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新城区成人教育指导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促进全区成人教育发展。全区的成人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区东一路副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冬君 | |
开办资金 | 1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3万元 | 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新城区成人教育指导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规定申请年度报告,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按照中省市工作要求及领导批示,新城区成教中心全面依法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每日报送隐形变异查处情况,核查国家平台投诉线索,月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上访投诉信息。重要节点,寒假,五一,暑期,国庆等假期加强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学科类机构校园安全、消防安全、房屋安全等各项安全检查。全面完成各种任务。一、执行本单位章程情况:2023年度我单位能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无超出业务范围的不良行为,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能按时按规定报送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且年检资料进行了妥善的保管,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的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我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一致,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没有涉及诉讼和社会投诉情况,能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示办法规定,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事项,年度报告书内容及其重要事项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也能严格遵守。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业务活动。校外培训机构一是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培训调研活动。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全省成人非学历教育培训情况专项调研的通知》,市“双减”办工作要求,按照各部门汇报,我局共10家,人社局34家,民政局22家,我区共有成人类非学历培训66家。二是部门协同联动,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长效监管。新城区“双减”办持续对校外培训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区“双减”办由教育牵头成立督查组,区教育局、公安新城分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文旅体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各街道等成员单位多频次督查隐形变异违规行为,推进管理工作。三是及时向各单位互通信息。通过工作群,向成员单位传达文件政策、发布预警信息、提供举报线索合计40余次,通过及时通报各种情况,夯实各部门职责,进一步推进机构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四是对推进非学科类机构重新审核。按照《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监管〔2022〕4号),《陕西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南(暂行)》,转发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的通知要对照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按照设置标准,对现有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对标整改,重新审核。五是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数据稽核专项行动。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关于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数据稽核专项行动的通知》,全面、准确、真实掌握我省校外培训治理情况,进一步巩固深化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数据稽核专项行动。六是对校外培训教材进行审核。为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确保培训材料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对校外培训材料监管职责、编写审核、选用备案、检查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七是扎实推进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暑期成立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小组,夯实各部门职责。7月6日印发《新城区暑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7月7日印发《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暑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协同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14个区级部门与9个街道办,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及邮箱,畅通社会监管渠道。(二)社区教育1.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是完成幸福里社区社会事务移交工作。从2022年9月开始承接幸福里社区教学点的移交事务,经过沟通、协调,完成了涉及移交清单第33项中相关社区宣传教育类所有工作,目前幸福里社区归属我区胡家庙街道办事处。二是积极申报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按照市教办发〔2021〕414号文件,关于开展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推介共享行动的通知,成教指导中心和新城社区学院积极筹备,在我区开展了“能者为师”特色课程遴选工作。三是开展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遴选创建工作。按照市教办发〔2023〕232号关于西安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遴选创建工作通知,我区最终择优向市教育局上报1所——兴乐社区科普育市民体验基地。四是开展第四届西安市老年教育师资智库遴选工作。我区开展了第四届新城区老年教育师资智库的遴选工作,最终新城社区学院的屈苏会老师获得一等奖。五是完成遴选“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工作。我区2023年向西安市上报2个百姓学习之星(刘进、叶忠奎)和3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扁鹊帮”志愿服务队、非遗工夫茶走进千家万户、秦学教育生命成长中心)。2.重点工作一是“15分钟社区教育圈”信息核对工作。根据市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平台数据审核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新城区已紧急会同相关区级部门已对辖区内数据进行核对,并由成教指导中心认真审核,此项工作已在6月9日前顺利完成了相关审核并予以上报。二是配合完成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2018——2020年体验基地的督导工作。接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市教发〔2020〕108号)后,4月初,成教指导中心和新城社区学院实地督查检查永兴坊各项工作,针对体验基地的基本情况、建设运行与管理情况、项目进展及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完成了督查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积极整改,圆满完成市级督查任务。(三)垃圾分类工作1.体制机制: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具体要求,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相关工作。2.总体部署:定期召开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培训会,并及时向各相关单位上报所需相关信息及汇总。要求教育系统各单位每月按时汇报本校月报表。积极开展安排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达标学校”创建工作,要求各学校积极申报垃圾分类示范学校。3.宣传工作:区教育局积极对照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标准一是持续推进教育局各学校对生活垃圾分类周检查机制,确保我局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落实开展;二是随时更新人员名单上报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确保各校主管领导和分管老师电话畅通无误;三是全区各校按照西安市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更换破损陈旧的国标分类标识;四是要求各学校加强垃圾分类宣传,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每一位教职工与学生心中;五是按照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及时按时上交垃圾分类月报;六是按照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局要求,按时推荐上报2名新城区教育系统2023年垃圾分类工作一线先进工作者和4个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市民家庭。4.设施建设:全区四色垃圾桶投放率100%,全区各校最新国标分类标识更新率100%。5.其他工作:目前全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共计12所,中学2所,小学6所,幼儿园4所。新申报2所学校,学校各项工作对照验收表要求,逐一核准,已准备就绪,随时做好迎检准备。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7月7日在西安发布刊登《新城区“双减”办:暑期如何选择合规的培训机构》,引导家长甄别合规机构,保护合法权益。10月22日西安发布刊登《新城区“双减”办进社区宣传政策将监管责任落实到“神经末梢”》。12月6日在西安新闻网刊登《新城区查处一家学科类违规培训机构》。12月15日巩固“双减”工作成效新城区开展学科类违规培训“回头看”行动。12月23日在三秦都市报刊登《练字机构涉嫌无证办学被停办》。12月24日在都市快报刊登《落实双减新城区多部门联合执法》。社区教育工作:市级:刘进获得西安市“百姓学习之星”称号;《非遗工夫茶走进千家万户》获得西安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区级:2023年新城区百姓学习之星获奖名单(杜彬凤温卫萍孙文洋苑玢吴秦军程殷茵);2023年新城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获奖名单;昆仑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教育;解放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23年新城区全民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长乐西路街道办事处永乐社区、解放门街道办事处、中山门街道办事处、长乐中路街道办事处)。垃圾分类工作:我局以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校为抓手,在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建立完善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基础台账,指导学校合理设置垃圾分类归集点、宣传设施及分类引导标识,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管理,组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创建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垃圾分类模式,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区2所学校被确立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操试点学校,2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预备讲师。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1、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不断变种,预防、发现和查处工作机制不健全,协同治理合力不够,治理工作仍存在盲区死角,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双减”改革成效。2、一是社区教育管理网络还不够畅通。二是社区教育工作制度还不完善。三是社区教育经费短缺。四是新城区社区学院举办条件还未满足上级文件要求。3、全区各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氛围虽然浓厚,但宣传方式单一,大部分学校活动呈现内容形式千篇一律。五、下一步工作的设想严查隐形变异,巩固治理成果。健全违规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线下转线上”“众筹私教”“一对一”“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违规行为,严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建立执法队伍,落实校外培训执法工作,推进监管信息化。2024年1月17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