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管理种子事宜,促进农业发展。业务范围:编制农作物种子发展规划、实施农作物品种引进,区域试验示范,繁育推广及事故鉴定;负责农作物种子生产环节监管;对农作物种子技术、繁育人员进行培训;制定种子生产计划,执行国家种子方面的方针、政策。 | |
住所 | 合阳县金水路 | |
法定代表人 | 王聪武 | |
开办资金 | 22.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0.9万元 | 208.1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种子技术推广服务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登记变革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牢记国之大者,努力提升粮食产能。坚持引进新优良种,持续开展穗行圃小麦良种“提纯复壮”“育繁推一体化”,扩大粮油作物作物种植,加大优良品种的选用推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在王村柳池洼、北王村设立小麦良种“提纯复壮”“育繁推一体化”示范2000多亩,在试验示范基础上,下发了(合农发[2023]51号)《合阳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合农发[2023]96号)《合阳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秋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全县小麦、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100%,确保全年粮食面积、产量“两不减”。(二)、围绕主责主业,抓好种业振兴。1、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今年3月4日在全省会议上做了《合阳县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征集与保护利用情况》交流发言。根据陕种函字〔2023〕1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度陕西优异种质资源田间展示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种质资源普查结果,摸清资源主要特征特性、适合种植区域、资源产业状况等主要情况,对其中性状优异、市场潜力巨大的资源要进行深入研究,详细记载主要特征特性,认真调查产业发展潜力,搞好资源宣传。4月20日开始,对我县新池十条线脆瓜、洽川葫芦、平政三白西瓜、黑池老丝瓜进行资源征集,精心组织筹划、做好播前准备,动员群众积极开展田间展示工作及保护工作。2、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攻关行动。在农作物品种区域站支持洽丰公司开展西部种业联合体2023年陕北渭北春玉米生产试验品种4个,种植密度4500株,品种示范9个品种三个重复;区域试验6个品种三个重复,效果良好。3、实施种子企业扶优行动。三夏抢收抢种期间,积极落实省市小麦制种育种每亩10元的补助政策。由站长王聪武总负责,县种子站组织成立面积核查工作组和资金兑付组两个组,6月10日-13日,由业务人员雷辉带队一行四人,深入我县1.49万亩种子田开展受灾面积核查调查,及时兑付149670元制种育种补助资金,有力支持了种子企业育种收储烘干工作。4、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行动。2022-2023年度全县9个镇(办)共建立“三田”面积14790亩。(其中:穗行圃60亩、原种田3050亩、良种田11680亩)。涉及品种有晋麦47、长6359、衡6632、长7080、晋麦97、登峰168等21个;2023-2024年度秋播在全县8个镇(办)共建立“三田”面积18570亩。(其中:穗行圃50亩、原种田3740亩、良种田14780亩)。涉及品种有晋麦47、长6359、衡6632、长7080、晋麦97、登峰168等14个,保障来年用种需求。针对“烂场雨”的影响,5月31日至6月上旬,省种子站副站长刘五志、检验科科长张英,市站副站长吕春学、马小平站长,先后3次前来我县查看小麦良种田和成熟期生长表现,对田间长势整齐、管理规范、种源安全有保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三)、落实包镇责任,开展“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按照乡村振兴大下乡要求,深入包联同家庄镇扎实开展“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落实包联同家庄镇粮食安全责任。2月7日,渭南市种子站副站长吕春学带队深入王村镇、城关街道办开展了抓春管、保丰收、春季苗情调查;3月份以来开始深入同家庄镇开展百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活动,利用降雨有利时机,全民动员、抓紧追肥春管。小麦促弱转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5月份以来,按照省市三夏调度会要求定期督促三夏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抢抓有利墒情种足种满秋粮作物。全县春夏播玉米45.2万亩,保障供种180.8万斤。7月份以来,按照省市安排,克服“烂场雨”影响,对种子企业小麦种子入库备种情况进行了调查检测,秋播小麦播种面积36.6万亩,其中旱地17.4万亩,水浇地19.2万亩,用种量540多万公斤,保障了秋播供种安全。(四)、坚持安全底线,抓好行业安全。1、围绕种子供应抓行业安全。汲取安全生产教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百日整治行动,月排查行动,严格要求企业按照《国家小麦种子质量标准》生产种子,确保种子质量。2、围绕稳产保供加强种情监测。三夏期间,下沉一线,督促种子企业对14790亩小麦制种田严格进行取杂取劣,确保种子质量和秋播供种需要。8月2日,对洽丰公司2023年玉米杂交制种田进行花检和转基因检测。8月6日赴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业坝台村对油菜品种进行异地纯度鉴定。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落实县委组织部稳定扶贫工作要求,制定《种子站2023年度帮扶工作计划》,指导帮扶干部制定脱贫增收计划;二是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讲解作物栽培技术,解决各种技术难题10多件;三是及时处理种子质量纠纷案件。配合执法大队及时处理城关镇安家庄村六组殷玲芳反映抱棒时间出现玉米叶面青干现象;同家庄镇上张军虎反映购买种子导致玉米叶发黄、减产现象;金峪镇定国村武强购买的脆珍超甜水果玉米种子进行伪劣鉴定等种子纠纷案件3起。(二)经济效益一是骨干品种筛选效果良好。对上年度小麦骨干品种筛选田及时进行性状观测、田间鉴定、组织测产、及时抢收考种,为全县品种布局意见提供科学依据。5月23日,渭南市小麦新优品种展示示范观摩培训会在王村镇柳池洼旱地小麦现场点观摩,给予高度评价;新池镇宋家庄村水浇地小麦骨干品种筛选田赛德麦1号、中育1211、漯麦8号、周麦27、伟隆169、登峰168在筛选试验中表现突出,亩产分别为527公斤、522公斤、520公斤、516公斤、511公斤、508公斤,位居前六位。表现出分蘖能力强、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我县黄灌区及洽川水浇地高水肥田块种植。二是玉米增密度试验受到省市专家肯定。主动承担省站2023年玉米主产区增密度品种筛选渭北台塬区试验为渭南市唯一试验点。5月15日在新池镇北沟村342国道北麻阳地块,设置大唐12、高科705、凌科519参试品种3个,设4500株、5000株、5500株三个密度组别,每组每个品种种植面积0.3亩,对照品种为郑单958,人工点播。由于雨水充足,出苗整齐,长势良好。9月13日,省种子工作总站组织专家进行评价观摩,给予充分肯定。10月24日,完成采收工作。经分区收获、分区脱粒计产看:大唐12在4500密度增加到5000密度产量增加7.3%,增加到5500密度产量减少3.4%;高科705在4500密度增加到5000密度产量减少0.5%,增加到5500密度产量减少0.5%;凌科519因4500密度试验报废产量不做参考,5000密度与5500密度比较5500密度产量增加15.1%。三是持续开展品种示范展示工作。6月20日,在农作物品种区域站种植夏玉米青贮品种3个:强硕168、京科968、豫青贮23,10月12日完成收割。克服播期阴雨天气,10月23日在安家庄区域站完成2023年粮食新品种示范基地种植,涉及小麦核心品种展示新品展示11个品种、小麦种子纯度鉴定圃及种子田190亩。11月14日,渭南市种子站副站长吕春学同志等一行来合调查苗情,旱地宽幅沟播品种亩基本苗25-26万左右,等行播种品种基本苗在17-20万左右,达到了基本条件。12月13日两次降雪后旱像缓解,为冬季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存在问题及下年工作计划(一)存在问题:一是作风纪律教育入心入脑不够,建章立制、破除顽疾仍需持之以恒;二是种业振兴、先行县模式亮点打造需进一步创新;三是专业人才缺乏,试验示范工作质量有待提高。(二)下年工作计划一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省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转变作风,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发挥种子在粮食安全中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强种情监测调度。及时观测分析苗情,指导种子企业加强小麦种子“三田”管理,切实保障种源安全;抓好冬小麦品种示范展示,及时观测品种性状,确保品种筛选评价的科学性。三是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加强与西农联系,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加快旱作农业试验站及科技展示基地建设,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加强示范引领总结提炼,加快转化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四是围绕种子要害抓好品种推广。按照市站统一部署,组建新优品种筛选示范技术集成县级专家团队,按照品种集中、区域聚焦的原则争取省市种业项目支持,提早准备,开展旱地小麦、玉米等作物品种筛选评价,总结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筛选出旱地小麦、机收玉米等主推品种各2-3个,全面提升试验示范能力和水平,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2月,获渭南市“种子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3月,获陕西省“种质资源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