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新城区> 西安市新城区通济坊小学

西安市新城区通济坊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08 14:28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通济坊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义务教育,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西安市新城区光辉巷52号
法定代表人 温宇红
开办资金 260.3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1.4万元 146.39万元
网上名称 新城区通济坊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3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规定申请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并紧紧围绕贯彻党中央的会议精神为出发点,在教育局党委的组织带领下,学校狠抓常规课堂,力创高效课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不断深化我校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身心致力于“办高质量教育、建高质量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能扎实有序的开展,现将学校2023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这学期学校继续大踏步的走在新优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本学期学校各项工作都“围绕三个课堂发力,六个方面全面提升”以“双减”“双新”之下学校内涵的优化提质为根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日常教学中学校紧紧抓住“第一课堂”,紧扣课堂教学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各教研组深入开展集体备课,确保减负不减质。开学伊始学校组织了以“心之所向聚光成长”为主题班主任主题交流分享会,两位老师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智慧,此次班主任交流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同时学校行政班子成员和教研组长常态化推门听课,帮助青年教师把脉问诊,解决上课低效耗时的问题,手把手帮扶。“青蓝工程”不断推进,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结合“双减”“五项”管理,从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上发力,各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做精做优课后服务,本学期增添了新的社团活动,丰富学校第二课堂,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课暨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聚焦第一课堂,实现提质增效。五位党员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努力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激起求知欲望,激活生活经验,激发实践动力,使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探究、真切感悟、深刻理解,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在活动中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及“传、帮、带”的辐射面,同时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深度课堂”改革,从而有效推进新课标纵深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语数英学科教师坚持每周六进行作业革命线上培训活动,并能够认真进行学习总结。学校三位老师受邀做客博雅教育研究院作业革命第六期教室,以小学英语一课三单的规划与模型为主题,分享不同的案例规划与实施过程,并邀请对话嘉宾博雅教育研究院兰岚院长、西安文理学院洪杨老师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交流,并为小学英语一课三单模型规划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学校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了“新城好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学校青年教师分别精心打磨的三节微课代表学校参加了西安市第八届教师微课大赛的活动。本学期学校分别迎接了四项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督导工作,通过了陕西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检查”,迎接并通过了新城区教育局数字校园评估的验收,新城区2023年实施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专家组,莅临学校督导评价学校各项工作,督导组以《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工具手册》为依据,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优化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办学条件、彰显发展特色等方面逐项进行仔细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最后,督导组专家进行了现场反馈,在充分肯定学校办学成果的同时,对学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学校迎来了区体育艺术学科常规各项检查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督导中促提升,规范中促发展。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力创建多元发展和素养培育和综合评价,要不遗余力地减负提质。但家长大多以一纸单一评价来看待学校办学成效,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加量增负;二是家校共育协同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生源多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力度明显不足,学生整体综合素养欠缺,家长群体在育人方式和理念上和学校还不能完全趋同。四、改进措施“双减”的终极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的背后是对教育质效提升的要求,是推动教育变革、学校重构、教师转型、家校共育的动力。把人放在正中央,用爱与关怀点亮孩子们的童年与未来,实现孩子到生命化的成长。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延伸优秀文化根基,多元成长,指向未来,积极创新以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目标,继续更新理念,切实处理好“教育”和“管理”间关系,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以课促教,以研促教,根植课堂,激活课堂,切实做好“减负增效”;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办成高质量“新优质成长”学校而不懈努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