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洛南县三要镇公用事业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展公用事业,服务经济社会。承担宣传文化、科普培训、教育体育、广播影视、网络通讯、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及农村公路管护服务等工作。 | |
住所 | 洛南县三要镇三要街社区 | |
法定代表人 | 陈涛 | |
开办资金 | 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洛南县三要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3万元 | 9.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推进文化管、图书管分管制建设。1、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常态化,积极做好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工作,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更新了图书室书目、增订了阅览室报刊、杂志,图书室藏书增加至3967册,今年来借阅人数达350人次,大大丰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做好文化活动器材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健全文化活动器材日常管理维护制度,定期督查各村文化器材使用和维护情况,对已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及时更换,确保使用安全。(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文保员培训并组织全镇的文保员坚持每月对各文物保护点巡查不少于两次,确保了国保县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全年无文物损坏事件发生,同时开展镇村干部文物法制教育,做好文物安全和消防安全的检查。(三)创新开展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村级活动设施和信息资源设备的作用,确保村级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今年春节组织镇内书法爱好者开展“好运联联、书法颂春”活动6次;组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舞狮子、刷社火、扭秧歌、广场舞共计135场次,3700人;开展返乡学生篮球、羽毛球、象棋联谊赛8场次,320人;组织民间非遗“静板书”在沙河川村进行巡回表演,集中展播优秀电影60场次;4月份组织开展仓颉文化艺术节演出活动;5月份策划了庆五一暨西商融合文艺演出活动,6月组织开展了庆“七一”唱红歌比赛活动,7月份组织开展了三要镇民歌民谣戏曲大赛活动,10月份组织开展了4场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将文化振兴摆入乡村振兴的行列。(四)抓好旅游产业建设1、今年公用事业服务站以“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为抓手,着力将龙山村灯笼沟打造成宜居宜游、业态丰富、农旅融合的秦岭山水旅游乡村。依托灯笼产业,推进农、文、旅有机融合,对村上的土坯房和厕所进行了改造,打造五彩农田、浪漫麦田、龙山灯笼沟隧道、天然氧吧、翠竹廊等网红打卡地,建设灯笼沟特色产业观光景区,运用抖音直播平台扩大旅游宣传,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五一期间,每日游客量达200余人,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2、积极实施九泉山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整合红二十五军在三要九泉山战斗遗址和许旅练兵场的红色旅游资源,完成了九泉山红色旅游、红色革命纪念广场、红色革命纪念馆三个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以来加大了项目所规划范围内文物保护的力度,禁止地面上有任何新增的建筑物,同时在公路沿线、人流聚集地制作红色革命宣传文化长廊、红色小广场,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好前期基础。3、旅游厕所是完善旅游硬件配套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关键一步。按照市县两级“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安排意见,由公用事业服务站牵头,制定改造计划,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三要镇现有的9厕所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制定施工进度表,倒排工期,全力推进,截止目前旅游厕所建造已全部完工,共计改造6座,新建3座。(五)应急广播管理配合县文旅局,为各村配备安装应急广播。做好应急广播室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上半年共自制防汛救灾、森林防火音频25个,播放广播86天,1235次,很好的发挥了声媒的优势和功效。(六)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督及管理积极与公安、市场办等部门协作,对辖区的金麦KTV、图书音像制品及各种娱乐行业进行常态化巡查,加强重大节点和重要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监管,在巡查中发现金麦KTV消防灭火器检查记录不规范、灭火器过期、无来客登记册等问题,并让其限期整改,维护全镇文化市场安全。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龙山灯笼沟、罗村彩虹桥等旅游景点的安全检查巡查,确保旅游景点安全。(七)做好农村公路管护工作1、成立组织,夯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我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镇公用事业服务站、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办公场所及必要办公设施,确定专人日常工作。制定下发了2023年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职责。2、在“建好”农村公路方面。我镇将交通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及全域旅游相结合,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采取财政支持、部门争取、集体自筹、社会募集等方式,相继投入600余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建成沙河川村4.76公里、三要街社区0.54公里、叶河村0.76公里共六条通组路,北司村0.48公里、杨村1.13公里、龙山村0.495公里产业路,增补提升路肩17余公里,疏通路旁排水渠15公里,安装双波护栏12000余米,警示桩960余根、警示标牌59余块,投资430万元苗木完成沙河川通村路,北司三灵路等路段绿化、美化29.6公里,打造了“车在路上走,人在景中行”的优美环境。3、在“养好”农村公路方面。我镇成立了村级公路管理养护创建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创建示范镇工作方案,聘请公路日常养护人员45人,组成三要镇农村公路养护专班,并充分动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建路、爱路、养路中来,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三级责任管护体系,领导小组每周对公路养护工作进行安排,对养护中存的问题进行交办,对问题整改进行督查,对养护成果进行奖惩。4、在“运营好”农村公路方面。一是全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发挥城乡道路营运一体化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域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二是实施“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建成10个快递物流服务站,1个电子商务直播平台,引导农村土特产、农产品上电商平台,提升农村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物流与电商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年来,按照县镇统一安排部署,我站干部职工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使站上的工作有了一定提高。一是单位运行更加流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文化宣传效果明显;三是文化人才梯次培训完善,更多人员参与文艺演出;四是农村公路管理平稳运行,创建通过了市级四好农村路。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文化设备陈旧老化,娱乐室等文艺场所无力更新,而文化站在目前情况下还无法完全和市场经济接轨。二是业务知识培训较少,难以适应新时展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有序、顺利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财政支持,群众参与建设文化基层工作,落实好乡村文化站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保证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加大干部职工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衣村文艺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提高乡村文艺骨干的艺术水平,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增强乡村文化工作的活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文明、祥和、健康、进步的人文环境。二是抓好文化工作,积极宣传正能量,把社会正面典型宣传于社会,群众中,加强培训文化演出队伍建设,落实文化共享工程。三是抓好交通项目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支持,谋划好项目、实施好项目、监管好项目。细化工作任务、实行跟踪问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