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就业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劳动者和企业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保障。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企业发展人力资源要素保障;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就失业登记管理和就业动态监测分析;信息化建设;就业创业培训;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便民服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辛治国 | |
开办资金 | 797.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4.83万元 | 4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业务情况助企纾困,稳定和拓展就业岗位。一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保障服务就业。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和直播带岗活动201场次,累计推送就业岗位13万余个,开展抖音直播带岗96场,累计播报2741家企业7.4万余个岗位信息,发放职业介绍补贴1864人93.2万元。二是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和“人社服务进园区”行动。深入全市重点园区、企业,主动上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用工和需求情况,解读最新就业社保政策,兑现落实助企纾困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将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给予单位缴费部分补贴标准由50%调整为100%,三是全力做好隆基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工作。多平台为其发布23期招聘信息,成功入职260人。组织两期“百名高校学生进隆基”活动,参观隆基西安总部及产线基地,实地感受企业文化和氛围,扩大在铜招才影响力。协助隆基在铜川开设养老、失业、工伤、医保等各项社保专户,已为121名员工办理社保参保转移。真招实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一是提高公益性岗位标准,兜底就业困难人员。将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由700元/月提高到1000元/月,直接惠及就业困难群体2800余人。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7.4万元,拨付2024年校园招聘补贴25万元。三是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和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促进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四是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受理审核发放灵活就业人员“4050”社会保险补贴3149万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一是围绕产业发展,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前共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2125人,为企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二是按需开展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结合区县产业发展特色,提供全要素培训和等级认定服务保障。2023年累计开展香菇种植、樱桃种植和市场紧需的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技能培训6672人次,使劳动力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拓宽群众的就业和创业渠道。坚持创业引领,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引领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引擎,全面开展“雁翔铜川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行动”。一是搭建创业平台。今年新认定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3个,创业孵化基地1个。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91家,孵化成功创业实体2115个,带动就业1.49万人。二是强化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创业担保贷款覆盖面。今年新增长安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三个合作金融机构,目前全市共有合作金融机构7个,更加便利服务创业者。全市共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7095万元,扶持创业者394户,带动就业1011人;为85户小微企业办理贴息贷款2.77亿元,稳定就业1389人。为502名首次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51.25万元。三是营造创业氛围。举办第二届“讲述我的创业故事”云分享主题展评活动;开展“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举办铜川市第六届创业创新大赛暨“雁翔铜川”第一届创业创新大赛;组织参加全省创业大赛,宜君县爱豆科技AI智能标注项目荣获第三届陕西“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企业创新组二等奖。四是提升创业能力。组织具有一定创业经验且有志从事创业培训教学的人员开展创业师资培训班,共28名学员通过考核,进一步壮大了我市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共组织55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巩固衔接目标任务。全年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2.491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万人113.24%。苏陕劳务协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9人,完成任务210人的166.19%,其中脱贫劳动力186人,完成任务100人的186%。脱贫人口技能培训2916人,完成目标任务1000人的291.6%。公益岗位安置2865人,较2022年有所增加。二是积极做好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和就业常态化督帮工作。三是成立稳定社区工厂发展工作专班,对社区工厂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核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印发《关于社区工厂动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区县加强社区工厂动态管理工作。全市正常运营社区工厂118家,带动就业人数214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459人次。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23人,完成任务8000人的110.29%;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33人,完成任务3500人的132.3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53人,完成任务1000人的145.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5亿元的232%。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672人次,完成5000人次任务的133.44%。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万人,完成5.5万人目标任务的120%。招商引资2.31亿元,完成2亿元目标任务的115.5%。存在问题一是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困难人员多为40岁以上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新技能愿望不强,就业稳定性较差。二是巩固衔接期间就业帮扶压力较大。目前全市乡村公岗安置脱贫劳动力2800余人,社区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437人。乡村公岗在岗时间到期、个别社区工厂减产给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带来一定压力。改进措施在王益区开展劳务经纪人试点,积极探索“村级信息员”过渡“劳务经纪人”模式,构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服务模式,使劳务经纪人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出信息联络员、数据统计员和政策宣传员“三大员”作用。目前在王益区9个行政村30个村组开展试点,共计5507人。开展人社工作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在新区锦园社区、惠塬村、新材料产业园分别设立人社工作服务站,探索下沉式工作模式,将社保、就业、劳动关系等人社公共服务延伸至服务站,打通就近服务企业和劳动者的“最后一米”。强化就业宣传,讲好就业故事。通过“铜川云就业”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政策解读、岗位信息等内容1154篇次。在铜川电视台制播“铜川就业第一线”栏目22期。在铜川日报要闻版开设创城专栏,发布信息11篇次。在各类主流媒体发布全市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动态662篇次;通过广场、小区等106个LED屏全天候高频次滚动播放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等宣传内容100余万次。向留铜农民工、返乡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发送慰问及政策宣传手机短信36万人次。通过微信强植发布就业政策、招聘会安排等信息100万次曝光量,及时更新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9个宣传栏内容,全方位、多层次推介我市就业创业服务。2024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计划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次。创业孵化基地规模稳定在90个。社区工厂数量保持在100家左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