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管理保障。业务范围: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宣传和实施。配合编制地震工作规划,协调日常地震工作。配合提出震后意见,参与地震灾害评估,灾后重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 |
住所 | 合阳县西大街17号 | |
法定代表人 | 雷杰 | |
开办资金 | 16.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19万元 | 6.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合阳县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精神,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和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的指导支持下,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破难题、抓弱项、促提升,较好地履行了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党政重视,齐抓共管,防震减灾实现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其与经济工作一并安排、共同推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听取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就贯彻落实好省市防震减灾各项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从经费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和保障。并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镇(街)职责任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各镇(街道)和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各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二、优化点位,规范管理,群测群防体系得到完善强有力的群测群防体系是开展地震监测的首要保障。一方面,优化观测点位。对全县宏观观测点进行了优化提升,并逐一验收挂牌。并与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将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群防群测网络,明确观测点责任人、观测要求,地质灾害隐患点宏观观测联防机制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规范监测预报。完善了震情短临跟踪方案,每月20日召开县级震情会商会,坚持节假日期间地震安全值班不松懈。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路井观测台信息共享,监测预报工作规范提升。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三网一员”监测补助足额到位,并按时发放。三、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中心牢固树立高度自觉地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将提高震害防御能力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实施,全年投入防震减灾资金15万元。(一)抗震设防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在建医院、学校、加油站等生命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对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抗震设防审批备案的3个工程项目进行了核查监管。督促相关公司,编制了华润合阳230MW风电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通过省地震局评审备案。(二)防震科普宣传广泛深入。始终把防震减灾政策知识宣传作为提升公众防震意识和自救技能的主要途径,在国际减灾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和9.19全国科普日等重点时段,组织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走上街头,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和城区大屏、视频广告车联播防震减灾微视频等方式,全面开展防震科普宣传,累计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8000余册,发送防震减灾公益短信18万条,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干部到群众,实现了广泛覆盖。同时,会同应急管理局相关股室,逐乡镇开阵防震科普宣传,现场街道群众咨询200余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地震应急准备全面加强。对全县12个镇(街)地震工作站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明确了专兼职人员工作职责,确定了全县215个行政村灾情上报员,夯实了基层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实现了县镇村防震减灾体系全覆盖。完成了应急避难场所系统信息填录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同时,重组了卫健、交通、水务等18支专业救援队,并成立了12支镇街综合救援队,全县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近千人,县级应急救援专家团80余人,为全域救援、紧急救援、科学救援奠定了基础。(四)疏散演练活动常态开展。积极对接教育局,在全县开展了“百校百场”防震避险演练活动,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并在6月份“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重点成员单位开展防震避险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取得一定成效。(五)地震灾害防御全面提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上,积极与住建局、城管局对接,看航拍图片、定功能分区,完善了九龙公园避难场所标识标牌和功能区划定,建成了体育场和第三初中、第三小学应急避难场所。特别是在2023年6月6日合阳县发生2.9级、11月7日发生1.5级地震后,连夜立即通知单位干部职工全员到岗,核查受灾情况、起草《震情报告》,督促各项工作开展,并于当晚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书面报告了震情信息及排查情况,受到领导肯定。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对全县宏观观测点进行了全面优化,观测员观测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规范管理,群测群防体系得到完善。二、对全县在建医院、学校、道路、加油站等生命线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检查,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及核查监管,确保全县新改建及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率均达到100%。三、利用第32个国际减灾日、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和9.19全国科普日等重点时段,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和城区大屏、视频广告车联播防震减灾微视频,全面开展防震科普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虽然我们今年做了一些工作,但实际成效与省市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多数群众对震害防御认识还不到位,心存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应急疏散避险演练针对性还不强,人员自救互救技能亟需提升;行政村和社区应急救援力量还需充实强化,部门联动响应还不够迅速及时,等等。2024年,我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防震减灾工作各项安排部署,主动对标先进,自觉学习标杆,全面开展提升年活动,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聚焦建设工程,提升震害防御能力。扎实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积极对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加大民居抗震设防水平。二是聚焦震情形势,提升宏观监测能力。强化震情会商研判,做好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持续优化宏观监测点,加大“三网一员”辅导培训,强化日常监管。三是聚焦重点人群,提升避险疏散能力。积极开展商场超市、高层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演练,不断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四是聚焦实战救援,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实施规范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推演。五是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履职担责能力。认真贯彻《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履行好岗位职责。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