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喜河镇中心卫生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理疗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 | |
住所 | 石泉县喜河镇王家庄社区 | |
法定代表人 | 陈朝宅 | |
开办资金 | 608.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24.29万元 | 506.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04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石泉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面落实各项医改工作任务。医保统筹工作规范运行,覆盖率达100%;(二)认真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全年,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三)分级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镇转县级136人次,村转镇级14人次;(四)积极拓展服务能力提升,确保良性增收。在县卫健局、韩红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院积极开展了胸痛救治单元、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视光配镜室的建设。通过“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完善了我院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突出服务特色,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和获得感。(五)抓质量,保安全。按照年初目标计划落实专人分管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结合全县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严格执行18项医疗核心制度。组织学习《执业医师法》、《九不准》、《十八项核心制度》、《护士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三基三严”、“院内感染”、学习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1版)、HIS系统操作以及学习医保相关政策,目前已开展12次,有效提高了医疗急救能力及保障措施,减少了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六)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免疫规划:全年共完成了12次冷链运转,常规疫苗接种、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共计723针次,开展了春秋季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了4.25、7.28宣传活动,完成了脊髓灰质炎、乙肝重点人群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确保疫苗效价安全,定期开展疫苗核查。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反应1例,已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接种事故发生。二是健康教育:为增强辖区居民卫生健康知识,开展了健康石泉创建。印制了6类宣传资料、8种中医药管理资料、2种孕产妇健康资料、4种传染病防治资料、4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种健康素养资料、2种新冠肺炎防治2种,共计30000余份,向居民共发放27069份,播放音像资料12种共计106次,更换宣传栏72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02次,健康教育咨询10次。有效提高了群众健康意识,促进了群众的健康行为形成。三是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管理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593人(其中高血压1164人,糖尿病354人,严重精神障碍75人),并按要求对确诊的患者实行了每季度随访、康复指导,随访6372人次,高血压管理率96.4%,血压控制率95.7%、糖尿病管理率94.6%,血糖控制率92.3%,严障患者服药率96.1%,规范服药率92.6%。四是老年人管理:共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2430人,已完成体检1893人,体检率78%,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健康指导,高危因素及时干预,有效降低了疾病发病率。五是中医药健康指导: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共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2430人,对1800名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指导,管理率74%,管理0-36月龄儿童97人,对92名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完成比例95%。六是孕产妇保健方面:2023年我镇共有产妇16人,活产16人(男11人,女5人)。建卡16人,建卡率100%;产检16人,产检率100%;早检16人,早检率100%;产后访视16人,产后访视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16人,系统管理率100%;住院分娩16人(其中剖宫产9人),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16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孕产妇筛查12人,高危孕产妇管理12人,高危管理率100%;高危孕产妇已住院分娩12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全年辖区内无孕产妇死亡发生。有1名育龄妇女死亡(乳腺癌)。七是儿童保健方面:对全镇7岁以下的儿童均严格按照公共卫生项目要求进行了保健服务及系统管理。全镇共有7岁以下儿童249人,截止全年儿童保健覆盖249人。5岁以下儿童141人,3岁以下儿童65人,截止全年儿童系统管理141人,系统管理率100%。母乳喂养共调查16人,母乳喂养14人,母乳喂养率87.5%。全镇全年无新生儿死亡,无5岁以下儿童死亡。八是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建立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巡查台账供水单位2个、医疗机构17个、公共场所6个、学校5个、大理石厂3个,共计33个卫生协管巡查对象,每季度对饮用水卫生、学校传染病防控、村卫生室的传染病防治、医疗废水、废弃物的处置、非法行医、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进行了日常卫生监督协管巡查共64余次,对存在问题的巡查对象下发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指导意见书41份,责令限期整改,配合县疾控中心完成了2次农村饮用水采样送检工作。九是计划生育服务:2023年县妇幼保健院下达给我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60对,120人,已建档健康检查60对,120人,完成率100%,系统信息录入率和管理率分别达100%;发放避孕药具102人,随访率为100%。十是传染病及肺结核管理:2023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2例(腮腺炎2例),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本记录完整,新发肺结核8例,已纳入管理,结案4人,目前正在继续服药4人,大疫情网络追踪1人,可疑肺结核推介转诊36人,结核病患者规律服药率达100%,服药卡和访视记录本填写规范。十一是居民健康档案:2023年,我镇目前共有居民健康档案11970份,简档数0份,使用档案数15025份,档案更新使用率为125.52%,对系统内死亡、迁出等僵尸档案进行清查,共清理档案3841份,全面向居民开放档案,辖区内居民可通过手机APP查阅档案信息,开放率3.21%。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全年共完成门诊就诊人次:1.3万人次,其中中医科诊疗4228人次,口腔科就诊100余人次,全年共收治住院600余人次,业务总收入291万元,较上年增长21万余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细化完善了镇村一体化绩效考核体系,与村医签订了服务合同,为村医购买了相关社会保险。2023年县卫键局共计拨付848511元,拨付村卫生室公卫补助共计:402980元,拨付比例47.5%,(其中第二批公卫经费123247.00待年终考核后在1月发放),总的拨付比例在45%以上。定期组织对村医开展业务培训,绩效考核。积极为奎星村招聘村医1名,充实村医队伍,筑牢村级网底。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距离目标管理仍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我院卫生技术综合素质偏低,全院中级以上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足,人才缺乏,无后备力量。村医综合素质不高。三是慢性病体检表系统录入有空项、错项及逻辑错误,糖尿病随访不及时,主食指导不合理,随访服务质量及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服务质量不高,33问体质辨识不准确,系统录入有空项。五是居民健康档案清理不全面,不彻底,档案对外开放率不高。六是部分村医对妇幼保健项目服务流程不熟悉,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滞后,进度缓慢。(二)改进的措施。一是依托医疗能力提升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为镇村两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术能力,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加强慢性病体检表系统录入的督导与自查,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提高慢性病随访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四是加强中医药保健服务质量学习,提高33问体质辨识准确率和系统录入质量。五是建立档案定期更新机制,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识和重视度。六是以慢病、老年人、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强化村卫生室人员业务培训,有效提升村级工作服务质量。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不断完善医疗制度,规范医院管理,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二是通过采取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全体职工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实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当地群众就医需求。三是加强我院中医、口腔等特色科室宣传,提高各项设备使用效率,确保医疗业务收入稳中有进。四是抓信息化建设,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年轻能力强的村医托管临近能力较弱的村,逐年提高项目工作进度和质量。五是充实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形式充实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77699386361092211C2101有效期:2022年04月28日-2027年04年27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