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西安市高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10:08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农民技术培训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承担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农业植物检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药械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开展农情信息和公益性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开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农技推广行业指导。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环城北路
法定代表人 李伟
开办资金 1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15万元 87.1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在张卜街办塬后村孟家组、鹿苑街道北樊村开展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熟化技术路径、优化生产模式、完善规范标准,在今年遭遇罕见“烂场雨”影响下,“吨半田”示范基地小麦平均亩产56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71.9公斤,项目区小麦、玉米周年两料产量达到1331.9公斤,全面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围绕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坚持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及时发布病虫发生态势,指导群众科学精准开展防治。全年上报病虫周报40余期。先后发放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药剂2.32万亩,开展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作业7.45万亩次,全区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处置率99.2%,统防统治覆盖率51.03%;发放玉米“一喷多促”药剂0.98万亩,开展玉米重大病虫统防统治面积9.87万亩次,夏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处置率96.9%,统防统治覆盖率51.1%;开展频振式杀虫灯防控示范500亩,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治技术试验3000亩,实现了粮食作物病虫总体防效91.6%,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的预期目标。(三)开展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调查面积2042亩,未发现苹果蠹蛾成虫和疑似成虫;全年规范签发植物调运检疫证书57份,外调农作物种子及植物产品46.17余吨;开展产地检疫面积1758亩,签发产地检疫证书21份。加强农药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农药经营单位落实农药经营九项制度。深入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常识、绿色防控技术、农药识假辨假知识等宣传,全面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全年组织人员检查农药门店142家次,农药生产企业4次。完成全区2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样采集制送工作;全年监测上报土壤墒情30次。开展100户施肥情况调查,发布田间肥水管理意见3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万亩,实现技术覆盖率90%的考核目标。继续开展3个省级耕地地力监测点、2个市级耕地地力监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农户施肥量及作物产量变化监测;做好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填报工作,发布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250个点位土样采集、农户调查和质量控制工作。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我区耕地等级为1.66等,较上年提升0.364等。全面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质控工作,完成全区9个生境56个踏查点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31种,设置标准样地96个,圆满完成总任务量。针对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制定5条踏查路径实地普查,先后发现烟粉虱、番茄黄曲叶病毒病、草地贪夜蛾等3个外来入侵病虫,并对发现物种第一时间上报省市区职能单位,及时组织人员开展防治,保障我区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六)以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为载体,围绕粮果蔬等主要作物,建立示范基地3个,遴选新型经营主体40家,通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应用,示范带动全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七)立足“菜篮子”稳产保供,全面监测我区蔬菜种植种类、面积、产量等情况并及时上报农业部种植业生产信息调度系统60余期。为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积极开展不同茬口与基质栽培对比示范、化肥农药双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三零”技术示范区建设,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普罗旺斯、天新108等蔬菜新品种8个,示范推广新型环保地膜、农业物联网、生物防治等6项新技术,建立2个农膜回收利用站,10个农膜回收转运点,2个地膜残膜监测点,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全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6.7%。制定高陵区豇豆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辐射带动全区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八)加强果业优质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妮娜皇后、科迪亚、阳光玫瑰等葡萄新优品种和果园免耕施肥技术、葡萄中后期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提升我区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参加全市五大果品主题活动,并获得金奖1枚、银奖1枚、优质奖5枚的优异成绩。(九)在通远街办杜家村、火箭村开展以设施蔬菜增施生物有机肥为关键技术土壤改良工作,发放生物有机肥1066.84吨,促进设施蔬内耕地地力恢复,提升生产能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加快促进积水田块耕地地力恢复,提升积水田生产能力,对鹿苑街办804.42亩、张卜街办406.3亩积水田块开展有机肥补助,为完成全年粮食任务奠定基础;三是在张卜、鹿苑、通远3个街办落实小麦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发放“颖田”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复合剂4万袋,确保我区粮食生产安全。(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契机,通过陕西农林卫视、西安日报、西安发布、高陵融媒、手机短信、微信朋友圈、短视频等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农业技术宣传,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8场次,培训农民群众2000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12万余份,开展面对面现场技术指导180余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300余个。通过“经分助手”发布灾害天气预警及栽培技术短信2万余条,有力的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项目区百亩方示范基地镐哲农机专业合作社冬小麦平均亩产620.5kg,较全区平均亩产493.3kg亩增产127.2kg,增产率25.8%;张卜街办张家村千亩方小麦平均亩产563.5kg,较全区平均亩增产70.2kg,增产率14.2%;张卜街办张家村万亩片小麦平均亩产557.1kg,较全区平均亩增产63.8kg,增产率12.9%。鹿苑街道北樊村千亩方玉米平均亩产649.9kg,较全区平均亩产589.2kg亩增产60.7kg,增产率10.3%;张卜街办万亩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618.5kg,较全区平均亩增产29.3kg,增产率4.9%。全年规范签发植物调运检疫证书57份,外调农作物种子及植物产品46.17余吨;开展产地检疫面积1758亩,签发产地检疫证书21份。加强农药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农药经营单位落实农药经营九项制度。深入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常识、绿色防控技术、农药识假辨假知识等宣传,全面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全年组织人员检查农药门店142家次,农药生产企业4次。(三)全面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质控工作,完成全区9个生境56个踏查点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31种,设置标准样地96个,圆满完成总任务量。针对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制定5条踏查路径实地普查,先后发现烟粉虱、番茄黄曲叶病毒病、草地贪夜蛾等3个外来入侵病虫,并对发现物种第一时间上报省市区职能单位,及时组织人员开展防治,保障我区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四)以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为载体,围绕粮果蔬等主要作物,建立示范基地3个,遴选新型经营主体40家,通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应用,示范带动全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五)在通远街办杜家村、火箭村开展以设施蔬菜增施生物有机肥为关键技术土壤改良工作,发放生物有机肥1066.84吨,促进设施蔬内耕地地力恢复,提升生产能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加快促进积水田块耕地地力恢复,提升积水田生产能力,对鹿苑街办804.42亩、张卜街办406.3亩积水田块开展有机肥补助,为完成全年粮食任务奠定基础;三是在张卜、鹿苑、通远3个街办落实小麦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发放“颖田”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复合剂4万袋,确保我区粮食生产安全。(六)积极参加全市五大果品主题活动,并获得金奖1枚、银奖1枚、优质奖5枚的优异成绩。三、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一)存在问题1、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老化,技术力量缺乏。2、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农技人员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更无开拓创新精神,导致农技推广工作有时被动开展。(二)改正措施加强农技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鼓励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为民能力和为农服务意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继续做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项目,持续开展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培育规模种植和服务主体,以点带面推进全区粮食单产水平提升。继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和应用力度;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土壤墒情测报、农户送检土样化验、耕地质量保护监测等工作;力争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实现化肥零增长和耕地质量等级稳中提升。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实现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预期目标;组织开展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同时加强农药市场巡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积极做好果蔬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扩大示范效应。加强“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叶菜类设施种植,增加绿叶菜种植茬次等,提高供应能力;健全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年底完成农膜回收率83%以上的任务目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技术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攻关、人才培养帮带等方面下足功夫,及时传播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做到产业发展有需求,科技培训有应答,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技能,使之成为增收致富的有效工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