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16:32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泾河新城各类人才及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负责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人事代理服务工作;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及再就业服务工作;负责人才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就业创业培训等工作;负责创业担保贷款相关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产业孵化中心
法定代表人 张阳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5万元 101.2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泾河新城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一、开展工作主要情况一是惠民就业方面实现了“岗位到家”。一是在辖区镇、街和社区设立了10个红色就业信息亭,并配备了专职党员就业服务员,及时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宣传、招聘送岗、求职登记等便利服务,有效实现岗位对接的便捷化、精准化,真正做到“送岗上门”,累计向群众推送230余家企业的5200余个就业岗位;二是通过培训帮助就困人员“能”“岗”双收,全年累计开展技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茶艺师等专业培训45期,1982人参训,完成全年任务的132%,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8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08%。二是助企招聘方面实现了“精准链接”。一是充分利用春季群众求职就业“高峰期”和企业招人用人“黄金期”的有利时机,通过线下“搭桥”、云端“牵线”的方式,多渠道引才促就业,成功举办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重点产业专场招聘会。二是开辟高校“人才直通车”,打通“校企对话”最后一站,开展技能类、综合类、校园类及社区类招聘活动共计12场次,累计邀请15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发布岗位4476个,完成全年发布任务的149.2%,助企招聘6823人,完成全年就业人数任务的113.72%。三是与陕科大、陕工院、西安文理等6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广泛深入的政校企合作平台,助推校企资源协同,创设“定制班”、就业见习基地等在校生“校企共育”培养模式,“连点成线”构筑人才培育链条,打造人才“蓄水池”,为产业添薪,为创新助力。三是政策兑现方面促进了“多元就业”。一是全面推广,促见习。新城累计认定就业见习单位50余家,共招募覆盖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高校见习毕业生290人,累计发放见习补贴101.08万元,有效帮助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实现就业。此外,还培育隆基乐叶光伏科技(西咸新区)有限公司这一见习基地标杆,成功获评西安市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二是雪中送炭,助创业。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双创助推器”作用,切实解决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截止目前,累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98.4万元,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259家,发放创业补贴129.5万元,通过企业项目建设、投产,带动辖区群众自主创业、就业约3000人,有效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拓宽了灵活就业范围。四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突出“以赛育才”。制定了《泾河新城红心向党劳动技能竞赛方案》,联合新城各相关部门、各直属国有企业、辖区重点企业,历时近6个月,完成了叉车技能、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等15项集体和个人赛事,8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项,16个集体和82名获奖者获得优秀团体及“泾河工匠”等相关奖项,较好实现了以党建引领促进技能人才加速聚集,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增干的竞赛效果。五是派遣人员管理方面突出“规范化管理”。一是广泛调研,对比分析了各类用工形式的优劣势,借助劳务派遣单位招标工作契机,优化了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模式,从原本简单、基础的劳务派遣管理方式,转变为全风险劳务派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劳务派遣管理的规范性,切实规避了管委会的用工风险;二是扎实推进劳务派遣人员档案和党关系转接工作,初步实现了劳务派遣人员人事档案和党关系的统一管理,为后续深入开展档案审核工作铺平了道路,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确保了组织基础;三是创新方法,持续探索更为科学的人员管理流程和方式,通过发布《关于强化派遣人员管理的通知》,对派遣人员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再规范,首次提出了派遣人员季度动态评价考核方式,推动了派遣人员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精细化。二、社会效益情况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468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08%。累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98.4万元,全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290人,拨付见习补贴101.08余万元。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259家,发放创业补贴129.5万元。通过线下“搭桥”、云端“牵线”的方式,多渠道引才促就业,成功开展技能类、综合类、校园类及社区类招聘活动共计12场次,累计邀请15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发布岗位4476个,完成全年发布任务的149.2%,助企招聘6823人,完成全年就业人数任务的113.72%。三、存在问题招聘工作的精度还不够,专场招聘活动带动就业的能力还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前期调研还不够充分,还需进一步加深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了解,提高“搭桥”的精准度;二是对委托方的考核要求还不够明确和细致,在招聘活动的效果达成方面应当有明确的到岗要求和“售后服务条款”要求,更好地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助企引才目标。培训合格率有待提升。辖区内重点项目部分处于在建或刚投产状态,都在赶工期、赶进度,同时项目内人员结构较为复杂,企业职工培训开展难度较大,参与度与培训合格率提升难度较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严格贯彻落实省、市、新区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新城实际,认真贯彻政策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理清思路,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精准对接,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全面落实各级创业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推动创业主体快速增长,创业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税收减免认定等政策,全年创业带动就业300人以上,发放创业贷款500万元以上。二是全局谋划,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深度对接辖区重点企业招聘需求,做好全年用工服务的统筹谋划,全年组织5次以上的招才引智活动,发布岗位6000个以上,实现就业1万人。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抓手,优化引才渠道,联合周边区县开展就业联动工作。联合新城各相关部门、各直属国有企业、辖区重点企业,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加速聚集,形成高技能人才新高地。三是精细管理,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围绕安全生产、规范经营、精细服务三大方面,开展辖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督查检查和整改提升工作。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立人才资源库,助力本地企业零工供给和补员需求,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效能;引进人力资源机构不少于2家,培育1家以上规上人力资源机构,助力区内重点企业高层次引才需求,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引育全流程服务。四是深化服务,高标准运营好人才市场。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新城人才市场专业化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人才市场”,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招工用工登记等“全链条”服务,满足用工主体多元化用工需求和务工人员个性化职业需求,着力构建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五是完善制度,规范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贯彻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总体导向,深入推进新城劳务派遣薪酬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和落地,推动劳务派遣一体化管理;做好新城劳务派遣人员考核制度的落实,形成劳务派遣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六是横拓纵深,发挥政校企平台聚合效应。扎实建设现有政校企平台,发挥合作校企资源,常态化推进重点企业与相关院校的定向引才合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