献。编辑出版《延河》文学月刊及其延伸性文学类书品;设计、制作发布国内外期刊广告业务;组织举办、开展重大文学类社会公益事业及其活动。 | |
住所 | 西安市建国路8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阎延安 | |
开办资金 | 61.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作家协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3.7万元 | 458.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河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来执行。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不觉年末已至,2023年,《延河》杂志社在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省有关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互联网时代原创纯文学刊物如何与市场衔接的问题,立足时代之变,深入思考,全面筹划,多方运作,为《延河》注入新气象,让《延河》焕发新生机,受到业界与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压紧主体责任,筑牢理想信念,致力于发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好作品。第一,意识形态方面,将意识形态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机制,优化意识形态管理能力。我们始终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将严守导向红线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方面,我刊不断修订完善《<延河>杂志“三审”制度》《<延河>杂志校对制度》《<延河>杂志社务管理制度》《<延河>杂志财务管理制度》及《<延河>杂志稿酬发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健全、执行到位。第二,发掘坚持人民立场,书写人民故事,反映人民心声,讲格调、讲品味、讲责任的优秀作品,强调发挥好文学引领、升华的功能与职责,为《延河》精神注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活力。二、坚守文学立场,坚持出精品、出人才的办刊理念,严把作品质量,把留下有筋道、有温度、有道德的优秀作品作为编刊的严格标准,圆满完成了全年编辑出版任务。在立足时代之变的同时,《延河》杂志始终尊重文学的内部规律,严把作品质量关的同时,既不忘传统,又兼顾先锋;既致敬名家,又不忘发掘有潜力、有特点的文学新人,更新文学梯队;既专注于文学,又注重与其他文艺门类的交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以大视野、大格局办特色大刊。2023年,《延河》杂志上、下半月刊共发表作品1000余篇(首),400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思南文学选刊》等重要期刊及国家级年度文选书系转载选用。其中2023年2期牛健哲小说《音声轶话》入选2023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榜(2023)短篇小说榜。三、立足时代之变,深入文学现场,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办一系列专辑专号,聚焦文学新热点,引领文学新风尚,培育文学新势力。杂志社致力于调整栏目结构,优化栏目内容。2023年6月,《延河》杂志继续推出“儿童文学专号”,在连续几年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推广下,已经挖掘出一批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和儿童文学优秀作家,一个陕西儿童文学创作新梯队已初步形成。自2023年起,《延河》杂志为力推文学和艺术双重修养的艺术家,实现文学和艺术的跨界融合,开设“驻刊艺术家”栏目,进一步扩展了文学边界,丰富了文学内涵,截止年底,已推出弋舟和张仙利专访,并于2023年5期推出了文化大家王蒙专访,进一步提升了《延河》的人文品位和办刊影响力。与西北大学合作举办第十届“抒雁杯”青春诗会暨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并于2023年11期刊发获奖作品,关注并培育文学新势力。四、依托品牌效力,发挥阵地作用,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特色主题活动,完成《延河》在新的文学语境中的全新转型。线下一是围绕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时代主题,与陕旅集团、西影集团、黄帝陵基金会、陕西融媒体集团等单位合作举办“王蒙与陕西作家见面座谈会”“黄帝文化论坛之中华文明大家论”“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成立大会”等活动、推动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多元化传播。二是“寻找新时代文学骑手”,不断推进《延河》驻刊艺术家栏目进展,实现新时代《延河》杂志在人文领域的跨界融合、多元共生。三是聚焦中国文化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主题,举办“第五届陕西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暨全国文艺名家看石峁”活动,繁荣陕西青年文学事业,奖掖年度文学创作成绩突出的青年作家,助力“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四是积极开展文学创作、编辑及新媒体融合等方面的跨省调研、交流,举办“广州市文艺报刊社与《延河》杂志社文学交流座谈会”,畅谈文学艺术,拥抱文学春天。五是举办“2022年度最受读者欢迎奖”颁奖仪式暨“名家名编写与编”主题讲座,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著名作家杨争光,天水市社科联副主席、天水市作家协会原主席王若冰,西安财经大学文学创作与文体学研究中心主任马玉琛,陕西日报科教文部主任杨小兵,延安市文联三级调研员、著名诗人成路等受邀出席活动并进行主题讲座。有获奖作者、编辑代表、青年作家代表、读者代表、媒体代表等六十余人参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延河》的影响力。线上一是联合“文学陕军”“陕西作家网”“《延河》”“绿色文学”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陕西文学的宣传拓宽渠道;二是建立多赛道、多平台的宣传矩阵,开设融媒体中心抖音号、今日头条号、微博号,实现优质内容一次采集,多形态生产,多终端推送,扩大影响力;三是积极开展“2022年《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评选活动。五、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全媒体中心,以多种形式推广陕西作家作品,助力陕西文学、陕西作家走出去。2023年,“文學陝軍”公众号入选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是全国作协系统以及省内阅读类新媒体号唯一入选的公众号;入选2023年陕西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账号”。为进一步打造全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一是围绕省作协官方微信号“文學陝軍”与官方网站《陕西作家网》,拓展了抖音号、微信视频号、今日头条号。其中: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浏览量238万,新增用户总计10700人。二是通过与权威媒体建立友好关系,被《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澎湃客户端等国内顶级主流媒体转载的稿件点击数据达到563万。三是创新探索新形式,其中同步转播的“茅盾文学奖之夜”,直播人数1.7万人;贾平凹《河山传》长篇小说新作分享会直播,视频播放量1万,被《央视频》转载直播。四是探索公益服务新模式,陆续举办了“小文学陕军进作协”“开学第一课——校园新生走进柳青故居”“陕西文学研究新媒体话语的转型与建构”专题调研座谈会等活动;五是创新形式推广陕西作家作品,与陕西广播电台“悦读1066”新媒体号建立长期合作,与西部网合作“世界读书日·作家来荐读”专题,每季度举办赠书活动,其中“作家荐读迎新春,邀您玩休闲小游戏”,以作家作品为元素,制作了15款小游戏,反响热烈,助力全民阅读。六、夯实理论根基,认真贯彻中省部署,高质量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努力为杂志社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党员干部。2023年,《延河》杂志社党支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着力激发党员干部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通过学习,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凝聚合力,将打造文学强省的使命和责任融入血脉。七、勇担社会责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回馈社会。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延河》杂志持续性为全国图书馆、大专院校赠阅图书。此外,继续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读者留言赠书”活动,探索“传统刊物+新媒体互动”模式,刺激全民阅读,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陕期出证字第023号有效期自2024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