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平利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为经济发展服务;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委托,依法依规行使(安发[2016]17号)规定的住建、市场监督、交通管理等领域涉及城市管理的执法工作。 | |
住所 | 平利县城关镇五峰小区 | |
法定代表人 | 王宏 | |
开办资金 | 252.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平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8.18万元 | 286.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平利县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针对县城区违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行为,我队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了城区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安排精干力量,确保从6:00—22:00全天候有执法人员在岗。对县城区内乱停乱放的摩托车、电动车进行规范整治,与县交管大队协同配合,正确引导小型汽车进入停车场(泊车位)规范停放,有效解决“停车乱”的问题。对破损的户外广告、门头牌匾督促更新和拆除,保持立面市容市貌整洁。不定时开展野广告排查清理,执法队员对城区牛皮癣、野广告进行拉网式的大排查,督促环卫工人履行野广告清洁职责。深入推进“五同”机制落实,社区与共建单位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环境卫生整治进楼道、进小区、进院落。2.严格落实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定时段清扫的作业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路段、不同地貌落实分级保洁方式,确保道牙无尘、路见本色、标线清晰。加大了垃圾清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一日三清、随有随清”,减少垃圾在桶箱内滞留时间。同时,制定片区保洁管理办法,采取“干部每日检查、领导不定期抽查、月汇总考核”的方式兑付清扫保洁费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时整改。取缔大号铁皮箱,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27处。四是实行每日5次洒水压尘作业,委托第三方对县城区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收集亭(房)等环卫设施进行外部冲洗清洁服务。3.为深入贯彻落实燃气安全管理,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定期组织对县域内的燃气企业、11个镇和县城区燃气网点进行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对现场检查出的问题,逐项提出整改要求,并要求各责任主体切实履行好整改责任,全面彻底整改到位。4.按照县政府、住建局工作安排部署,及时开展县城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工作,由分管领导带队检查,队员定期巡查,主要领导不定期抽查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工作。对餐饮企业(商户)加强宣传,增强意识,防治餐饮油烟污染环境,增强了环保、油烟排放安全意识。5.年初我队就园林绿化管护工作会议讨论,将园林绿化管护交由第三方运维管理,制定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付管护费用。制定印发了《园林绿化考核办法》,做好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对绿化带内缺株死株及时补栽补种,垃圾、杂草做到随有随清。今年移栽大型树木(行道树)32株,开展大型修剪塑形三次,施肥一次,病虫防治一次,树木刷白一次,排除安全隐患6处。县城区由三名执法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对县城区市政设施巡查管理,查处人为损坏市政设施行为。6.加强问题排查,建立“四清一责任”清单,定期向市城管局上报我县工作进展情况;对排查出的点位整改完成后,加强日常监管,落实“回头看”工作机制,避免出现二次倾倒污染;编制完成了《平利县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2-2035)》,通过市城管局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完成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议书批复和可研报告编制;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一处,待完善标识标牌、制度、场内道路加宽、垫层和围挡后,即可使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平利县县城建成区清扫保洁面积约115万㎡,城管执法服务面积6.5平方公里,日清运生活垃圾65吨左右,年清运垃圾约为2.4万吨。2.深入推进“五同”机制落实,社区与共建单位加强宣传引导,门店和居民履行门前“四包责任”(即:环境卫生、环卫设施、绿化管理、市容秩序),由执法队员配合,促进环境卫生整治进楼道、进小区、进院落。截至目前,共劝阻纠正占道经营、流动摊点1300处,拆除违规设立的棚架30余处,扣缴违规招牌13处,拆除户外广告77处,累计处理违法停车120余人次(其中:依法处罚到位6人次,现场纠正34人次,托移80余辆)。3.2023年,维修人行步道木板600㎡,护栏钢丝绳1500米;更换破损地砖100余处,新安装路灯45盏,维修路灯200余盏,更换路灯线路1000余米,硬化道路120米,铺装人行道路1300㎡,建设垃圾分类亭27处、公共厕所1处,清理县城区雨水收集井污泥850余处。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综合执法体制未理顺。干部职工已取得职称资格证的,无法受聘;需要考职称的无法进入系统报名考试,导致队伍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下降。2.随着乡村人口涌入县城就学就业,县城人口急速膨胀,县城建成区框架不断拉大,环卫保洁面积逐年递增,加之市民对生活环境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城市管理工作各项费用支出大幅度增长。3.我县由于无垃圾分类财政专项资金,配套设施发展滞后,导致我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与上级要求进度存在差距。改进措施:1.推动理顺执法体制改革,增强执法队伍凝聚力。2.向政府呼吁,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提高聘用人员及环卫工人收入水平。3.做好宣传引导,科学合理规划,积极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推动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扛牢垃圾分类责任。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将城管执法大队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执法严、作风硬、效率高”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以确保各项业务高质量完成。加强作风整顿。坚持从严治队,以人性化管理和良好的作风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加强城市管理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坚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人性化执法、规范执法,维护城管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2.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做到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坚决杜绝执法错位、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定期督查检查。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的有机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时和不定时开展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环卫、环境污染、油烟治理等方面的执法大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同步开展。开展联合执法。联合交管大队开展道路规范停放车辆整治,引导车辆进入停车场泊位规范停放,有效解决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3.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从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出发,努力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为我县建设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和旅游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