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延安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16:00
单位名称 延安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研究推广项目的审查论证、立项申报和评估;农业机械的鉴定及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农机技术宣传、培训和信息统计工作;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172号
法定代表人 思文明
开办资金 1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0.53万元 49.9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目标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全市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491.4万元,其中农机报废更新补贴7.4万元;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4.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3.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机械化利用率实现再提升、分别达到92.47%和75.79%;全国首个国家级延安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站落地黄陵;安塞、甘泉、延川、宜川积极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成果园机械化示范点13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15个;农机登记检验“两率”达到81%和94%。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精准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一是统筹考量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和群众购机需求,合理分配资金,尽量保证县域均衡发展。二是针对玉米机收水平低、群众秸秆利用不积极等问题,促成全市年内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120台(接近总拥有量的20%)及46台高性能饲草捡拾打捆设备,有效解决了全市机收及产后初加工短板难题。三是针对设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力争大棚骨架成套设备补贴试点优先在安塞、宝塔2区进行。四是狠抓监管,有力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来,市上先后召开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培训、廉政警示教育、报废现场观摩等会议3次,开展专项督查指导2次,下发补贴进展通报2次。截止日前,全市已完成可用资金的229%,支持群众购置农机具9186台(件)。2.创新开展抓点示范。一是积极进行项目储备谋划,争取省级农机化专项资金160万元,支持延川、安塞、甘泉、宜川4个县区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二是大力推广玉米“5335”密植技术,4月份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上,展示了玉米“5335”密植技术机具组合作业模式,引导各县(市、区)引进玉米精量播种机30余台,为全市玉米丰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三是紧抓省市创建延安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契机,多次组织人员在黄陵、宜川、洛川等苹果主产区深入开展调研,反复论证形成《延安市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建设规划》和《2023年延安苹果机械化试验站推进方案》,国家首个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在黄陵县挂牌成立。成功创建了13个以苹果机械化技术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四是从长远着手,我中心积极申请注册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为今后争取农业机械化项目和新技术研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省农业机械技术体系专家组的鼎力支持指导下,安塞、洛川、宜川3个县区成功入选全省农机化技术新机具重点示范基地,为我市果园新机具推广示范打下了基础。3.积极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成功创建15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实现服务能够涵盖粮食、苹果等产业,业务能够覆盖农资统购、农机作业、产销对接等农业生产全过程。二是针对近年来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导县(市、区)组建了22支全部由农事服务中心领衔的农机应急作业队伍。三是在春耕、三夏、秋收、应急等重点农时和关键节点,就地就近广泛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机收还田等作业服务。四是以严格管理倒逼服务水平提升,通过采取安排县(市、区)创建17个玉米、1个水稻机收损失监测点,在富县进行大豆机收大培训、大比武,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机具管理维护、机手操作技能、信息化管理等能力水平。4.高质量完成秸秆综合利用。一是时刻紧绷安全和利用弦,在春耕和秋收关键节点,多次下发文件对工作进行安排,先后历时近1个余月,会同县乡两级领导谋对策、想办法,协同推动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是通过统筹防火、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渠道,指导12个县(市、区)筹措资金1026万余元;通过协调调度跨区作业机具400余台(套);通过组建充实县级督查指导力量80余人,保障了工作开展的人财物需求。三是面对有些群众利用不积极、有些企业利用不热心、有些人员烧地畔烧秸秆等现实难题,通过座谈交流、通报反馈等渠道,把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推送给有需要地方,帮助因地制宜利用。5.稳步推进农机监理工作。一是争取农机安全免费管理省市资金148万元。一年来,市县两级共开展宣讲培训活动30余场次,开展集中全隐患排查5轮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问题48个,把安全隐患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针对县(市、区)重后期事故处理、轻前期安全监管的现象,7月份在黄陵县召开全市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培训会,9月份指导吴起县创建了全市第一家“农机驾驶操作考试中心”,达到了宣传、培训、考试各环节一体化。三是以点带面促进发展。今年我市农机监理工作,以吴起县探索“合作社+考试中心”和黄陵县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为重点,闯出了一条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有效指明了全市农机监理工作发力方向,带动全县农机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农机事故隐患较创建前明显减少,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6.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省市帮扶和产业振兴要求,认真履行单位包村、第一书记驻村、科级以上干部包户帮扶职责,特别是原第一书记8月份任期结束后,我们认真酝酿、精挑细选,派出政秘科科长王振国同志接棒做好帮扶工作。一年来,聚焦粮食、苹果、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短板,积极协调落实帮扶资金20余万元,支持购置农业生产中亟需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铡草机、电动剪刀等农机具30余台(套),帮助村民夯实了增收基础,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同时,挤出单位经费万余元,在春节等节点,通过购买生活用品、农副产品等,开展慰问帮扶、消费帮扶等活动。7、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年来,我中心安排2名县级领导分别长期包抓宜川县安全生产督导和宝塔区国家级文明城市督查、南部七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等工作。同时,抽调科级以上干部5余名,多次参与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安排的玉米大豆套种、撂荒地整治、农业现场会筹办、冷库项目督查、农业生产安全检查等阶段性工作,工作成效均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三、进一步巩固提升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围绕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农机化工作有机融合目标,我们聚焦“三个年”和主题教育2个重要活动,全力推动促进工作效能提升。一是制定《关于2023年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等文件,对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中心支委及时为全体党员购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学习书籍50余本,全年安排集中学习12次,安排交流讨论4次、撰写个人学习心得体会48篇,安排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5次,组织观看专题警示片2部。特别是按照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安排全体党员静下心来,集中精力,交流讨论7天,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10余次,5名县级领导、2名调研员撰写个人调研报告7篇,精心组织成立正反面主题教育材料专班,研究提交正反面调研报告各1篇。二是在春耕春播、夏管秋收等重点农时,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关键时刻等办理领导交办事项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展示农机人能吃苦、能干事作风,感同身受为群众排忧解难、干实事,努力做到了以党建指导具体工作开展,把精神文明融入具体工作,用具体工作促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双提升的目标。三是针对市委书记蒿慧杰、市政府魏副市长延安、市政府副市长张世保等领导批办事项,不推不躲不拖,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及时高质量提交了《关于充分挖掘发挥小农机大作为效能的实施意见》、《关于赴浙江永康等地考察农机装备设施情况的报告》、《关于对宝塔、富县焚火点问题的调查处理报告》等办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高质量参谋。在南泥湾全省农民丰收节上,中心拿出资金10万元,对全市26名高素质职业农民进行了微耕机农机具奖励。在巡馆环节,中心副主任宋国雄勇于担当,主动挑起省市农机装备展区的讲解重任,工作出彩、受到省市领导和群众称赞。通过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单位及农机化事业受到各级领导关注重视,农机人的工作能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四、存在问题1.农机购置补贴进展不平衡,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尽管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但受制于省级层面资金掣肘,部分群众购机后不能及时享受补贴。2.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比较少,特别是谷子、大豆、薯类、苹果等先进适用机具引进推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仍然比较弱。3.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资金投入较少,工作量大面宽,市、县(市、区)农机部门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十分被动。4.县(市、区)农机监理机构在牌证管理过程中,受制于没有行政检查和处罚职能,缺少必要管理手段,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县(市、区)普遍存在农机免费管理资金和安全教育培训经费难落实、检验和考试设施设备条件差问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年度免费检验难度较大。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落实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突出实用实效,优化装备结构,全面推行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三合一”办理系统,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助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2.积极争取新机具引进示范推广项目。以粮食作物和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大力引进推广示范新机具新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和集成应用,指导每县(市、区)至少创建1个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点。3.巩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500万元,建设提升一批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指导服务能力薄弱的县(市、区)至少建设提升1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每个县(市、区)至少巩固提升1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4.推广“农机合作社+培训考试中心”的管理服务模式,强化农机安全监理服务,完善农机检验、检测设备,农机登记率、检验率分别达到80%、85%。5.认真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