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南县> 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

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08 11:17
单位名称 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编纂党史县志,发挥史志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作用。全县党史县志征集;研究;编纂。
住所 洛南县城关镇中甫街147号
法定代表人 时伟宏
开办资金 9.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洛南县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万元 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我单位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一都四区”“五个洛南”建设,依托“汉字故里旗正红”“三百四千”“三个年”“五个到一线”等活动载体,深入推进党史征研编纂、地方志编修出版、地情资料征集整理和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工作开展情况:自觉担当“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时代使命,始终以正确党史观和唯物史观学习、研究、编纂党的历史,紧扣洛南实际,厚植文化底蕴,汲取奋进力量,讲好洛南故事。(一)学习教育凝心铸魂。扎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系统、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党规党纪和党史、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领会精髓要义,感悟领袖情怀,砥砺奋进勇气。把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边学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立行立改,检视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并销号,完善修订机关规章制度5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三个务必”、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党史征研接续推进。《中国共产党洛南历史(1949-1978)》经6次修改,第二次报送市委党研室审读;《洛南党委工作纪事(2022)》完成组稿,汇集资料涵盖53个党组织30余万字,全面展现2022年度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成果;指导、参与编印《红色洛南》《光荣与使命》《美丽洛南》等党史专著;党史论文《播撒星火秦蟒地,丹心永铸两岔河》在《陕西党史》刊发。(三)方志工作提质增效。开展读精品、学精品、创精品活动,《洛南年鉴(2023)》入编单位110个61万字图照123幅,12月公开出版发行。地方史编修工作全面启动,作为全市唯一地方史编撰试点县,《洛南通史》已完成编修规划、篇目设计等前期工作,组稿撰稿有条不紊进行。《科教体志》《融媒体志》编修工作进展顺利。(四)阵地建设成果丰硕。一是对县内15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开展实地调研,推荐选送景村镇八一村等5个“红色故里焕新颜”典型示范案例。二是审核命名县烈士陵园、老山书屋等3家党史教育基地,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和青少年2.4万人次。三是御史村村史馆提档升级,洛惠渠纪念馆、闫沟村村史馆建成投用,洛南县红色教育基地、党校党史馆启动建设。四是在县图书馆、音乐小镇建史志驿站2个,在三要中学、御史村等处建史志书角5个。(五)史志宣教有声有色。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史志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先后向省市县有关单位、企业学校、社会各界赠送《洛南县志》《洛南年鉴》《洛水长歌》《红色洛南》等书籍1100余册,同省内外方志馆、图书馆、档案馆广泛开展合作交流,部分史志资料在省市级官方网站展示、利用。二是在洛南融媒体开设专题栏目,推送洛南革命先烈、革命遗址、红色故事21篇。三是向省市推荐宣讲团人选,组建史志宣讲小分队,先后赴柏槐社区、武警中队、刘沟村宣传宣讲,社会反响良好。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服务开创新局。先后为秦岭博物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洛南核桃节、豆腐节、洛惠渠纪念馆、页山古柏保护等重大项目和节会提供检索服务50余人次、地情图书90余册、史料图照170余幅。“史志文库”收录党史方志文献资料30部1500余万字,基本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坚持开门修志、人才修志,聘任16名地情专员,累计创作精品佳作100余篇,征集“回望改革,砥砺前行”——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优秀口述史料20篇,成为史志工作的“社会专家库”和“义务后备军”。(二)党的建设有效加强。全面学习贯彻县委二十届五次全委会安排部署,力推县委《实施意见》《具体措施》落地生根。一是支部书记领办实事硬事,扎实开展“汉字故里旗正红”党建主题活动,实施党员先锋指数积分管理制度,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推动模范机关、绿色机关、无烟机关、清廉机关达标提升,积极创建文明单位。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履职能力培训13期(次),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评议党员2次,运用“三项机制”选优推优9人次。三是在机关和驻村工作队设立党员示范岗3个,划分党员责任区2个,开展“微心愿”活动16人次、志愿服务8场次,在职党员“双报到”全覆盖。四是全面开展“十排查十提升”“两改两转三促进”“大坟头豪华墓整治”“五个到一线”等活动,支持包扶村修建通组砂石路1300米、高标准农田200亩,绿化水毁河堤1100米,红仁核桃科管50亩,实施危房改造8户,改造卫生厕所34户。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班子成员全部下沉一线,协助包扶村开展平安宣传、应急处突、群防联建,正确应对、稳妥处置突发事件7起。(三)纪律作风持续优化。一是始终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夯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把意识形态、保密工作、出版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规范梳理主体责任清单、主体责任时序表。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议事决策制度,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大事共议、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实事共办,不断规范内部管理。三是以“五学四查四改四建”、纪律学习教育宣传月等为重点,围绕强学习提效能抓落实九条措施、逐人建立问题清单台账,逐条督查全部整改到位。五是把“四种形态”作为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举措,全年共召开集中征求意见座谈会5次、集体廉政谈话6次、警示教育6次;主要负责人讲专题党课5次,提醒谈话14人次,持续坚持周例会汇报点评制度,干部作风不断优化,工作质效大幅提升。六是支持配合县委第五轮巡察工作,清醒认识、全面认领反馈问题,及时组建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专班,切实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对反馈问题坚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逐一列出问题清单、分析问题根源、落实整改措施,明确主体责任,规定整改时限,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整改落实精准有序推进,确保巡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及时销号清零。三、存在问题(一)理论武装的系统性有差距,学用结合还不够紧密。部分干部学习仅限于集中学习,个人学习坚持不够,学习不深入不系统,政治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县域党史、地情掌握不够全面,学思悟、知信行不统一,学以致用有差距。(二)史志征研的专业性有差距,深研细究还不够到位。创业创新意识不够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史志编纂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把握不够精准,开展党史研究仍然存在能力恐慌,跳不出固有模式,拔不到时代高度。(三)贯彻落实的统筹性有差距,推动工作还不够有力。工作本领有欠缺,人力精力聚焦不够,干部身兼多职,工作疲于应付。在“开门修志编史”上仍需多下功夫。动员社会力量不够广泛、不够专业,地情专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四、2024年工作打算(一)在学思践悟中提升能力素质。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反复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五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的工作能力。(二)在履职尽责中强化责任担当。一是对标完成任务,加快《中国共产党洛南历史(1949—1978)》编纂和修订进度,力争尽快定稿出版。完成《洛南党委工作2023纪事》征编工作。二是配合做好洛南县红色教育基地和党校党史馆建设,精雕细琢展陈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好洛南红色文化。三是积极搜集整理党史一手资料,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党史征研工作。四是编纂《洛南年鉴(2024)》,年底前公开出版发行。五是完成《洛南通史》初稿编撰,加强《洛南县科教体志》《洛南县融媒体志》的编修指导。六是常态化开展党史地情宣传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主动走出去讲专题党课、讲红色故事、讲洛南故事,发挥史志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三)在遵规守纪中塑造良好形象。持续深化拓展史志“七进”成果,有序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五个到一线”“我为群众办实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用准用实三项机制,扎实做实“三个年”活动规定动作,与推进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互融,与全面落实党史和地方志工作任务互通,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加快打造“一都四区”、建设“五个洛南”,为推动新时代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贡献新智慧、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