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鄜城街道办事处

富县鄜城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9
单位名称 富县鄜城街道办事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帮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其它工作;做好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管理本辖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卫生、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维护本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住所 富县南教场177号
法定代表人 任国贤
开办资金 22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茶坊街道办事处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6万元 494.9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鄜城街道办事处.(公益) 从业人数  9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反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鄜城街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党建引领城市治理,问需于民用心服务”,总体目标是全面实现城市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新突破,社区治理和人居环境新变化,社会事业和乡村振兴新进展,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新提升,干部队伍和作风能力新气象。业务开展情况(一)重点项目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是完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集配中心项目建设前期手续,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一期开工建设;二是全力配合西延高铁建设、西山、刘家沟地质灾害点治理、北洛河堤防工程、陵园路征地拆迁、监军台窑脑山生产路改造、职业中学及老旧小区改造等29个项目建设的环境保障工作;三是完成吉子湾、川口、太和等5个社区人居饮水提标改造,完成南教场、吉子湾社区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是争取资金对街道机关及川口、沙梁、吉子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五是完成“两河三路”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实施外立面改造,修建围墙、挡栏、水渠,维修河道污水管网,新建文化广场,硬化巷道,安装路灯及监控设备,切实改善辖区环境面貌。六是完成15个老旧小区“两费”收缴及协调动员工作。七是完成川口社区后洼梨园护坡修建、开元社区驼水沟崩塌隐患治理、开元社区秦泰小区石拱桥加固、监军台社区文化广场及排洪渠维修改造等项目;八是争取项目资金360余万元,硬化监军台窑脑山生产路2.58公里(增加排洪渠)、圣佛峪东山口居民区道路120米,修建护坡300m³;九是配合交通局协调修建秋家沟石桥两座,解决160户居民生产出行难的问题;十是持续跟进、协调上城花园工程复盘,目前40、41号楼完成主体建设及内部设施配套,39号楼完成桩基建设;十一是谋划上报富县富北综合物流园区、青山绿水家庭农场、煤改气等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2.63亿元。(二)“两河三路”专项整治。一是始终坚持“政府引导、村组实施、全民参与、长效运行”的整治思路,重点对“两河三路”开展集中整治。累计发动群众3000余人次、机械车辆520余台,拆除河道沿线私搭乱建20处、废弃大棚118座,整理乱堆乱放310处,清运垃圾300余吨,整修河道破损管网35处,修建挡墙围栏8000余米,改造川口、莲花池沿线外立面15000平方米。二是投资292.21万元治理秋家沟、小泉坡河道1800余米,对原污水支管网实施雨污分流。(三)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以“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多渠道开发产业。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发包租赁、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项目合作等形式,提高资源价值,今年全街道集体经济收入1623.69万元,较上年度增加收入458万元,实现集体经济稳步提升;二是“三资”清理整治持续发力,规范、完善各类承包合同245份,重新核定承包金额、期限,收回历史欠款1346.4万元(四)持续推进重点乡村建设。一是吉子湾社区争取煤改气项目资金133万元,完成182户天然气入户通气;投入45万元升级改造社区文化广场,绘制文化墙130平方米;投资3万余元安装监控设备25个;协调安装路灯97盏;完成李家沟健身文化广场前期设计;完成李家沟200亩老果园土地整理;配套接入村集体22间商品房的水电气;二是莲花池居民小组投资87万余元建成微型文化休闲广场4个,修建围栏篱笆740米,改造外立面110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36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五)“OA+政务服务”平台全覆盖。为吉子湾、川口两个农村社区配备高拍仪、电子写字板和电脑,安装“OA+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培训专业人员2名,彻底实现街道9个社区服务群众网上办理项目“一门一网一次”的工作目标,全年共办理便民事项3425件。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加快城市党建品牌化建设。创新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城市党建发展新理念,总结提炼出南教场社区“四融四心”、开元社区“六圆六心”、钟楼社区“三个融合”、茶坊社区“红蓝马甲”、沙梁社区服务群众“立方体”、太和社区“和”文化城市党建品牌,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下功夫,为下一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奠定基础。(二)深化“大党委”工作机制。持续巩固落实“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制度、主题党日联办制度,9个社区共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36次,围绕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党建载体互用、结对帮扶互助、共谋发展互利等内容联合举办各类活动55次,党员进社区3200余人次。(三)提升红色会客厅服务功能,实现说事说法议事场所全覆盖。街道把组织体系下延,工作端口下移,服务资源下沉。围绕“1234”工作法提升监军台红色会客厅服务功能,打造吉子湾县级“234”工作法社区治理示范点,让群众话有地说、事有人办、难有人管。(四)优化网格设置,创新管理模式。一是进一步完善网格信息,优化网格设置。科学划分9个社区16602户为62个网格,完善电子信息台账,创新网格管理“345”工作法、“一网N格三长制”工作法,为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网格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五)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建成上城花园社区养老服务站,规范服务项目,制定活动方案,协调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棋牌书画、健身娱乐、代理代办等服务。(六)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制定《鄜城街道保洁人员(垃圾清运员)管理办法》,绘制卫生区域作战图,落实“路(段)长”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巡查督查工作组,配备9名专职人员,负责环境卫生巡查检查及保洁员上岗情况考核。二是整合保洁区域,统一标准新建改造垃圾屋60个,配备保洁员及清运员155名,统一配备保洁员服装,实现保洁区域全覆盖。(七)小区治理工作。进一步延伸治理触角,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一是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居民代表”为基础,建立“党群协商议事会”,针对无物业企业管理的小区,由小区业委会牵头成立自管组织,目前单位代管、居民自治小区46个,社区代管小区20个。(八)其他工作。在“中亚峰会”、“上合组织会议”、“全省第二季度重点项目观摩会”、市人大代表交叉视察、省高院来富调研等期间,重点抓好环境保障工作,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进社区党员、网格员等力量2100余人次,重点对域内1346户门店,146条巷道划片包干,落实专人负责,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管控,同时对14名重点管理人员采取全天候稳控,确保各项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圆满完成。三、存在问题1.扫黑除恶方面。进一步扎扎实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稳定、促进发展。2.环境卫生管护方面。加强环境卫生管护、夯实保洁责任。3.物业管理方面。继续对物业管理进行规范化建设,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采取“一转四强”工作方法。4.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工作,做到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了“一门一网一次”的服务效果,达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目的。四、整改措施1.街道、社区对今年各级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从问题认领、措施制定、清单台账建立、佐证资料收集整理、问题销号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对发现有一个环节不到位的要一并纳入本次整改工作重新进行整改落实。2.全面核查今年各批次反馈问题村级认领问题具体表现、整改措施、整改成效,对表现不具体、措施操作性不强及对应不上、整改成效没有事实和数据支撑的要立即进行完善,并对村级发展整改工作责任人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今后整改工作高效开展。3.结合第二轮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排查,宣传慢病政策。四、各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卫健部门,更新好慢性病台账。4.是各社区做好通村公路日常巡查和台账管理。5.是各社区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做好损毁路段修复和日常道路维护工作,确保通村道路畅通运行。五、下年度计划2024年我街道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年初目标任务,找差距、补不足,再聚力量、再鼓干劲。一是聚焦党建统领,塑造干部作风能力“新形象”。继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理论实践化,不断提升街道、社区两级班子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示范能力、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各项工作的保障作用,集中力量打造示范点。二是聚焦问题导向,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着力破解制约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一个社区一个品牌;提升改造社区阵地建设,打造社区服务群众综合体;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管理,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化“大党委”工作机制,形成共驻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用好用活“1234”“234”工作法,做到社会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三是聚焦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服务“新路径”。深化“OA+政务服务”,建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四是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新提升”。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巩固“两河三路”整治成果,围绕“微改造、精提升”实现“改造一处、提升一处”,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新谋划新型产业,借用地处县城周边优势,发展小而精的产业,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九个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推行“一张地图,三色管理”林长制工作新模式。五是聚焦为民服务,实现服务能力“新突破”。发挥街道职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六是聚焦居民需求和治理难点,探索小区治理“新举措”。以“环境改善、服务提升、机制建立、群众满意”为目标,按照“分类推进、逐步提升、全面覆盖”的原则,推行“一转四强”工作管理模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致力打造“红色物业”品牌,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