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自强东路 | |
法定代表人 | 席强 | |
开办资金 | 1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9.84万元 | 73.3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全年,参保总人数19949人,其中在职参保15842人,税务征缴17494.79万元。新增参保2331人,征收扩面资金1685万元,本年新退216人。新退人员预发107人,“刷脸办”5人。发放基本养老金13084.20万元。发放抚恤金、丧葬费444.27万元。跨省转移、居保转移、退役军人转移业务办理897人次,转移基金4207.9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补差人员退休转在职65人次,缴回资金1392万元。待转基金退费清理51笔,清理费用332余万元。通过“陕西养老保险”手机app进行资格认证的离退休人员3782人。数据质量治理疑点数据521条。社保卡启用3294人,手机APP注册15571人。(一)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一是养老保险待遇预发“有温度”,正常发放“有力度”,待遇调整“有速度”。共对107名新退人员养老金进行了提前预发,在基数下发后,进行了“无打扰”重算工作,“预发差额”及时到账。夯实责任,每月待遇发放工作,确保15号之前必须到账,“退票业务”联系本人、核准信息,要求两个工作日内重新推送发放。今年对全区3804名企业退休职工调资,月增加养老金425198元,人均增加126元,7月底前兑现了1至7月份的补发2977086元。对军转干部、对印反击战人员进行专项调整,为符合条件的14名对印作战人员调整增加162.82元/月的生活补贴;7名军转干部调整增加96元/月定额补贴。为全额财政人员、差额人员发放补差、降温、护理等财政资金206万元。截止12月上旬,全区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3893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3405万元,发放率100%。离休人员月人均10084元,退休人员月人均2936元。二是健全机制,待遇发放有保障。加强财务、业务畅通对接,健全养老保险待遇保发放工作机制,将规范基金收支管理、加强基金运行监测、工作调度和基金运行情况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贯彻到位,为保发放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二)扩面工作精准推,基金征缴稳步增。一是目标法定人员,继续实施精准扩面。年末,顺利完成年初省局下达的参保总人数和参保职工人数18244和14254的任务数。二是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监督企业诚信申报,审核反馈及时高效,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真实,参保单位诚信申报完成率达到100%。三是夯实缴费,提升“综合两率”水平。截止12月上旬,新增符合政策的各类参保人员2331人,收缴扩面养老金1685万元。全年,实际缴费人数12024人,平均缴费工资7968元,占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率90%以上。(三)强化管理,业务集中办规范办有成效。一是讲政策、守规矩,养老保险基金“一本账”管理做得好,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贯彻实。积极参加系统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确保准确把握条例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依法依规开展经办工作。二是新退待遇计算精确办及时发。今年共计办理疑难信息变更业务25笔,到龄人员退休业务应办尽办,均顺利发放养老金。三是规范审核、严格把关,分类处理补缴费申请业务。共计补费业务76笔,其中环卫工人55人,涉及补费资金400余万。10年以上补缴费业务12笔,省级三审通过率达到100%。对不符合政策的补费积极做好解释宣导工作,全年未发生一起矛盾信访事件。(四)延伸优质管理服务,经办能力有突破。一是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认真落实经办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意见。宣传推广、应用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技术标准,打造优质服务“样板间”。二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和青年干部调研工作,及时响应企业和群众需求。三是落实“好差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满意度。今年,我中心共向市处提交三篇调研报告,调研内容详实,落地性较强,在全市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好成绩。四是深入推进经办数字化转型。落实经办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开展经办数字化城市示范建设。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发布纳入常态化工作,建立业务衔接机制,做好名单管理。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强化统计精算分析成果应用,为制度改革与政策完善提供支撑。五是扎实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和“社保服务进万家”工作。今年我中心协同配合区人社局共深入园区和企业等场所2个,开展活动2场,参与群众200人,收集意见5条,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各类服务渠道新注册用户45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做实数据治理,有效化解基金风险。一是对疑点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常态化数据质量治理,将疑似死人、假人、重复领取等疑点数据,查询业务系统基础信息,联系相关部门核查信息,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划归常态化稽核和重点稽核,分类造册,分类处理疑点数据521条,核实率达到百分百。二是对接、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清查和追缴冒领基金专项工作,保障基金管理交叉检查顺利畅通,维护了基金安全。三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况,重点业务内部控制情况,基金财务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管理监督情况,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情况,各项排查整改工作情况等6大方面12项重点内容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整治,建立了“周检查月报告”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了推动各项风险防控制度落细落地。(二)提升经办服务水平,赢得百姓良好口碑。一是“线上”“线下”经办多融合,“不见面服务”方式多。依托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秦云就业”平台、养老保险“一主两翼”、“陕西社会保险”APP等信息系统开展业务经办,提供“跨省通办”,推动更多事项“省内通办”、推出“就近办、自助办”服务事项清单,积极拓展“不见面”服务方式。陕西社会保险APP注册率个人版注册率达到80%,单位版注册率100%,网上服务平台注册率达到91.95%,使用率达到96.75%,“法人授权+实名认证”完成率达到99.49%。二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持续优化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人等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切实破解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局面,开展“打包办”“上门办”“代理办”等更加贴心的经办服务。三是畅通转移渠道,优化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开展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清算模式改革,探索实施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总对总”模式。今年已经将最难啃的骨头拿下,妥善解决了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中人”、“老人”的转移存量。今年,转移“中人”65人,“老人”135人,向市处上解养老金1392万元,向区财政局缴回财补资金1109万元,保障了社保基金完整。目前,绝大多数人员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办顺利领取了养老金,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年,跨省转移接续业务办结率达到100%。四是丰富认证手段,提升便捷化水平。对接本地业务系统与部级资格认证系统记录,做好共享数据和认证结果数据的下载应用工作,加大静默认证力度。离退休人员应用app完成资格验证3782人,其他渠道完成认证10人。五是社保卡启用接受度更高。进行了社保卡应用全范围宣传,整理了完备的社保卡发卡银行信息,通过发送短信息,挨个一对一电话联系,对接银行、沟通本人,弄清症结,给出有效对策,将不想办、不愿办转化为主动办、积极办。目前,社保卡共计发放3294人,发放率85%。三、存在的问题。1、深入企业、园区等开展调研和实地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面不广,做得不实;2、工作不够主动,缺乏主动性;3、学习教育管理工作存在时紧时松现象;4、工作作风不够深入细致;四、整改措施。1、积极与人社部门对接沟通,探索深入企业良好措施与办法,切实加大宣传社会保障宣传面和宣传力度,讲进企业、园区工作做实做到位。2、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经办水平。规范细节,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完备设施,改进服务环境水平。强化思想,改进作风服务水平。3、加强信息沟通,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连网共办、异地同审,提高资格验证率和“不见面”服务效能。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积极探险索养老保险事业在新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实行“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抓好班子自身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认真执行市、区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机制,努力把经办中心建设成为一个政治坚强、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清正廉洁的集体。三是以广大参保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进步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经办效率,缩短经办周期,优化服务质量,切实打造阳光、高效、标准化、诚信经办中心特色服务品牌,突出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用实在的作风、行风效果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把养老保险事业推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