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辖区内秦岭生态环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辖区内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区域联合执法活动组织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房西路 | |
法定代表人 | 廉学龙 | |
开办资金 | 3.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5.3万元 | 11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党建引领,统一思想,夯实网格管理基础2023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体系建设,从今年5月开始筹建党支部,将党的组织力量向基层下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从54名专职网格员队伍中凝聚10名党员力量,统筹管理一个网格办+九个区域站,在每一个区域站安排1名党员干部,落实先锋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专兼职网格员每日开展巡查检查。(二)理论学习,丰富知识,增强队伍整体素质为不断提高队伍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落实各级领导和局机关的各项工作安排,重点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制知识等学习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三)团结一致,丰富活动,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我们严格落实“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大力弘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依岗承诺转作风”活动,立足工作岗位,全体干部职工认真梳理查摆自身问题并完成自查报告,填写问题检视清单,利用网格办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座谈会、讲党课、面对面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党员干部开展作风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作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四)制度先行,严格程序,加大巡查检查力度一年来,我们坚持落实《问题移交制度》《责任倒查制度》,坚持重点区域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重点区域每周巡查不少于两次,成立无人机飞行队,利用无人机巡查和网格员巡查画面传输、空中喊话等功能进行空中管护。(五)三级联动,加强考核,全面推动自查整改一年来,我们坚持“日巡查、周报告、月评比、季奖惩”工作机制,专兼职网格员巡查发现“五乱”问题,及时反馈移交,跟踪处置,闭环销号,并登记备案,建立台账资料。(六)强化监管,精准施策,及时处置各级反馈发现问题全面落实省市区反馈问题整改,对于省、市级下发的图斑,积极组织街办和行业部门进行双核查,网格员进行现场取证,三级网格平台管理员进行审核,区上进行研判。全力推进“五乱”问题整治。对各级网格履职情况定期进行督察,对专(兼)职网格员巡查记录、图片、文件等相关资料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发现问题处理情况每周进行核查、汇总和按时上报。(七)协作联合,培训宣传,扩大秦岭保护工作影响对外宣传工作中,我们与局机关各科室紧密配合,协作联动,参与开展秦岭保护宣传周、森林防火宣传月、秦岭保护大讲堂等各类宣传活动200余次,共发放秦岭保护《条例》、倡议书、宣传手册等各类资料10000余份,手提袋900余个。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优化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一是建成了集“人防、技防、物防、联防”于一体的监管体系,依托1个区级保护总站,9个街道保护区域站,40个村级保护站,以及专兼职网格员、护林员、防火员等组成的巡查队伍,利用11架多功能无人机、48部对讲机、51路360度红外线监控,融合“平安乡村”、公安天眼等枪型摄像探头、13辆“啄木鸟”专用巡查车,在保护区开展高频次、全天候、立体化巡查检查。二是“智慧化”管理体系提升。在“智慧秦岭”管控指挥中心建立了临潼特色监管平台,包括秦岭概况、制度建设、数据资源、勘界立标、实时监控、规划分析、监管主题、空天地管、车辆监控九大板块,落实“网格+网络”管控措施。三是启用西安首个多功能数字云台监管系统。我们提前超额完成勘界立标后续工作,架设视频监控系统51路(其中标牌安装13路,布设立杆26路,通信铁塔布设12路),搭建骊山高点监控系统8路,率先建成了集烟感、光感、热感等功能于一体的云台监控系统,该系统除具备秦保区域日常“五乱”问题监测外,还具备远距离自动识别火情,准确定位火情位置的功能,一旦发现火源或烟雾将抓拍照片、录制视频,并向指挥中心发出警报,同时结合无人机精准抛投功能,搭载干粉灭火弹,可以迅速到达火情发生地,把森林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处理在初始,防止大的山火发生。四是实现巡查设备智慧化、智能化。我们对秦保专用巡查车辆配备车载云台摄像机系统、定位系统和研判桌,让生态保护数据实时共享、时空全覆盖,实现野外巡检车辆地理位置及车载视频监控探头画面实时预览功能,为指挥中心远程指挥调度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给网格员配备单兵手持终端,该设备集成了GPS定位、无线通信、高清视频拍摄等技术和功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野外巡查的安全。设立巡回法庭,助力“府院联动”。设立了秦岭保护区域巡回法庭,在斜口、仁宗2个街道设立法律工作站,府院联动及时处置涉及秦岭保护区内的简易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实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衔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为依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支持。齐抓共管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季度考核第一2次,第二2次。无论在“五乱”问题发现还是制度建立、队伍建设、人员素质提升、管控效果等方面,均得到市领导认可,并给予充分肯定及表扬。三、存在问题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区秦保局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安排及时、巡查监管到位、措施得力实用、问题发现整改及时,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但是,总结工作的同时,也发现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1、宣传不到位,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群众靠山生产、生活依赖性比较强,对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还不充分,保护秦岭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够强。2、网格员业务水平不高,工资待遇低。专(兼)职网格员对所巡查区域掌握程度不一,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需提高。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网格员的工资待遇也需相应增加。3、部门联动不足,未形成工作合力。区级行业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在秦岭保护区域开展巡查检查,主动发现问题能力不强,对移交的问题线索核查处置不及时,核查结果不能按时回复,回复存在无明确意见,有推诿扯皮现象,个别单位甚至直接拒收问题线索移交文件。四、今后工作打算(一)要加大秦岭保护宣传力度。结合秦岭保护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通过设置宣传点、组装宣传车、进村入户宣讲等形式,加大秦岭保护知识宣传力度,打通与人民群众最后一米的距离,营造人人关注秦岭、人人参与保护的浓厚氛围。(二)完善网格化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秦岭保护网格化管理相关制度,明确网格化管理任务分工、制度机制、责任到人。坚持把制度落实,提升效能,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一支“效率高、作风硬、有激情、能干事、敢担当、守规矩”的网格化管理队伍。(三)要继续提升智慧管控能力。持续完善“智慧秦岭”管控指挥平台九大板块功能,整合烟火管控系统、卫星影像、无人机、巡查车等资源,强化与公安、生态等部门的监控数据共享,提高联防联动能力,提升秦岭保护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