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16:35
单位名称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县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村能源、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等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事故调查及纠纷仲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监测、保护利用,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能源建设技工培训、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住所 柞水县城交通路
法定代表人 苏曦砺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4万元 9.34万元
网上名称 柞水县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农业农村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23年度目标责任,通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扎实工作,比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认真落实《柞水县2023-2025年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本县二类受污染耕地中,选取小岭镇常湾村,凤凰镇双河村部分受污染耕地300余亩开展防治工作示范,主要采取“优化施肥+低积累品种”种植方式,边生产边治理。继续巩固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成果,确保结构种植调整、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落实落地,确保辖区内重度污染耕地全面退出特定农产品种植区域。2.继续开展农产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持续做好国控点、省控点的土壤及农产品的协同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样品采集、制备、流转等工作。2023年我县建立市级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点6个。通过检测农产品产地总体质量情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形成全县耕地土壤监测网络,提高土壤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摸清重点区域农业产品质量情况,为做好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台账工作。建立柞水县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台账,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安全利用实施情况,措施效果,安全利用率,同时在开展工作时,做好工作轨迹和各种工作数据的搜集整理,全年土地安全利用率100%,严格管控率100%,并完成数据上报工作。4.加强农村农作物秸秆台账建设工作。制订了《柞水县2023年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安排布署秸杆资源台账抽样调查,在县农技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完成了下乡摸底调查以及系统的上报工作。5.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工作。在曹坪镇九间房村、红岩寺镇盘龙寺村、红岩寺镇闫坪村建立农膜残留监测3处,通过对样方农膜残留采样,掌握典型地块农膜残留情况,为后期土地农膜污染有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6.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统计工作。认真按期完成全省农业资源环境调查上报工作,摸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底子,掌握农业环境动态变化情况,为上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7.开展农业农村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工作。我县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配合协助西农教授及市农业生态中心开展本县区域内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工作,本次普查覆盖了全县9个镇办,涉及村庄40个。共分3条踏查路线,分别为营盘-乾佑-下梁线、小岭-凤镇-杏坪线、曹坪-瓦房口-红岩寺线。先后完成了40个踏查点的调查,共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51种。按时完成面上调查和系统填报,并完成数据汇总,建立数据库,形成“一张表”“一张图”,以及全市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及危害趋势报告。8.深入宣传,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利用6.5环境宣传日向广大农户、养殖户印发《家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农村清洁能源知识》《三沼的综合利用技术》《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柞水县农作物施肥规范化操作规程》《柞水县农业技术节水措施》、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彩页等8万余份,编制了《土壤污染防治知识汇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读本》,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病死畜禽,严格执行“五不准一处理”制度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畜-沼-菜”和“畜-沼-果”农牧结合循环养殖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家喻户晓。9.配合环保等相关部门。牵头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创建、秦岭生态保护、生态振兴等相关农业环保资料的完善、收集和整理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加大沼气技术服务力度。对仍在运转的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与宣传活动,提升“三沼”综合利用水平,免费更换沼气灶具及易损零件的更换,提高沼气工程利用效率,2023年免费为沼气用户累计更换沼气灶106套。2.加强安全检查消除风险隐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沼气工程摸底建档及安全排查工作,对历年来全县的大中型沼气、养殖小区沼气、联户沼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走访,同时开展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在各镇建立了管理台帐,印发安全宣传资料3000余份,对存在安全隐患、检查出问题的业主、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三、存在问题一是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各项工作开展不平衡,很多工作只是在宣传层面。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四、整改措施:1.积极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争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解决单位业务开展经费不足问题。2.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及时了解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安全利用实施情况,措施效果,安全利用率,同时在开展工作时,要做好工作轨迹和各种工作数据的搜集整理,及时上传。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五、下一步工作打算:能环中心将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抓好已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客观真实反映工作推进和措施落实情况;二是继续开展污染耕地防治工作,认真实施组织,确保取得成就。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沟通、交流信息,畅通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渠道。加大土壤污染防治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资金投入力度,为小岭镇、凤凰镇积极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耕地污染防治,大力支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做好工作轨迹和各类工作数据的搜集整理,及时上传,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确保2023-2025年完成我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任务。三是在农业环保宣传方面,大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土壤环境保护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各类渠道加大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推广、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等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耕地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