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榆林市横山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03 16:10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服务、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北大街9号政府大楼19楼
法定代表人 史光锐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1万元 4.7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横山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健全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创新要素,加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2023年,区发展服务中心全面提升秦创原科技创新指标开展业务工作,具体开展情况如下:一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拥有专精特新和市级上市后备企业3家;二是加大创新投入。债权融资32.26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700万元;中煤化工、陕能电厂、榆能电厂等重点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达1.9亿元,按全年330亿元GDP测算,投入强度达0.57%;三是注重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完成申报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支,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引进和培育新双创团队14支,培养科技经纪人15人,拥有高层次人才30多人;四是打造创新平台载体。新增双创孵化载体4家,(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1家),巩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其中无定河现代农业星创天地晋升省级;万国孵化器在孵企业9家,毕业企业7家,引进科技服务机构5家。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选派30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全覆盖,科技特派员累计帮助服务对象引进水稻、瓜果、玉米、杂粮、牧草等新品种99个,示范推广示范推广稻田养蟹、绿豆膜际栽培、玉米增密度种植等新技术62项,建立示范基地42个,培育技术骨干168人,培训农民3279人次,为巩固我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贡献技术力量。三、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严重不足,规上企业研发人员仅仅120多人,且都以兼职人员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占规上本地区就业人员数的比例为0.51%;二是创新投入主体不足。2023年研发活动企业达到8家,辖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以成果转化和生产应用为主,很多国企研发部门和机构都设在总部,地方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许多科技项目以委外或合作的形式展开,内部研发投入力度不大,投入强度有限;三是科技型企业晋档升级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最广泛的创新主体,创新活跃度高但是创新能力和水平不高,科研经费投入有限,科技型企业产业分布不均,以农业企业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少。整改措施:一是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对科技型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精准服务,实现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0.55%,技术交易合同交易达5500万元;二是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三是巩固和提升羊产业两链融合试验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载体,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注重项目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稳步推进市区联动重大专项,积极争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精心谋划区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协同推进,全面发力;二是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产业振兴。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合理安排特派员根据各村资源优势,进村服务,驻企指导,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基地,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三是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以“科技宣传月”和“科技活动周”为契机,充分利用融媒体、实物资料、现场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秦创原和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宣推动科技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区上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