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综合服务全县就业创业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具体落实劳动者公平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跨地区有序流动、高校生毕业生就业、就业援助、特殊群体就业等政策。负责全县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农民工及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服务等工作 | |
住所 | 石泉县环城路东延段 | |
法定代表人 | 马翼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08万元 | 16.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聚焦人岗对接,抓实就业帮扶。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四个三工程”巩固三级就业社保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指导意见》《石泉县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工作计划》《2023年石泉县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的通知》等措施文件,强化政策激励,巩固提升就业帮扶成果。围绕县域“六大产业链”及县外优质企业征集用工需求信息,通过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发布、精准推送、精准对接岗位信息,提高就业成功率;围绕稳岗就业工作重点指标任务和群众就业增收目标,加大转移就业引导,将就业岗位推介和本地岗位开发作为承接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聚焦“归雁经济”,促创业带就业。深入推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聚焦石泉籍在外能人,以乡愁乡情为纽带、政策扶持为导向、创业平台为依托、体制机制为保障,将石泉籍在外企业家、行业精英、科研专技等人才作为推动“归雁经济”的重要抓手,形成由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镇村主抓一体化推进格局,实现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新局面。充分运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归雁经济”示范园及示范实体。探索“头雁+劲雁+群雁”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返乡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提升创业活力,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返乡创业业主相互滋养、联动赋能,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国字号招牌新源地。(三)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发挥规模效应。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链长制”,组建新兴产业链(毛绒玩具文创)工作专班,构建政府主导、人社主抓、专班推进、镇(部门)协同的上下联动机制。建立毛绒玩具产业链资源清单、产业项目库、目标企业库和产业人才库“一单三库”,充分借助苏陕协作等平台,强化招商推介和洽谈对接,吸引客商来石投资,全年开展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接洽活动15次。(四)突出优化保障,强化用工服务。围绕县域“六大产业链”企业用工需求,多举措、多形式有针对性开展政策宣传,运用政府网站、各类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按需滚动发布企业招工信息1.96万余个,组织“春风行动、产业大招工、民营企业招聘月、人才夜市、金秋招聘月”及“秦云就业”等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53场次,为县内、外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高效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与结对帮扶地区建立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机制,积极开发本地就业岗位,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频率。(五)聚焦人才培养,强化技能培训。围绕县域“六大产业链”用工需求,以县职教中心为主、民办培训机构为辅,深入镇村(社区)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订单、定向、定岗”式培养为方向,以富硒食品(预制菜)、生态旅游、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电焊工、修脚师、养老护理员、中式烹调师等就业技能培训101期2424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1.2%;其中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73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9%。二、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围绕县域“六大产业链”及县外优质企业搜集用工需求信息,通过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发布推送岗位信息,组织“春风行动、产业大招工、人才夜市”等系列招聘活动53场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83期,推送就业岗位1.96万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1期2424人。根据产业用工需求,扎实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了“石泉养蚕工”“石泉月嫂”等劳务品牌,正在加快培育“石泉小碗菜料理师”劳务品牌。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全覆盖、制定清单抓落实、精准服务出实招的方式,把便企惠企利企的政策送进企业,走访重点企业36家,发放政策清单450余份,收集并解决企业需求17条。建立健全在外成功创业、党政管理、专业技术、企业中高层管理、科研、高学历、高技能、社会人才等8类人员数据库1503人,重点开展石泉籍在外投资创业5000万元以上成功人士摸底160人。2023年新增1个县级返乡创业园区,巩固提升14个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截至目前,累计建成1个省级、8个市级、2个县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个市级、1个县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2023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18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8.5万元,直接扶持189人成功创业,培育“归雁经济”实体102个,返乡创业就业764人,其中返乡创业313人,返乡就业451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职业结构不匹配,部分行业和岗位有就业需求,但缺乏技能匹配的劳动力。二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就业形势严峻,而县内企业能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限,吸引力不大,本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地就近就业人数不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较传统,求职期望值偏高及备考等缓就业、慢就业现象较严重,创业创新动力不足等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二)改进措施:一是将坚持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培训工种,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向用人单位定向输送培训学员,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企业在岗职工、重点就业群体、市场紧缺工种开展大范围的培训,确保培训实效性。二是将加大宣传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力度,加强各类数据对接共享,初步确定符合政策享受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精准推介政策,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按规定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域内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发本地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就业。四、下一步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1.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扩岗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在稳定现有岗位的基础上扩大招工用工规模。围绕重大项目、新兴产业链、“归雁经济”、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等发展,挖掘岗位资源,扩大就业规模。2.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落实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域内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发本地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就业。对我县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帮扶。3.强化引育做优“归雁经济”。在已建立的“石泉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通讯录”基础上,继续动态更新,精准信息,重点做好与成功人士的沟通交流,策划组织相关招商考察对接活动,吸引优势资源为石泉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同步提升完善创业服务平台载体功能,做好创业基地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指导开展丰富的创业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提标升级,提升孵化效能,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实现返乡创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打造返乡创业孵化园区“名片”,助推“头雁”做大做强、“劲雁”施展才华、“群雁”就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4.强化技能培训稳就业。重点面向我县参保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开展通用素质、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训。集成优质培训资源,持续面向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探索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聚焦产业承接,强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最大限度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让更多劳动者学到一技之长,实现从靠体力谋生到靠技能、技术就业的根本转变。5.强化服务做强新兴产业。聚焦建设“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行动,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采取引优退弱、腾笼换鸟的思路,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收购、兼并、托管小弱企业,实现扩能增效,形成产业向重点镇和重点园区聚集的发展格局。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对照建立的“一单三库”信息资源,精心筹划省外招商方案,主动到招商引资一线开展对接,主动到重点目标企业登门拜访,力促一批新的延链补链项目落户石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