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蔬菜、食用菌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参与制定全市蔬菜、食用菌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蔬菜、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蔬菜、食用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朝阳路铜川政务10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杨雷 | |
开办资金 | 75.6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果业发展中心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54万元 | 5.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果业发展中心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的业务活动(一)按照全省蔬菜“稳露地、优设施、提质量、增效益、保供给”的总体思路和在铜川市打造渭北高山冷凉菜基地的政策要求,结合各区县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在宜君县西南部、耀州区西北部山区发展高山冷凉菜基地;在耀州区庙湾、柳林等地发展食用菌产业,打造香菇小镇;在印台区、王益区、耀州区南部塬区发展设施蔬菜,同时做好设施蔬菜的提质增效。(二)按照不同菜菌品种定期发布技术指导方案,重点围绕设施蔬菜管理、早春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各区县设立蔬菜产销信息监测点,每周统计菜菌产量和价格。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各类菜菌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菜农300人次,累计发放技术资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示海报3000余份。(三)宜君及耀州西北部山区已建成的高山冷凉菜基地已由去年的1000亩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亩,种植的甘蓝、白菜等蔬菜亩产均在12000斤以上,并带动周边许多群众自发加入种植高山冷凉菜的行列。(四)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我站按照全链统筹、优化布局、协同推进,初步形成从品种引进、种苗生产、蔬菜种植、精深加工、终端销售、仓储物流到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渭北“高山冷凉菜产业带”、瑶曲“蔬菜小镇”、庙湾“香菇小镇”等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目前,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香菇基地建设完成,占地面积30亩,建设52座香菇大棚,投资1799万元;耀州区小丘镇文岭村设施菜基地建成投入生产,占地面积16亩,建设8座设施菜大棚,投资200万元。(五)根据市上推进老旧设施提档升级要求,我站年初将老旧设施改造指标下达区县,各区县充分利用统筹资金,对年代久远的老旧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包括日光温室、拱棚等,根据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意愿进行合理引导、有序规划。老旧设施的改造实现标准化,从内部骨架、大膜、棉被都按照要求配备,内部水肥一体化、外部卷帘机等配套设施也按标准要求配备,全面提升全市老旧设施水准,推进老旧设施提档升级。(六)加强对生产基地“一对一”跟踪监管,制作、悬挂监管公示、管理、产品质量追溯、农资投入品使用规范等制度,并督促企业加强投入品管理、做好安全生产记录。对蔬菜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特别是规范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品知识的培训,确保群众吃上安全菜、放心菜。(七)按照市政府产销信息周报的要求,全年累计报送信息周报52次;根据省农业厅和省园艺站的要求,在全省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系统填报报表38次,其中旬报36次,半年报1次,年报1次;根据农业部种植业司要求,在全国种植业生产信息调度系统填报报表49次,其中旬报36次,月报12次,年报1次。(八)成功申报铜川市高山萝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极大提升了技术干部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态度,同时,为下一步发展壮大高山冷凉菜产业奠定了基础。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3年全年蔬菜累计产量和种植面积统计部门认定的数据分别为8.63万吨和4.67万亩。其中露地蔬菜达6.36万吨,主要栽植品种为大白菜、萝卜、甘蓝、辣椒、菠菜等秋菜。设施蔬菜达1.16万吨,主要栽植品种为番茄、辣椒、黄瓜、草莓、西甜瓜等。食用菌产量1.11万吨,主要以香菇和平菇为主。蔬菜地头批发平均价格全年3.94元/公斤,整体平稳。三、存在的问题1.项目支持力度不足各区县除耀州区外,在菜菌产业这个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产业发展上,目前都没有专门项目支持。要发展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和食用菌,农业设施的基础投入资金要求很大,启动资金是许多有意愿的种植户的拦路石,配套水、电、路等设施,前期投入较大,从根本上制约了产业壮大发展。这需要政府层面出台政策鼓励和项目支持,但目前对蔬菜产业设立的项目较少。2.菜菌产业规模不大铜川蔬菜也曾有过快速发展,但随着新区的开发,城镇化程度变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务工,导致传统菜区面积萎缩严重,菜菌产量提升滞缓。铜川人口接近69万,全年需要蔬菜约20万吨,而目前全年产量却不足所需一半,缺口不小,自给压力大。迫切需要扩大我市菜菌产业规模。3.特色产业发展迟滞国内常见的蔬菜品类有一百多种,能适应我市自然地理条件的有30多种。我们目前常见的蔬菜品类种植技术成熟、管理方便,产量也较大,但都是常见品类,价格偏低,加之品种又单一,很难有高效益。从2020年开始,我市开始发展更适宜铜川自然地理条件的高山冷凉菜,这是蔬菜里的特色产业,但目前只在宜君和耀州西北部山区少部分地带种植,推广较慢,发展迟滞。4.产业优势未能持续耀州区从菌种研发、菌包生产、菌包出口、精深加工、销售终端、仓储物流到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香菇产业带”“香菇小镇”“万袋”种植户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吃耀州香菇,品耀州文旅”已成为耀州康养亮丽名片。注册的商标“菇为天”,荣获第二十七界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近几年,在持续发挥香菇产业优势方面,却显得后继乏力。5.品质欠佳价格不稳菜菌产业从业劳动者素质不高,农产品安全性一般,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偏低。菜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阻力很大,产品没有稀缺性,价格难以维持较高区间。没有完善的蔬菜信息发布平台基础,信息不对称,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蔬菜价格波动不稳定。没有专业蔬菜营销队伍和一个良好的营销环境,商品性较好的菜菌产品很难实现溢价销售。四、改进措施继续鼓励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精神,今年以来,我站继续做好技术服务、项目引领等相关工作,抓好全年蔬菜生产和提升“菜篮子”供应能力,对蔬菜生产指导提出科学建议,加强肥水管理,延长蔬菜生育期,特别是做好蔬菜稳产保供相关工作,确保蔬菜品质与产量稳步提升。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1.全力保供,稳定菜菌生产抓好全市温室大棚及可越冬拱棚的生产利用率,督促生产主体对设施蔬菜中的番茄、黄瓜及部分叶菜进行合理的安排,科学制定上市时间,提升经济效益。2024年全年完成菜菌总产量7.5万吨以上。2.加快高山冷凉菜产业发展在宜君县西南部、耀州区西北部山区的渭北高山高原蔬菜产业带的示范效应下,不仅其区域内的散户菜农自发开始种植高山冷凉菜,与宜君县焦坪高山冷凉菜基地相邻的印台区金锁关镇、耀州区关庄镇也有种植意愿。明年我站将引导气候适宜种植高山冷凉菜区域中有意愿的主体参与,并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扩宽高山高原蔬菜的种植区域。3.及时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制定蔬菜生产管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及时对种植户进行防灾减灾指导。若发生霜冻、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灾害时,及时组织技术骨干前往灾害发生地,帮助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4.争取省上项目大力支持谋划好2024年省级农业专项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技术示范推广,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我市蔬菜生产水平,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我市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5.认真完成蔬菜信息监测认真完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生产信息调度系统和陕西省全省设施农业(园艺)生产信息监测系统两大信息平台蔬菜与食用菌旬报、月报、半年报、年报的信息报送工作,认真完成我市蔬菜(食用菌)生产进度周统计表的汇总报送工作,为中、省、市的蔬菜、食用菌信息采集和产业决策提供准确、完整、及时的本地菜菌产销信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