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

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17:13
单位名称 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主要承担畜牧兽医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和示范;畜禽品种改良和推广;畜禽饲养、防疫、检疫技术的普及宣传、培训和咨询服务;饲草饲料技术推广和检测、监督管理;制定动物疫病免疫预防计划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方案,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诊断、调查和报告;承担法律授权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卫生监督工作等。
住所 柞水县县城悬月路
法定代表人 廖小锋
开办资金 9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72万元 15.65万元
网上名称 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农业局的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重点突出,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生猪产业持续发展。以瓦房口、杏坪、曹坪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开展构建生猪产能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生猪引种、基础设施建设等补贴政策,全力营造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环境。2、家禽养殖产业有序推进。结合“林下经济”种养结合,推行肉杂鸡散养方式,利用“柞水土鸡”和“柞水土鸡蛋”品牌效应,支持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推广自动化饲喂、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快提升蛋鸡生产水平。支持企业通过注册商标、认证产品、打造品牌,提高鸡蛋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年蛋禽存栏56万只。3、做优特色养殖产业。适度鼓励发展蜜蜂、林麝、梅花鹿、鸸鹋等特色养殖产业,全年发展养蜂大户80户,林麝4户,鸸鹋4户。4、技术培训实现全新转变。以助力脱贫攻坚,土鸡选育、疫病防治、饲养管理、良种繁育和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内容,以贫困户为主,开展农民养殖技术培训4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技能和水平。5、大力推进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加强养殖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切实提高畜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安全、规范、科学使用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兽药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提高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全年全县实施兽药减量化行动示范场9个,其中申报创建省级达标示范场2个,市级达标示范场2个。6、积极完成全县畜牧生产发展的统计和监测工作。针对年初市农业局制定的畜牧生产指标,确定专人坚持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按时按点完成了市上安排的各类报表任务,赢得了市农业局的表彰和好评。(二)狠抓落实,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1、畜禽强制免疫工作扎实到位。免疫注射猪瘟、猪口蹄疫10.224万只,牛口蹄疫0.121万只,羊口蹄疫0.165万只。免疫挂标率98%;鸡存栏25万羽,免疫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25万羽,免疫率100%;小反刍兽疫免疫0.02万只;对畜禽免疫情况逐头(只)进行登记建档,免疫建档率均达100%。2、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调工作常抓不懈。全年共调查畜禽规模场及散养户800余户,调查畜禽存栏12.8万余头只。收集各镇流行病学调查表,通过疫情监测系统上报动物疫情48余条。狠抓人畜共患病防治。一是强化布病监测工作。加大养羊大场大户的布病监测力度,定期开展采样监测,建立了新进羊只布病监测制度。二是抓好狂犬病免疫接种。定期对外开展免费免疫接种,发放免疫证,建立狂犬病免疫档案。三是狠抓其他人畜共患病监测。加大结核等人畜共患疫病的监测数量和频次,定期监测预警,做好净化。(三)兽医实验室建设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1)兽医实验室建设情况。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检查顺利通过兽医实验室续展。(2)应急物资发放及储备情况。县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筹备戊二醛、聚维酮碘等兽用消毒液2000余瓶,烧碱5吨,防护装备500余套,大型消毒器械2台套,其他封锁、照明、应急指挥信号和交通工具等各类应急物资均已准备充足,确保一旦发现度情,应急处置迅速开展。(四)动物防疫信息化工作和规模场“先打后补”工作完成情况。完成“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备案规模场(户)1911场(户),柞水县明月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7家养殖场为2023年柞水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养殖场,申请补助资金64415.3元。(五)继续强化布病监测力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建立健全落地报检制度,严控从布病疫区引进畜禽;组织开展牛羊布病培训、知识讲座提高养殖户对布病防控防范意识;联合县畜牧中心、执法大队、动监所定期开展牛羊布病防控专项检查。(六)积极做好涉牧政策性保险办理及协助理赔工作。2023年组织全县生猪参加保险11.8684万头(只),其中:能繁母猪保险8430头,育肥猪保险10.469万头,仔猪5564头。并协助保险公司为死亡猪出具死亡鉴定进行理赔,减少养殖户因生猪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截止目前育肥猪赔付人民币233.78万元;母猪赔付人民币27.9万元。仔猪赔付人民币5.370656万元。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全县畜禽总出栏154.2567万头只,较上年增长2%,其中生猪出栏13.4万头,家禽出栏140.8万只,肉牛出栏0.0167万头,肉羊出栏0.04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1.5万吨、禽蛋总产量0.72万吨,较同期增长7%和1.4%;蜜蜂存栏1.7万箱,蜜产量65吨。全年发展养殖场及专业大户362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5.73%。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较弱。(二)产业化链条短,附加值低,品牌意识不强。(三)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四、整改措施(一)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龙头,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有潜力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加速龙头企业发展。要利用我县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延长畜牧产业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二)巩固抓好畜禽标准化创建。坚持以标准化规模生产为核心,以畜禽良种为先导,落实扶持政策和强牧惠牧政策,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对新建养殖场,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污水等污染物综合利用。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坚决杜绝环境污染。2.持续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定期排查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情况,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核心,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指导养殖场户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做到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一是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养殖户科技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养殖业技术培训,并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讲授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养殖信心。全面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4、狠抓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一是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性免疫集中免疫,确保免疫率、挂表率和建档率达到100%;二是狠抓疫病监测和流调工作落实。按时完成免疫抗体、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任务;三是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做好狂犬病、布病、结核病的免疫、监测与净化工作。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四是升级兽医实验室,确保顺利通过验收续展验收。5、继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场所、贩运户等主体的监管。二是从严开展疫情监测排查和处置。加大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和不明原因死亡生猪的监测力度。三是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强化养殖场(户)生物安全管理,严禁违法使用泔水饲喂生猪,要求养殖场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封闭式饲养等措施,严禁场外人员、车辆等进入。重点场所消毒灭源,督促养殖场、生猪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等,强化定期消毒措施。四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主动履职,密切配合,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措施联动,形成防控合力,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五是提升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动物防疫能力建设,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