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退耕还林业务工作完成情况1.严格工程项目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一是补植补造工作。年初,及时对上年度验收不合格暂停政策兑现的面积,逐乡镇分解下达了补植补造任务,对问题地块进行了全面补植补造,优先选用长青树种,累计完成补植补造1980亩,栽植油松、侧柏苗木72800株,促进林分结构调整,提高退耕还林林分质量。二是退耕还林地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征占用退耕还林地政策,提前变更作业设计,落实“占一还一”要求,保质保量补还征占退耕面积。今年共办理征占用退耕地2起5.7亩,已全部补还到位。三是工程质量管理。1999—2019年,我县纳入国家计划退耕还林面积退耕地造林12.56万亩,其中上一轮退耕地9.78万亩、新一轮退耕地2.78万亩。我县于2023年9月18日开始利用20天时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完成了2023年县、乡自查验收工作,抽查面积3764.9亩,核实面积3764.9亩,合格面积3764.9亩,核实率100%、合格率100%。2、严把项目资金关口,及时发放惠农补贴。以《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退耕还林作的通知》政策兑现工对资金兑现做了专门安排,严格执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我县2023年应兑退耕还林政策兑现资金380万元,全部为新一轮延长兑现资金,目前已经过检查验收、资金申报、公开公示、审核批复等程序,已通过“惠农一卡通”系统发放到户。3.全面落实禁牧措施,扎实处理乱牧现象。一是禁牧工作责任化。年初对全年的封山禁牧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2023年度封山禁牧目标管理责任书》,我办统一制作了151块界桩,在与我县交界省界、县界以及各乡镇交界处共设立封山禁牧标识,明确县域交界及各乡镇禁牧范围,禁牧任务。进一步夯实了工作责任。依照《富县封山禁牧工作实施方案》的分工,明确了各乡镇政府为封山禁牧工作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封山禁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依托林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县级林长15名、镇级林长145名、村级林长554名,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二是禁牧宣传常态化。采取县电视台、镇村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同时利用集会发放彩页,封山禁牧宣传册,县乡村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广泛宣传《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干部群众对封山禁牧工作的思想认识,累计发放彩页宣传册3万余份,通过微信,手机转发封山禁牧宣传信息35000余条。在重点区域、交通要道制作宣传牌、刷写宣传标语300余条,进一步拓宽宣传面,做到封山禁牧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督查检查随机化。我办先后4次对乡镇封山禁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指导,下发整改告知书26份,对各乡镇的政策宣传、机构建立、台账登记和行政执法等具体工作进行了督促指导,收集整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全面促进封山禁牧措施落实。四是案件查处规范化。我县共成立8个乡镇执法工作队,抽调充实执法人员55人,通过执法培训、现场指导等措施,各执法队均熟练掌握封山禁牧执法程序,成为全县封山禁牧执法工作的主力军。截止11月底,对养羊户普遍送达了“封山禁牧告知书”,累计送达了235份,约谈养羊户6户,对存在乱牧隐患给予口头警告、限期整改,查处野外乱牧现象25起,收缴罚金21980元,强制拆除林区违规搭建的圈舍13处,引导变卖羊子30群3380只,驱离出境2群260只。较好的完成了封山禁牧执法查处工作。4、加强综合管理工作,持续完善档案建设。一是档案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退耕还林工作档案,其中:县退耕办被授予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AA级”单位,建成了专用档案室,形成各类档案2030件(卷、盒),保证了全县退耕还林档案的完整性。二是信访处置。成立由县退耕办主任为组长,各包乡(镇)技术员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工作信访问题处置领导小组,推行首问负责制和技术员包乡镇包案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案件化解,2023年全县累计协助县纪委、县森林警察大队办理退耕还林相关案件5起。三是林权证发放工作。我县退耕还林地林权证发放工作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我办积极配合提供了基础资料,目前完成了现地勘察工作,正在进行信息公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57.6%增长到了目前的69.9%,净增长12.3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滑坡滑塌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二是累计兑现政策补助资金2.422亿元,受益群众2.3万户,户均受益10530元;三是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县域内养殖、加工、劳务输出等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同步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不够,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细致、不系统,没有有效的衔接起来,没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缺乏统筹思考。2、退耕还林管理滞后。一是我县2013年之前上一轮退耕地生态林,大多数树种为刺槐纯林,已达到成熟林标准,但目前缺少政策支持,退耕地不能及时优化采伐更新林种。二是兑现资金不能及时到位。2002年度退耕还林工程2875.1亩第三轮资金402514元、国家阶段验收认可的经转生资金719100元未拨付到位。三是上图入库缺乏资金。上一轮实施的25.36万亩退耕还林面积需要完成矢量化数据库建设,因面积较大,所需经费没有落实,无法完成上图入库建设任务。四是封山禁牧缺乏有力措施。目前的封山禁牧工作主要以宣传为主,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为辅,缺乏强有力的打击力度。3、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我办编制10人,实有11人(离岗2人,借调2人,实际在岗人员7人),担负全县的退耕还林工作,每人都身兼数职,急需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各乡镇从事退耕还林工作人员也均为兼职,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且流动较快,起不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要将集体组织学、个人自己学有效结合起来,并将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贯彻到退耕还林各项工作中,推动我县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2、退耕还林工作。一是积极向省市林业主管部门争取,解决未拨付到位退耕还林政策资金,保证退耕户利益。二是采用长青树种和乡土树种进行补植补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退耕还林林分质量。三是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提质增效指标,有效解决林木健康成长和成熟林采伐利用,提高退耕还林质量。四是积极协调经费,完成退耕还林矢量化数据库建设任务。五是加强林业政策法规知识培训,指导好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六是加大封山禁牧工作力度,做到封山禁牧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实施封山禁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施联防联控,加强封山禁牧跨区域联防联控,进一步加强县区、乡镇辖区交界地带的封山禁牧监管。3.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深入帮扶村组,调研肖村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常态化防返贫预警监测工作,重点在苹果产业上下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4、其他工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局党委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一年来,我办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距新时期生态林业发展赋予的重任还有一些差距。今后,我办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县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