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石泉县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服务,承担全县农业种植及农机新技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农村能源建设管理,耕地监测及土肥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监测及防控;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农广校招生工作。 | |
住所 | 石泉县城关镇江南新区 | |
法定代表人 | 胡松 | |
开办资金 | 5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71万元 | 553.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粮油生产扎实推进。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4.28万亩,其中完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74万亩、大豆扩种2.75万亩;油菜收获面积7.22万亩。抓好优质粮油示范区建设,以中池、池河为核心,建成优质粮油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辐射带动5000余亩。2、蔬菜生产保供有力。一是扎实推进“1+10+N”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坚持以保城乡居民菜篮子消费、引导农民兴菜增收为重点,持续提升石泉县丝银坝村蔬菜现代园区、堰坪种植现代农业园区、三合蔬菜农业园区、大沟蔬菜农业园区、茨林蔬菜农业园区、沙湾村蔬菜农业园区6个蔬菜园区,蔬菜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全年发展蔬菜面积达8.4万亩。二是强化主体带动。依托安康及食雨、菜字头等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发展订单蔬菜5570余亩。3、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茶叶产业。新建茶园1150亩,低改茶园2560亩,实施茶园管护3.2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4.1万亩,茶产量达1680吨,综合产值达3.55亿元,实现了茶产量及产值稳步增长。(2)魔芋产业。全县新增魔芋面积8201亩,魔芋种植总面积达4.92万亩、综合产值达4.5亿元。新培育市级魔芋种芋示范园2个,县级魔芋种芋示范园3个。(3)预制菜产业。按照“龙头企业+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能人大户+千家万户”产业发展模式,以蔬菜、黄花菜、魔芋为重点,推动全县发展种植基地33处、4.2万余亩。4、富硒产业稳步推进。一是及时制定了《石泉县2023年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富硒产业建设任务目标。二是完成灵雀山富硒鸡蛋、灵雀山富硒柿子、天池山富硒鸡蛋14个富硒产品认定。三是培育珍珠林果、长兴林果等富硒产业园区4个。四是完成了投资5000万元投资项目1个,正在开工建设的5000万元投资项目2个,开工建设了投资3800万元富硒产业项目1个。五是组织在上海、南京、安徽六安、深圳等地开展富硒产业招商推介活动5次。5、水果产业发展迅猛。今年新建青山沟特色林果产业园3000亩,水果产业规模稳步壮大,全县以李子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达12000亩,其中李子8000亩、桃子2000亩、甜脆柿1000亩,猕猴桃、车厘子、枇杷等水果1000亩。6、农技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做好农业技术培训。以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蔬菜为重点,组织农技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技服务培训,指导做好恢复耕地后续种植利用,助推农业产业稳产高产。二是积极做好农业“芯片”工作,推广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40余个。开展品种对比试验10个,为全县粮油作物品种推广示范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强化粮油生产技术的应用普及,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3.24万亩、水稻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3.9万亩、玉米增密提单产技术3万亩、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2万亩、稻油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1万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1.2万亩,促进藏粮于技落到实处。7、农机化生产再上新台阶。一是抓好推广示范。依托中池镇东沙河村加胜农机合作社、龙舟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水稻育插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完成推广面积4500亩。二是开展农机检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3个镇10个村共排查检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配套设备30余台(套),还依托“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对农机及零配件销售门店4家门店经营的农机产品、农机维修、农机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各类农机具30余台(套)。三是严格落实购置补贴政策。全年兑付补贴农户505户、各类农业机械540台/套,兑付中央补贴资金36.4万元,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7.2万千瓦。8、植保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及时开展病虫调查工作。组织开展小麦、油菜等作物病虫害调查9次,获取病虫资料80份,发放病虫情报9期。二是扎实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组织技术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出动无人机防控50余架次,在城关、后柳、池河、曾溪等镇为经营主体开展粮油、蔬菜、林果、茶叶等作物防控,飞防面积达4500亩。三是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及时组织技术干部深入4个镇20个村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病虫)普查工作,策划普查线路5条,完成踏查点数据录入12个、开展样地调查8个,共普查猕猴桃溃疡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外来入侵病虫6种,绘制了全县外来入侵物种(植物和病虫)发生分布图17张,基本摸清了全县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分布情况。9、土肥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切实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排查防治工作。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为重点,在中池镇堰坪村建立省级农膜残留回收监测点2个,采集农膜残留土壤样方10个,并完成土样送检。二是强化沼气安全生产工作。抽调技术干部对国洪畜牧养殖、双樟牧业等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进行检查,发放沼气安全宣传单160余份,发放整改通知书5份,签订安全责任书30余份,通过沼气安全检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三是在熨斗镇双坪村、喜河镇团结村、后柳镇汉阴沟村、城关镇雷兴村、饶峰镇金星村实施开展了耕地治理修复工作。10、人才培育工作高质量完成。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9月份,举办了2023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全县253名致富带头人参加了培训。10月份,举办了“石泉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全县105名从事粮油、水果等种植大户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粮油菜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4.28万亩,蔬菜8.4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7.22万亩,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2、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全县上下紧盯建设“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西北预制菜之乡”目标,通过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等系列举措,形成了蔬菜、魔芋、蚕桑、黄花菜四大食品预制菜体系10余个品牌100余个预制菜产品,推动全县富硒食品预制菜年产值达54.6亿元,辐射带动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00余个、建成标准化产业示范园30余个、带动农户3万余户,走出了一条预制菜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路。3、技术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以粮油生产为重点,紧紧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组织技术干部、外聘技术人员、产业发展指导员,按照“群众呼叫、总站派件、服务上门”的服务模式,大力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培训指导,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缺技术的难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农技服务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赋予了我单位很多新的职能,还要承担其他临时性工作,整体面临职责增加、工作任务增多、人员编制缩减、人员老龄化严重的局面,农技服务工作难以取得新突破。(二)改进措施: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量晒励汰究”考核,广泛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通过派出去与请进来、“传帮带”等方式,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业务能力。二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按照“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亮点”的要求,统筹做好农技、农机、土肥、植保、能源、职业农民培育等各项业务工作。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狠抓农业产业建设。严格落实市县2024年产业部署,对照各项考核指标,聚焦预制菜首位产业,以粮油菜稳产保供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强化技术服务,推动下达任务落实落细,助推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强县再上新台阶。(二)强化产业技术服务。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将充分发挥技术干部、外聘技术人员、村级产业发展指导员的优势作用,依托农业科技大培训,加强外聘技术人员管理,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强化产业技术服务,为全县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以“三个年”为抓手,扎实开展常规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广泛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宣传教育,从严从紧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农技干部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