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8 09:06
单位名称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配、预算核实、评估处置;构建计划草拟和执行;清产核查、产权登记、产权交易、资产统计;行政事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维护收益上缴;政府公益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告数据采集等。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桥财税大厦12楼
法定代表人 王军
开办资金 622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359.52万元 8146.9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有法人变更,单位名称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单位住所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圆满完成2022年度资产年报编制工作。我市从2018年建立了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以来,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月报与年报的编制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对各县区与市级单位业务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有效提升了资产报告的编报质量。同时,会同局机关各相关业务管理科室,加大了对市级单位报送情况督促力度,推动提升了资产报告编报的及时性,2022年度资产年报被省财政厅评定为优秀等次,并受到通报表扬。(二)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切实把好资产“入口关”。按照“资产与预(决)算结合,资金与资产结合,配置与处置结合”的原则,管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提高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切实把好资产“入口关”,建立健全新增资产购置审批制度,加大对资产配置申请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延安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执行审核工作,核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实有在账资产情况,对资产配置手续严格把关,根据单位可配置标准及实际需求,对超标准的资产配置予以核减,对不合理的配置予以退回,做到未通过资产配置审核不安排购置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和各单位沟通过程中,我中心积极宣传非必要不更新资产的原则,勤俭节约,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截至2023年12月15日,完成资产购置审核合计21583.04万元,其中:资产配置年初财政云系统审核涉及资金3080.06万元。年中审核169笔,涉及资金18502.9885万元。(三)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切实把好资产“出口关”。严格按照市政府《延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资产处置审批手续,规范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进行会议研究,明确处置意见,以正式文件上报财政部门。尤其是对于盘亏资产的处置事项,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和经济鉴证证明。继续规范资产处置(报损报废、调拨转移、公车下账等)工作,实现了网上申请、主管部门审核、文件报送,现场查看实物、核对账务、领导审批、系统反馈的办理程序,截至目前,资产处置完成117笔,账面原值14048.17万元。其中:资产报废97笔,账面原值12991.04万元;调拨18笔,账面原值1051.13万元;往来款项核销2笔,金额6万元。(四)多措并举督促经营性资产租赁费用及时上缴国库。截止12月15日,承租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共53处266户。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涉及单位多、情况复杂,经我中心工作人员多次电话催缴、发催缴函、上门催缴,2023年共实现国有资产租赁收入1683.49万元,已足额上缴国库。(五)创新资产管理模式,盘活闲置资产。本着“过紧日子”的原则,一是鼓励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调剂划转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资产,优先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调剂利用,并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资产调剂,如黄龙县人民检察院技侦大楼置换黄龙县人民法院新审判大楼等。二是对因不具备划转条件、难以改变用途,确实无法通过调剂、共享盘活的低效闲置资产,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公开招租方式对外租赁,如体育场门面房、原农科所门面房、原城管指挥中心门面房等对外出租,充分发挥资产效益最大化,公开透明的进行了公开拍租,有效的盘活了存量资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六)对巡察整改提出问题进行“回头看”,清理国有资产遗留问题。一是针对市委巡察提出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逐一予以销号落实。二是督促虎头峁人才大厦等在建工程主体单位尽快完成固定资产上账,对涉及单位及主管部门发告知函,要求其切实履行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三是原市财贸干校等5家与房地产开发商协议修建办公场所的单位,及时与相关单位或开发商对接,尽快收回返还房产;四是对欠租企业在律师函告知无效情况下,采取法律手段发起诉讼,合法收回欠缴租金。二、社会经济效益(一)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一是建立公物仓管理制度和公务仓管理机构,指派谢延昌、葛勇、申小林负责公务仓具体实施;二是力争将低效、闲置资产,大型会议(活动)、临时机构配置资产等,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三是尝试以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提升资产使用效益。2023年完成资产借用11批次,通过提升资产使用率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二)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盘活存量资产。为进一步规范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我们对全市闲置房产进行了重新整合,对有办公需求的单位,进行了房屋调配。10月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严汉平主持召开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盘活有关事宜专题会议,将资产盘活工作上升到市政府层面,对市本级17家单位资产进行了重新调配。同时,积极主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今年4月,我中心与延安大学在延安大学医学院(马家湾校区)进行了实物清点和资产交接工作,将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全部接收到市本级管理,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实地查看,该资产划转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校后如期开学,极大地缓解了解决了学校场地问题,缓解了办学压力,有效的盘活了闲置资产。三、存在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市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和预算一体化管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单位主体意识不强。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频繁更换管理人员,不同程度上还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二是资产配置不够科学规范。超数量、超标准配置现象还不能完全杜绝,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三是资产年报月报上报不及时,个别县区和单位工作配合不到位,数据异常既不修改也没有情况说明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四、整改措施及工作计划一是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收紧资产管理“入口”,加强新增资产配置的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完善公物仓管理,盘活闲置资产。继续通过提供公物仓存量资产的使用率,把行政事业资产共享调剂作为节约财政支出的有效方式。二是创新资产管理手段,构建“大资产”管理体系。通过组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管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进行灵活易用的综合查询分析,实现办公用房信息管理精细化、全面化管理。通过准确掌握房屋资产基础信息及使用情况,方便办公用房分配、调整、统计等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房屋闲置、业务用房利用率不高等行为。三是进一步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通过资产调配方式探索促进盘活存量有机结合;通过资产处置方式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通过资产出租方式推动存量资产盘活交易更加规范、高效、便捷,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吸引更多买方参与交易竞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