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柞水县> 柞水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柞水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16:34
单位名称 柞水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主要承担农民、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农业行政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从业技能培训;统计、提供、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推广农业信息技术等职能。
住所 柞水县交通路
法定代表人 赵杰
开办资金 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柞水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万元 16万元
网上名称 柞水县农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扎实高效完成各类培训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一是围绕年度培育指标和“组组有”全覆盖目标,年度内培育高素质农民188名,其中培育粮油种植专业高素质农民98人,培育食用菌、中药材专业高素质农民90人,为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消除175个空白组存量,实现全县491个村民小组高素质农民“组组有”全覆盖目标。扎实开展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2023年农民科技大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立足县域产业结构布局特点,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培训模式,在冬闲春播时节与农业系统下属各业务单位开展融合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426人(次),提供咨询指导服务3164人(次),发放资料4590余份。完成木耳全程技术(产业带头人)培训工作。围绕县域木耳首位产业,针对木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及突出问题,在全县9个镇办分层举办“木耳全程技术(产业带头人)培训班”,共开展培训10场次,培训木耳技术骨干405人,发放培训资料、种植技术要点等14500余份。认真开展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完成13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学习任务。认真完成2023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为充分发挥各村致富带头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引领作用,确保每个脱贫村致富带头人不少于3名,我们组织开展了2023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经过理论授课、现场实践及考核颁证,共培训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243人。继续教育培训高效开展。本着提升农业系统干部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的目的,2023年开展农业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130余人,通过理论授课及现场实训的形式扎实开展了培训,大大促进了系统干部职工素质的提升。(二)严格实施各类农业项目完成柞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国家农业产业园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任务。紧密配合县局信息化建设专班组,积极推进园区平台建设任务,完成46个木耳园区基地前端物联网设备安装和大数据中心“1平台6系统”(即产业园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联网数字化系统、线上答疑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大数据可视化系统、信息查询互助系统、质量溯源系统)建设任务,并通过专家组验收。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相关工作。组织农技专家服务队围绕农时认真开展“农技专家志愿服务”活动。一是按照“关键农时,群众需求”的原则,结合3.5学雷锋纪念日、3.12植树节、4.22木耳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活动日,组织全系统农技专家到生产一线、帮扶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二是围绕木耳首位产业,精心准备2023年“汇聚志愿力量、建功康养柞水”主题志愿服务项目。三是根据农时开展“田间课堂”特色活动,组织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农事生产。认真开展联镇包抓阶段性重点工作。一是完成撂荒地整治督导工作。积极与凤凰镇对接,开展撂荒地整治督导检查4场次,协助镇村干部动员群众抓住春耕生产关键期,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二是完成抢收抢种工作。6月份及时组建农技服务队下沉凤凰镇各村,开展“三夏”抢收抢种指导4场次。三是到下梁镇开展产业督导检查6场次、“干净柞水”督导检查3场次。做好产业扶贫的相关验收工作。配合局机关做好产业扶贫的档案资料整理、技术服务记录、培训现场等的相关验收工作。认真完成局机关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一是完成4月22日第七届全国木耳文化节金米村10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现场教学任务和金米村观点筹备工作。二是完成全县“建功新时代、展现新现象”第七期演讲比赛,并取得好成绩。三是协助完成包抓“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3月份协助局机关,组织局属单位开展“三无”小区兴运市场集中治理活动,并在周末“摘黄牌擂台赛”评比中取得好成绩。6月、10月份国家卫生县城复验期间,完成兴运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6场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单位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2023年职业农民考核,在商洛市七县区评比中评价良好,2023年的产业技术服务档案整理工作我们在全市也排名靠前。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单位人员较少,创造性工作开展困难。(二)培训创新力度不够,存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三)实践操作培训局限于县内,农民拓展的眼界有限,缺少实践参观,和其他地区缺乏互动。(四)培训教师聘请单一,没有新的师资补充。(五)教育理念不够先进。四、整改措施:(一)、突破传统培训中农民听,老师讲的固定模式。2023年我们的培训工作,无论是农民培训和农业干部培训,我们都将秉承“灵活多变”的培训原则,除了做好老师讲学生听的基本培训,我们还将采用分组讨论,学生问老师答,学生讲老师评等一系列的培训方式。(二)、突破实践操作培训只局限于县内实践的现状。对于职业农民培训和职业农民师资培训,虽然我们以前采取了现场实践等一系列的培训方式,但是处于安全、责任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只是局限于在本县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一些我们县并不擅长的产业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实训平台,自然也没办法达到预想的良好的实训效果,鉴于此种情况,2023年我们计划带农民走出去参加实训,争取让实训效果更佳。(三)、突破培训教师单一的现状,丰富教师资源。2023年,我们根据今年学员素质普遍高、学习的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期待高的实际,我们在聘请教师的时候既注重外聘西农、省校等素质高的专家教授授课,又注重聘任我们县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作为理论和实践教授。此外,今年根据我们之前已经认定的中高级职业农民的实际状况,我们利用这些中高级职业农民素质高、产业发展好,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我们今年创造性地提炼出了高、中、初级职业农民间的“传帮带”式的培训方法,即高级和中级职业农民传授创业经验、帮助初级职业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带领他们参与到自己的发展产业中来,以求得长足发展。通过这种聘请教授提亮培训名牌、聘请土专家充实培训过程、聘请职业农民巩固培训效果的方式,让我们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更加的立体化、全面化,培训效果得到大大提升。(四)、创新教育理念。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农民培训不仅仅是教会农民的一技之长,更应该注重现代职业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其次,我们要更新创业理念。例如教育他们树立品牌意识,树立他们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搞好农产品的营销和电子商务。五、下一步打算:1、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2024年我们继续秉持培训一批有资金投入能力、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原则,发挥高素质农民在全县木耳产业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为高素质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提供好组织和制度保障;继续完善培训工作制度、方案和培训计划,使整个培训工作能够更规范有序;继续搞好高素质农民摸底调查,我们将继续组织专人深入各镇和企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进行调查摸底,把符合规定年龄段和新增劳动力全部进行登记造册,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培训需求等方面,逐个进行了解、登记,录入高素质农民管理系统,建立台帐。强化阵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皆高的师资队伍开展工作,并与教师签订目标责任合同。2、做实木耳产业栽培技术培训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开展培训,通过培训木耳技术工人和木耳管理人才,让在木耳种植中的一线技术工人对木耳种植技术更加精确、更加熟练,从而更好地为全县木耳产业的兴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3、做细农业技术骨干培训精密安排,搞好2024年农业系统继续再教育工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聘请省市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提高培训质量,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尽量将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完成农业系统130余名干部的继续再教育工作。4、做精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培训紧紧跟上全县乡村振兴的步伐,根据全县产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培训计划,利用农时季节的便利条件,按照产业户对专业知识的需求,采用送教下乡、空中课堂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范围,争取在全县开展产业技术培训20场以上,培训人数达2000人以上。5、促进农业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首先,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制定局各股室、各下属单位信息发布工作任务;其次,加强信息上传的速度和质量,在信息质量上严把关,做好筛选和提炼工作;第三,增加信息发布的数量,捕捉省、市、县各方的信息,增加信息发布的数量,争取在农业网发布信息150条以上,向省市农业网上传信息100条以上,向政府网和商洛报投稿2篇以上。6、做好大豆油料等粮食作物的专项培训。结合中省市文件要求及政策导向,结合我县粮食及大豆油料种植的实际,开展围绕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及油料作物的专项培训,培养一批带动效应强的种粮大户,为全县粮食安全保驾护航。7、完成农业局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