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康市> 安康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处

安康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处

发布时间: 2024-04-07 11:33
单位名称 安康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经办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工作提供经办服务。承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年金社会保险服务及相关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县区相关工作。
住所 安康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东10楼
法定代表人 刘宪鹏
开办资金 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7万元 59.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扎实推进全民参保。持续加强与税务部门、各参保单位间的沟通协作,全面提升参保质量。截止2023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1.1万人,年初目标参保率99%,实际参保率达99.3%;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80365人,其中: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14274人,参保率100%。全市参加工伤保险4883户20.66万人,完成年初下达参保任务的115.1%。全市参加失业保险3969户15.14万人,完成年初下达参保任务的112.2%。对照省人社厅及市人社局年初下达的任务指标,我处各项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二)按时足额发放待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保发放政治责任,坚守民生底线,多方协同联动,确保各项社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1.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领取养老金待遇39034人,其中: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领取养老金待遇6274人,待遇发放率10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养老保险待遇50.03万人,待遇发放率100%,月人均待遇水平152.45元,待遇水平较去年提高8.39%;3.发放工伤保险待遇6291.52万元,全年共5329人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市本级参加工伤保险1265户6.56万人,1864人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待遇发放率100%;4.全市237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272.63万元,其中:市本级参加失业保险1122户4.99万人,1095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待遇发放率100%。(三)全面落实援企纾困。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社保费“降、缓、返”政策,畅通信息共享和线上申领渠道,推行企业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经办服务,通过进媒体、到企业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社会保险纾困惠企和失业保险阶段性扩围政策落实落地、应享尽享。(四)致力巩固帮扶成效。进一步巩固拓展社保扶贫成果,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目标任务。定期向各县(市区)下发疑似未参保人员名单,督促各县(市区)认真核查完成参保及缴费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及特殊人群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社会保险力量。(五)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全面落实中、省、市人社部门关于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经办岗位职责权限和各险种经办规程,大力开展社保基金风险防控警示教育,及时通报社保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及处置结果,全面加强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全险种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督查稽核工作。按时对全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认证率达10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扎实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线。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坚守发放底线,规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流程,及时准确核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完成2023年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伤保险人员待遇调整,组织2023年度领取待遇人员资格认证。为13.72万名“八大员”发放新农保加工龄补贴7601.81万元,发放率100%。(二)各项惠企政策及时准确落实。落实好社会保险“减、缓、免、补”等各项惠企政策及待遇兑现,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度,全市降低3950户失业保险费8649.6万元,其中:市本计降低1122户失业保险费3101.05万元;全市降低4089户工伤保险费925.38万元,其中:市本级降低1070户工伤保险费209.41万元;全市向1274家企业40237人发放稳岗返还1287.06万元,其中:发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180家30893人971.68万元,大型企业94家9340人315.38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25人34.09万元;发放扩岗补助61家企业334人50.1万元。(三)各项社会保险兜底政策及时保障到位。强化与乡村振兴、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筛查比对,认真落实财政对困难群体的城乡居保缴费补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应发尽发。2023年全市财政累计为9.34万名低保及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638.68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城乡居保待遇水平偏低。目前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145元,月人均待遇水平为152.45元,在全省排名靠后,今年全市统一提标了1元,但汉中、渭南等与我市水平相当的地市今年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提标,我市排名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二是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不完备。在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经办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数据比对缺少大数据支撑,部门间数据共享难度大。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存在短板,业务系统建设和管理权限不一,相关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三是工伤保险基金近三年收不抵支面临赤字风险;四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和国企改制遗留问题逐步显现,存在信访矛盾和不稳定风险隐患。(二)改进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023-2025年每年提高9元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二是积极推广省人社业务协同平台跨领域、跨部门数据共享运用,注重经办机构各险种之间的数据比对,加强与公安、民政、卫健、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衔接沟通,建立多层级、多渠道数据共享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更多社保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事通办”“跨域通办”;三是狠抓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扩面,突出抓好新社区工厂、中小微企业、快递业等新业态,交通运输、工程项目、餐饮服务等重点行业,农民工、快递员等重点人群的参保扩面工作,严格落实工伤保险行业费率规定、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实施办法;四是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问题、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严格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持续在优化经办服务、提高参保服务对象满意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经办能力、优化服务效能、健全制度机制,持续提高社保经办服务水平。(二)持续强化风控能力。加强内控稽核能力建设,不断健全政策、经办、系统、监督“四位一体”的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夯实人防、技防、制防和群防“四道防线”,遏制风险增量,坚决维护基金安全。(三)持续推进参保扩面。以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为工作目标,巩固当前各险种参保成效,全力做好全民参保扩面工作,力争继续超额完成省厅及市人社局下达的指标任务。(四)持续推动待遇提标。认真落实城乡居保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按照安人社发〔2022〕9号文件精神,推动2024年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提标工作落实落地,同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广泛宣传解读城乡居保政策,让“长缴多得、多缴多得”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城乡居民选择较高档次缴费,不断增加个人账户积累,逐步提高待遇水平。(五)持续推进集体经济补助试点。持续推进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城乡居保试点,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不断丰富拓宽筹资渠道。力争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镇或村开展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广。(六)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社保经办系统信息共享工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扎实推进内部信息共享,同时积极主动同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在外部门数据共享工作中做出突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