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县就业管理局(富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劳动力市场管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与管理;劳服企业管理;企业解困;帮困基金的收缴管理、发放;城镇失业人员的管理;职业培训;就业安置。 | |
住所 | 富县茶坊正街 | |
法定代表人 | 杨正刚 | |
开办资金 | 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95万元 | 37.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富县就业管理局.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就业创业工作精神,严格按照市人社局《关于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要求,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后影响给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局面,强化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强化措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三个年”活动,有力的保证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一、业务开展情况:1、加强统筹,夯实责任,确保重点指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为了确保市上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我局与县人社局签订了2023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就业创业工作任务指标列入年度考核项目当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量化考核,使就业创业工作形成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认真做好职业介绍,全力提高就业服务。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就业扶贫政策。组织大型宣传活动3次,发布各类信息资料4000余份,提高了群众对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的知晓率。二是联合多部门举办了富县2023年以“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为主题“春风行动”招聘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会,现场招聘活动现场发放岗位宣传单、就业政策宣传单3300份,为广大求职者职者咨询上百次,提供了近3200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620余人。8月份举办稳岗就业夏季招聘会,11月组织各人力资源公司举办冬季招聘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招聘活动为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和各类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扩大了就业。三是加强“苏陕合作”,积极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协调对接,督促引导脱贫人员外出务工,拓宽他们收入渠道,巩固脱贫成果。四是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普查核查,准确详实地掌握了我县劳动力状况,并配合劳动监察大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五是积极深入四川营山县考察,召开两县劳务协作座谈会,强化川(营山)陕(富县)跨省劳务协作,搭建劳务协作平台,探索劳务输转模式,努力拓宽输转渠道,为县域企业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3、严格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的各项新政策,全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继续推行线上申请(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管理系统)与线下办理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个人借款人范围,鼓励符合创业条件的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申请贷款,实现创业。二是严格进行实体考察,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真实、回收安全。三是召开专题评审会议,通过对个人经营项目、个人信誉、还款能力、带动就业等方面综合研判,确定创业担保贷款金额。四是与县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对接,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结时间,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推出了以“陕农担”为反担保人的助农贷款模式,为贷款农户免除了担保,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带动了群众的创业热情。4、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就创业能力和业务技能水平。一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活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二是着力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参与职业培训,推进培训专业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我们本着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干的理念,经过认真考察,仔细比较,先后引进五家师资力量强,专业技术高的培训机构,参与我县的技能培训工作,形成良性竞争。三是不断增加培训项目,以订单式培训,提高就业率,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使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已涉及农业,工业、能源、服务业以及传统手工艺等方方面面。同时培训过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操性,确保受过培训人员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好就业,能就业。四是组队参加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我局选送的3名选手,1人获得了焊工金奖,1人获得了焊工银奖,1人获得养老护理优秀奖,我局荣获优秀组织奖。5、理顺关系,规范程序,全力做好工伤保险管理工作。一是年初为了改变工伤保险工作的不利局面,推动工伤保险有序开展,在人员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我局为工伤保险股增加了2名经办人员,进一步充实了力量,确保本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举办了全县企事业单位工伤保险业务经办培训会,邀请市工伤经办处业务人员对全县各参保单位(企业)会计或业务经办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了我县工伤保险经办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三是做好工伤保险参保缴费、管理、赔付工作。6、认真落实失业保险政策,做好稳岗返还工作。一是加大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制定了失业保险稽核方案。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失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稽核,扩大失业保险征收范围,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和调控失业”的功能。二是加强失业基金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三是认真做好失业保险数据治理工作。对全县300余家参保单位进行了治理,累计治理数据万余条,大大减少了数据疑点,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同时,积极向县财政争取将全县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应缴费用纳入县财政预算并执行。四是加大稽核力度,通过采取书面稽核和实地稽核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国有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进行了全面稽核。对参保单位的人员、工资及缴费基数进行了核定,共稽核单位112家,稽核参保人数2380人。五是结合省市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专项活动,对我县失业保险基金开展全面核查工作,查漏补缺,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良好运行。二、取得的成绩:1、城镇新增就业1198人,完成年任务133.1%,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9人,完成年任务的262.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58人,完成年任务的131.7%。2、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期,参训人员673人,其中养老护理6期,参训416人;电子商务师1期,参训50人;中式面点师1期,参训46人;保育员2期,161人。3、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203笔3513万元,完成年任务2300万元的152.7%。4、全县失业保险参保单位326家11923人,完成任务9200人的129.6%,失业保险缴费收入181.5万元,为14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70.14万元。全年共有45家企业享受稳岗返还,返还金额151.61万元。5、全县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到492家,参保人数达13590人,完成年任务的118.2%,缴费金额349.84万元,全年完成赔付293笔14342315.82元。三、存在的问题一是职业介绍力度不强,就业服务水平不高。在劳动力输转工作中,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就业扶贫等政策,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协调对接,并多次举办就业招聘会,但是受多种原因影响,劳动力输转数量有限,输转效果不明显,就业渠道较为狭窄,办法不多,就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就业创业培训进展较为缓慢。通过开展县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大了培训力度和质量,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成效。但受疫情后影响和培训资金拨付不及时等因素影响,群众参训热情不高,企业培训意愿不强,培训效果有待提升。三是失业保险扩面任务艰巨,征缴专项稽核没有做到全覆盖,社会保险管理风险排查不彻底。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省市疑点数据排查手段不能用于开展工作之前,只能用于发生问题之后,造成疑点数据天天查、天天有。四是工伤保险部分经办人员业务不够精炼,工作效率不高,业务知识的学习有待继续加强。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就业惠民等政策,及时精准掌握全县企业和劳动者信息,充分利用“人社工作进园区内”、“春风行动”、苏陕合作等加大劳务输转,勇于走出去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协调对接。认真落实川陕劳务协作协议,促进两地劳务输转,增加劳动者收入。积极建设1—2个标准的零工市场,尽力打造驰名的鄜州劳务品牌。同时加大本地就业岗位开发,增加群众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质量。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为抓手,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契机,推动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县校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需求有效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岗定向培养模式。同时要加强培训管理,丰富培训内容,规范培训过程,严把培训质量,加快培训进度,进一步激发群众参训热情,提升劳动者就创业技能,拓展就业创业渠道。3、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全县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按照延人社发[2021]130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县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确保全县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在2024年全面推进。4、加强干部管理,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升社保业务经办水平,教育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失业、工伤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经办水平,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有效推进“三个年”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富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